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央行8月11日发布声明,决定自2015年8月20日起,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发布通知,要求各省市加强近期银行代客售汇业务的监测。对此,孙海波认为,从21年的汇改历程来看,此次人民币中间价改革指明了未来汇改的方向,是一次重要的试点之举。以下为孙海波报告全文:
央行[微博]8月11日短短几个字的公告,广泛解读为“主动贬值”,连续两天大幅度贬值波及全球其他汇率市场。在关注短期汇率波动的同时,我们更需要将整个外汇改革的时间轴拉长,回顾过去20年的外汇制度改革历程,可以看清此次改革不仅仅是汇率的一次性调整,或所谓的央行博弈,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汇率中间价改革其实是自2005年汇改以来最核心的一环!
一、银行间市场和银行对客即期外汇交易汇价管理改革历程
其实这里的汇率中间价制度包含多个层次,笔者稍作总结:
1.最重要的基础性汇率价格: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形成机制
2.银行间人民币对美元当日交易在中间价上下浮动区间(也即波幅限制)
3.银行间人民币对其他币种在中间价上限浮动区间(考虑到其他币种对美元波动的不确定性,这类波幅央行给与比美元更宽的区间范围)
4.银行对客户牌价:人民币对美元现汇买卖价差限制,人民币对美元现钞买卖价差限制
5.银行对客户牌价:人民币对其他币种买卖买卖差价限制
之前整整十年的外汇中间价改革都是围绕着后面四种类型在小修小补,由于中间价牢牢控制在央行手中,外加央行的干预市场的公信力,过去10年尽管日间波幅扩大,但实际上外汇波动总体紧盯美元,总体波幅非常小。所谓一篮子货币其实仍然死盯美元。
这次的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整个汇率市场改革最为核心的一环。以下笔者做了详细梳理供参考!
(一)、基于2005年7月1日人民银行[微博]《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
人民银行2005年7月21日发布《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05]183号),确定相关交易细节:
1、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内浮动
2、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挂牌的美元对人民币现汇买卖价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2%;现钞买卖价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上下1%;对客户挂牌的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现汇卖出价与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现汇买卖中间价的0.8%(部分边贸地区除外)
(二)、为增强外汇交易市场的流动性,2005年8月8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5]202号),扩大即期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部分规模较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申请成为外汇交易中心会员,参与外汇交易;同时经常项目收支较大的非金融机构可以申请加入会员(实际加入的仅一家)。同时在即期外汇交易中推出询价交易方式。
(三)、2005年9月23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5]250号):
1)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外汇对人民币在人行公布的该货币中间价上下3%的幅度内浮动(原先是1.5%);这主要是防止美元对其他外汇币种的大幅波动,导致当日人民币对非美元波动幅度被动加大,如果按照之前的日间波动幅度,则当日人民币对非美元流动性消失(类似于涨跌停制度);
2)对客户挂牌的美元对人民币买卖价差不超过人行公布的美元中间价的1%,较2005年7月份的规定有所放松(之前是0.2%);
3)银行对客户外汇买卖:取消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现汇和现钞挂牌买卖价差幅度的限制(之前是1.5%),外汇指定银行可自行决定对客户挂牌的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
(四)2007年5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的公告》
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五)《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10]325号)
1) 明确汇率形成方式: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开盘前向做市商询价,并将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人民银行对汇率市场中间价的干预主要在此,事实上2015年8月11日之前的中间价最终都是人民银行确定,所谓权重不过是一个隐晦的表述。
当时的人民币对其他币种汇率根据上午9:00国际外汇市场欧元、日元、港和英镑兑美元汇率套算确定,自2012年以来,人民币对其他币种开始不断引入做市商制度,所以人民币对非美元的汇率开盘价也是做市商报价,但实际运行中做市商报价也是基于人民币对美元及国际市场美元对其他币种汇率套算确定。
2)即期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波幅不变。人民币对该货币汇率中间价波幅也不变,维持上下3%的幅度;(和2007年5月公告一致)
3) 银行对客外汇交易,引入额外的限制:银行为客户提供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和最低现汇买入价区间、最高现钞卖出价与最低现钞买入价区间均应包含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这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交易约束,尤其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确定方式为央行直接确定;
在2013年出现过强烈单边贬值预期,比如人民银行每天开盘价在6.2,但实际市场预期(包括离岸CNH市场汇率更低)已经在6.3到6.4,那么当天的实际交易价格很可能一直在6.3左右,那么当日也没有客户愿意以6.2以下的价格卖美元给银行。部分银行为符合这条规则不得不每天和客户做一笔金额非常小的外汇交易,纯粹为满足这样的规则。
4)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1%([当日最高现汇卖出价-当日最低现汇买入价]/当日汇率中间价×100%≤1%);
这种表述和2005年的“买卖外汇价差”有很大差别。如果前一日的美元收盘价位8.4,银行上午对客户以8.4的价格卖出美元,下午对客户以8.3的价格买入美元,则银行可能违规((8.4-8.3)/8.4>1%)。
(六)2012年4月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2]第4号):
1)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1%
2)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七)2014年3月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扩大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的相关事宜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4]第5号)
1)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2)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
(八)《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挂牌汇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4]188号)
该公告重述了之前关于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幅度,以及汇率形成机制的描述。
但关于对客的牌价制度进行了改革,银行可基于市场需求和定价能力对客户自主挂牌人民币对各种货币汇价,现汇、现钞挂牌买卖价没有限制,根据市场供求自主定价。即废除了之前关于当日最低买入价和最高卖出价不超过中间价3%,且区间包括中间价的规定。
(十)2015年8月11日,央行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改革试点
央行发布新闻公告称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同时指明未来改革方向: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不过此次央行并没有正式发文对2014年3月份的银发[2014]188号文进行修改,笔者认为这是央行为极端市场反应最好退路的准备,所以暂时可以称之为“改革试点”。
附: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加强近期银行代客售汇业务监测的紧急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山东、广东、四川、北京、浙江、福建、河南(省、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不、深圳、宁波市分局:
根据工作需要,现就近期加强近期银行代售汇业务监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分局应按照以下要求开展近期银行代售汇业务监测:
(一)监测范围:10家银行。其中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7家为必选银行,各分局在根据辖内情况自行选择3家银行近期结售汇业务量较大的银行。
(二)监测内容:上述10家银行2015年8月12-14日三个交易日在本地区代客售汇(包括即期、远期、期权)业务量前20大客户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