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MBA智库百科()
经济杆杠(Economic Lever)
目录
[编辑]
什么是经济杆杠
经济杆杠是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指的是价格成本、利润工资、奖金、罚款、信贷,种息,税收等价值工具。这些价值工具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指的是分别掌握这些价值工具的经济组织,如财政,物价,银行等机关和部门。
[编辑]
经济杆杠的内容
1.税收杠杆与利率杠杆的配合问题税收杠杆是通过税种的设置,税率的确定,多征、少征,免征的规定,起征点的桉寇等多种形式,改变各经济部门,单位,个人的经济利益,起到调节生产,流通,消费的作用。在减免税方面,利率杠杆可以和它配套。一是对某必须要扶植的产品,通过减免税收,促其增产,如果银行方面又给予下浮贷款利率,这将会发挥更太的促进作用。二最对某些须限制的低劣淘汰产品,则通过调高税率或增加税种来促其限产,那么银行在贷款方面,可采取限制贷款或上浮贷款利率办法,配台税收杠杆,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银行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对企业实行调低贷款利率政策,这时,税务部门不宜出台新税种,或提高税率,以避免调低利率率后达不到减轻企业负担的目的。
2.财政投资杠杆与信贷杠杆的配套问题。财政投资杠杆主要是把赶集起来的财政收入,通过财政预算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分配,用于基本建设,技术改造。
3.财政折旧杠杆与技改信贷杠杆配合问题。
4.财政补贴杠杆与保险杠杆的配套问题财政补贴是由于国家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需要对有关生产部门、流通领域、人民生活方面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发挥其一定的作用。特别是财政对人民生活的补贴,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改善等问题。
5.财政信用杠杆与银行结算杠杆的配套问题财政部门通过发行国债、国库券等形式,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然后采取借款和投资形式,将吸收的沉淀资金分配出击,这种经济杠杆,也须要银行的结算杠杆配台。
[编辑]
经济杆杠的功能
1、价格杠杆。价格是价值规律作用的主要体现者,它在经济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第一,调节各类商品的供求关系,调节商品产需平衡。价格杠杆对于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按照经济规律(含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必须根据社会需求比例调节商品生产比例,求得二者相互适应,从而调节商品供求关系,促进商品产需平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商品需求千变万化,某些商品供不应求,某些商品供大于求,是会经常发生的,也是可以自觉运用价格杠杆求得供求平衡的。例如,通过合理调整价格,对某些供不应求的短线商品适当提价,鼓励生产,影响消费,对某些供过于求的商品适当降价,限制生产,鼓励消费。采用合理提价或合理降价的办法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商品产需平衡,这不仅对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那些商品起作用,而且对指令性计划的商品也有调节或影响作用。第二、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节约社会劳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商品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当某个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量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时,在商品交换中就会得到经济利益,耗费的个别劳动量越低,所得到的经济利益就越大。
反之,某种商品生产耗费的个别劳动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时,其生产者就可能发生亏损。因此,在商品价格水平合理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为了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就要努力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消耗。可见,价格杠杆对于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促使生产单位提高商品质量以及商品品种更新换代。商品品种更新换代间题,实际上也是商品质量间题。如果某个生产单位生产的商品质量不高,物不美,价不廉,不仅表明该单位的经济素质不佳,也意味着它的产品不符合社会需要。没有市场,没有竞争力,非被淘汰不可。商品“质量就是生命”的说法,是有道理的。按照价值规律要求,运用价格杠杆促使生产者提高商品质量,必须实行按质论价原则,优质优价,低质低价,拉开质量差价档次,造成优胜劣汰的严肃局面。这样,价格杠杆对于生产单位在提高商品质量方面就能起到压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第四、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价格属于分配范畴。价格的变动虽然不会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额,但会影响并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运用价格杠杆的这一调节作用,确定合理的商品比价,有助于经挤的比例关系及其结构的合理调整。
如果比价不合理,就不利于这种调整,并会造成相关部门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例如,我国原料材和能源的价格偏低,加工工业的商品价格偏高,后一个部门的收入实际上有一部分是通过价格从前一个部门转移过来的。为了解决这种苦乐不均以及限制某些加工工业的盲目发展,缓解原材料和能源同生产建设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国家有计划的提高了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使之同加工工业产品的比价趋向合理。通过合理调整价格比例,既调整了上述两个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也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目前,我国的价格体系有许多不合理之处,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研究解决。否则,价格的调节作用将难以充分发挥。
2、税收杠杆。税收杠杆既有集聚资金的作用,又是有计划的调节生产、流通和分配的重要手段。税收杠杆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3、利润杠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润是企业销售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以后的余额。在企业的商品价格和应纳税金既定的条件下,企业利润的多少则取决于生产成本的高低。国家实行利改税后,税后利润留归企业,形成生产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由于税后利润留归企业支配使用,这样就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同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正确发挥利润杠杆的内在动力作用,必须使企业的利润建立在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制和自负盈亏的基础之上,使利润真正反映生产经营成果。
4、信贷杠杆。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但社会资金周转缓慢,企业缺少活力,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间题,除改革经济体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外,就是需要进一步发挥银行的职能作用,灵活地、有效地、及时地吸收、分配和调剂社会资金,促使企业树立起资金周转的观念、利息的观念、时间的观念以及进一步讲多跳经济效益的观念。同时,银行要根据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经济控制能力,促进微观经济搞活。解决和实现上述任务,银行信贷杠杆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郭明秀.试谈如何发挥经济杆杠的综合作用[J].《科技与经济》.1992年第6期 陈维满.关于经济杆杠的特征、作用和综合运用问题——兼论经济杠杆是驾驭价值规律的可以“看得见的手”[J].《当代经济科学》.1985年第2期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7%BB%8F%E6%B5%8E%E6%9D%86%E6%9D%A0"
页面分类: 经济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