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达 张淑翠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各国政策、地缘政治等影响,国际原油供需格局出现暂时性失衡,近一年国际油价上涨幅度较大。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际油价或将保持在70美元—80美元/桶高位,对工业企业带来较高成本压力,应予以重视。
国际油价上涨原因及趋势
2020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货币政策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呈“W”走势,于2020年4月触底后总体回升,并达到近年来高位水平。布伦特(Brent)期货油价从2020年初的66.25美元/桶跌至当年4月21日的19.33美元/桶,又逐步回升暂时稳定在40美元/桶水平,后又从2020年10月30日的37.46美元/桶,拉升至当前突破75美元/桶(截至2021年6月25日,达76.18美元/桶),涨幅超过100%,突破新冠肺炎疫情前65美元/桶的平均水平(2019年均价)。
供需基本面暂时性紧张是推动本轮价格上涨的根本性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全球经济活动秩序,2020年上半年原油需求大幅减少,原油产量未能及时调整,全球原油库存快速积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低油价导致大量原油上游项目被延迟或取消,2020年全球上游开发投资缩水近30%。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原油需求提振,但供给能力尚未恢复。OPEC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供不应求,2020年三季度、四季度、2021年一季度原油供需平衡差异分别为-1.09百万桶/天、-2.23百万桶/天、-0.28百万桶/天,预计到2021年底原油需求将攀升至9980万桶/日,供给将扩大至9750万桶/日,供需态势仍偏紧。
货币因素是造成本轮国际油价动荡的“放大器”。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货币放量举措,特别是美国的无限制量化宽松与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截至目前,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累计出台刺激政策规模已达5.7万亿美元(包括特朗普政府的五轮财政刺激法案约3.8万亿美元,以及拜登政府的1.9万亿美元纾困计划),货币超发给全球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投机资本涌入大宗商品市场,一定程度上刺激本轮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政策刺激下,高油价进一步上涨将刺激产油国加紧投资,根据OPEC对国际原油供需偏紧的预判,国际油价可能突破80美元/桶,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际油价将保持在70-80美元/桶的高位水平。
中长期看,国际油价仍将回调至沙俄美三方博弈的均衡水平。从2016年开始,以沙特为首的OPEC与俄罗斯(以下简称“OPEC+”)达成减产协议,支撑国际油价稳步提升。“页岩革命”以来,美国本土油气产量不断提升,2018年以来油气产量一度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充分享受“OPEC+”的减产红利,在国际油气市场的主导权显著增强。但与沙特、俄罗斯等产油大国相比,美国页岩油的综合开采成本偏高,所能赚取的利润也就偏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高成本低油价对美国页岩油气打击较重,Haynes&Boone报告显示,2020年1月—10月美国43家石油生产公司破产。因此,中长期看,全球油价市场有望再调回沙俄美三方博弈格局。
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对我工业影响
我国是原油进口国,也是工业大国。油价高位震荡提高以石油为原料的相关产业成本,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拉升工业总体成本。但高油价也可能利好部分产业发展,尤其是具有替代关系的新能源产业。
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加重工业企业运行成本。原油是现代化工业体系的主体能源与基础原料,该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其他工业部门的原料、能源、物流、施工等相关成本。原料方面,原油价格上涨直接推高炼油炼化产业原料成本,同时,将压力传导到下游橡胶、塑料、化纤等行业。经测算,如表中所示,除炼油产业外,原油价格上涨主要对化学产品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塑料制品、专用化学品等产品压力较大。调研发现,部分化纤企业面临上游聚酯切片等原料成本增加与下游市场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经营压力较大。能源方面,成品油是电力、热力、燃气生产、金属冶炼、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等的直接消耗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提高上述产业用能成本,再传导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物流、施工等相关方面,原油等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交通运输成本,工业企业相关物流费用压力加大。
石油部门对细分行业推动程度(基于完全分配系数)
产业
完全分配系数
重点产品及其影响程度
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
1.978
化学产品
1.086
基础化学原料(0.351)、合成材料(0.267)、塑料制品(0.205 )、专用化学产品和炸药、火工、焰火产品(0.149)、化学纤维制品(0.089)
建筑
0.863
住宅房屋建筑(0.385)、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0.195)、其他土木工程建筑(0.10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0.613
道路货物运输和运输辅助活动(0.241)、城市公共交通及公路客运(0.092)
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
0.570
钢压延产品(0.123)、有色金属及其合金(0.122)、有色金属压延加工品(0.084)
非金属矿物制品
0.299
玻璃和玻璃制品(0.069)、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0.067)、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0.053)
燃气生产和供应
0.251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0.242
交通运输设备
0.236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0.103)、汽车整车(0.094)
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
0.228
电子元器件(0.107 )、通信设备(0.071)、计算机(0.051)
注:利用2018年全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完全分配系数代表石油部门对其他部门直接和间接的全部推动程度。表中数据,根据有关资料,作者测算,2021.06。
国际油价上涨有望加速产业结构、用能结构调整。一是油价高企将加重化工、冶金等落后产能运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有望助力淘汰低端产能,倒逼行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原油价格上涨将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汽油、柴油最高零售指导价已分别从2020年11月初的6000元/吨、5075元/吨上涨突破8000元/吨、7000元/吨,增强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产品的相对经济性。三是原油等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需求传导拉升煤炭价格,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成本,利好风能、光伏、核能等清洁能源市场。
对策建议
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及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监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影响。目前国际油价未来走势仍具较大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疫苗接种情况等需求因素以及伊朗石油出口制裁等地缘政治因素。鉴于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关注油价同时还需密切跟踪石油产业链相关产品价格、产量、利润变化,警惕油价大幅波动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加快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提升油气供应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石油开采领域,并向民营企业开放基础性数据、实验室、检验检测平台等,通过竞争降低国内石油开采成本。优化矿业权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油气矿业权完全采用招投标,通过市场竞争有偿取得,继续强化矿业权退出与出让制度,加快推动油气矿业权流转市场建设。强化全球油气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加强海外油气资源投资力度,广泛开辟境外油品来源。依托上海原油期货交易市场与石油消费大国地位,扮演战略买家角色,注重提升对部分地区性国际石油交易市场的影响能力。
加大清洁能源生产、消费支持力度,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推动光伏、风电平价上网的同时,鼓励电力企业积极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电场设备运行效率,对相应技改投资予以财政支持。以老旧小区改造和复建为抓手,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能源建设,加大分布式能源、智慧电网、数据中心、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研发支持,推动相关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逐步提升新能源消费占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