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汇制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问题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焦点。研究汇率的出发点是汇率决定的长期基础,其理论起点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 论是当前许多有关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决定的文献的基础,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 种汇率决定理论。但同时,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也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随着购 买力平价理论研究的深入、统计方法的发展、统计数据的充实,购买力平价理论 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 首先,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讨论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即我国人民币汇制 改革的动因,并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制改革的现状,指出现行汇率形成机制存在 的一些问题。 其次,本文引入了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阐述了购买力平价的主要思想、 基本模型和理论拓展形式。然后分析其代表性实证研究文献,并把实证研究的发 展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的经验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研究,平行数据研究。 之后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对198肛2006年的人民币汇率与中美两国通货膨胀 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直观数据分析,并采用ADF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购买力 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判断人民币汇率变化是否能够反映中美两 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关系。
同时利用相对购买力平价估值人民币均衡汇率,发现 选择不同基期所得到的估值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主要的实证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美两国货币的购 买力平价关系,但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解释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而 由人民币均衡汇率估值结果可知,人民币名义汇率因存在升值压力而有继续向上 调整的空间。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就我国人民币汇制改革提出了 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本文认为,在人民币仍面临较大升值压力的背景下,增加入 民币汇率的弹性、实现更大范围的浮动更符合我国利益:但同时也应加强管理措 施,避免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急剧升值。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计量分析,均衡汇率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ABSTRACT Withthe progress ofRenminbi exchange rate reform,setting reasonable exchange ratesbetweenRenminbiandothercurrencieshasbecomeamoreandmore important issue.The startingpoint ofthestudy about exchange rateistofindwhatarethebasic deterministicfactors ofexchange rateinthe long run.And purchasingpowerparity(PPP) isconsideredasabasleand explainabletheory playthatrole.PPPisthefundamentof manyexisting articlesaboutbalance ofpayment andthedeterminationof exchangerate andasfarasitselfisa theory aboutthedetermination ofexchange rate. Firsttheessaymainly dealswiththecauseofRenminbi exchange ratereform,that stilleneouutshugepressure appreciationandmarket speculationexpectation. TheactualstateofRenminbi exchange ratereformis analyzed andsome problem pointedout. Second,Wehaveareviewonthebasicidea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Theory thendiscussthe development ofthe empiricalapproaches ofstudiesonPPPsuch earlyresearchunitroottest,co—integrationtest,panel datatestandSOon. Themostimportantpart ofthe essay analyses exchangerate—inf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Afterthat,thispaperputsemphasis 0nthe positiveanalysis aboutathree—factormodelofPPPwiththe techniques measuringtest,whichincludesADFandco—integration test.We get theconclusionthat thebasicmleofPPPisexistentinthedeterminationofRenminbiexchange rateeVenif itjustgives aweek explanation.What’Smore,the Renminbi equilibriumexchange rates arecalculatedby wayoftherelativePPEAndtheconclusionisthattherearegreat differencesifchoosedifferentbase period. Atlast,theessay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Renminbi exchange ratereform,and proposes principlesofRenminbi exchange rateanditsmechanismand paths aswell asthe policyplan.Theessay considersthatit moreadvantageous toincreasethe flexibility ofRertminbi exchangeratebut managementshouldbe strengthened avoidasharpappreciation ofRenminbi exchange rateinashorttime. Keywords:Renminbiexchangerate,purchasingpowerparitymeasuring test, equilibriumexchange rate 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 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重庆太堂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锥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只在上述一个括号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嘲受 签字日期:》力年6月V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幽0年f月眵日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994年以来,我国采取的汇率政策是实际上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但由 于中美经济结构、经济机制与增长水平不同,这种相对固定汇率制度与中美两国 经济之间存在偏差。2003年随着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的贬值,人民币也同时相对 贬值,于是美、日、欧盟等国家纷纷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面临巨大 的升值压力和投机预期。
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这次汇改放弃了实 际挂钩美元的政策,转而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重新估计了人民币的价值,并使人民币对美元的汇 率一下子升值了2.1%。自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涨。到2006年8月,人民币 对美元汇率比汇改前升值3.3%;至1J2006年末,人民币兑美元历经1年半时间,整体 升值约5.5%。经过近两年调整,人民币汇率已经安全着陆,基本在2005年的汇改 方案框架中小步快跑,安全运行。 然而,目前人民币仍面对较大的升值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界经济的 焦点。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继续升值,以及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取向问题,国内 外的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列。美国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改善贸易条件, 降低进口成本,抑制通货膨胀,缓解宏观经济过热,降低偿债成本,促进产业升 级和促进经济结构改革,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张欣,2005)。国内 学者也认为,中国经济正进入一轮强劲增长周期,国内需求旺盛,财政收入大幅 增长,2004年美联储连续5次加息,有利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时机 已经成熟(张斌、贺帆,2005)。
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则认为,过去几十年,美 元都非常稳定,维持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对中国最为有利。 综观以前相关问题的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自1922 年卡塞尔(Cassel)提出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以来,购买 力平价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极大的拓展。汇率是综合反映国内外 物价水平的复杂关系,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若两国之间长期汇率保持稳定关系, 则能恰当推导出均衡汇率平价,进而评价一国的汇率制度、国际收支、货币政策、 对外政策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之下,再一次探讨购买 力平价理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1.2研究意义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有关问题,涉及到汇率决定理论及如何确定币值的问题, 不同的经济学家与流派给予了不同的回答,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汇率决定理论。目 前有许多汇率决定理论,其中最具解释力的理论就是购买力平价。在布雷顿森林 体系解体后,购买力平价理论曾经一度受到人们的怀疑【21,甚至有人宣布它已经“崩 溃”【3】。但是近年来随着统计技术的提高、计量经济模型的发展和统计数据的完善, 购买力平价又重新获得支持【4】,购买力平价理论再度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 试图采用ADF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对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从而判断购买力平价在我国是否成立,并在此基础上估值人民币均衡汇率。意义 在于:探讨购买力平价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人民币汇率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形 成机制改革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而以相对购买力平价估值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意 义在于为官方汇率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purchasingpowerparity)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 卡塞尔(Cassel,1922)最早提出的,认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两国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的价格之比, 即购买力平价。Cassel在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中认为, 不同国家的货币若换算成同样的单位来度量,当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同样多 时,两国货币的均衡汇率水平就被决定了,通货膨胀和价格水平的差异决定了两 国的名义汇率。Cassel使用“购买力平价”这一术语简洁明了地阐述了汇率和价格水 平的关系,奠定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汇率理论中的基础地位。购买力平价理论最 重要的发展是Batassa、Samuelson提出的工资成本汇率理论和MundeU、Johnson建 立的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 传统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强调汇率最终是由货币因素决定的,而实际因素只有 很少的影响(Cassel,1928),因此他们往往只用统计上的价格水平或者价格指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