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为了抑制不断高攀的通货膨胀,美联储采取了强硬的鹰派立场来应对——加息。
其后果是,全球股票及债券双双下跌,国内投资者也未能幸免,上证指数跌破两年多低点。通胀,到底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财富蛋糕?
通胀“高烧”不退
如何烧到普通人的钱包?
所谓的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发生以后,口袋里的钱变得越来越不经用了。
事实上,我们拿着钱是要去消费的,否则钱本身就是一张废纸,所以通胀水平体现的是,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举个经典的例子:
假如全世界所有人的钱加起来一共是100元,对应的世界上所有的商品总共是100袋大米,此时每袋大米的价格是1元。那么你手中的1元,就可以购买到一袋大米。但是如果这时候又加印100元,世界上所有的钱加起来就有200元了。但是生产力没有随之上升,大米仍然只有100袋,此时每袋大米的价格就是2元。你手上的1元,就只能买半袋大米了。通货膨胀就此产生,即使我们什么也不做,资产仍然会不断缩水。
看到这里,或许你有所疑问,海外市场的货币放水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许多资产是全球定价,并且大多用的都是美元结算。虽然中国政府奉行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尤其是我国对原油等能源进口相对依赖,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非常大。
不仅如此,随着美联储为了应对通胀展开多轮加息政策,人民币也在缩水,无形中又“偷”走了我们的购买力。
同样经历通胀
为什么你的抵御能力不如别人?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通货膨胀之下,超级富豪和普通工薪阶层谁受到的影响更大呢?乍看之下是富豪们,因为他们手中的钱更多,损失自然更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里就要说到他们的资产形式。
富豪们的资产,通常是公司、股票、房子、地产等形式。通货膨胀之下,多印发的钱总要有去处,钱往往会涌到这些资产上。这也应对了经济学中的“坎蒂隆效应”,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均匀地增加所有商品的价格,而永远是一波一波地改变商品物价,先获得货币的人会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产生通货膨胀。
简单来说,尽管说通胀损害经济环境,富豪们的长期总体利益也要受损。但如果能抓住机会投资于核心资产,未必不能转危为安。
再来说说工薪阶层,他们的核心资产往往是自己的劳动力,随着通胀的提升,劳动力价格也会上涨。所以虽然很难从通胀中获益,但是也会因为存款不多,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曾把人的收入分为两种:
事实上,从财富损失的幅度看,手里存款占资产比例较高的人群,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没有能力或者意识,及时将手中的存款转化成有竞争力的资产,以提升被动收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积蓄被通胀洗劫。
发现了吗?通货膨胀其实是一个资产再分配的过程。那么换一个角度,无论是富豪还是普通工薪阶层,都可以主动使用理性的投资策略,来保护自己的资产免遭缩水。
增加被动收入
更有利于建立防御通胀的防火墙
那么,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环境呢?
首先,提升被动收入。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趋势下,主动收入也面临可能减少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投资规划,不断增加被动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如果被动收入能覆盖生活开支,并可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更有利于我们防御潜在的人生风险。
其次,分散投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的通胀风险,但是随着价格上涨,进行全球化分散资产配置,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在具体的资产类别上,建立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组合,将会有助于我们渡过难关。
股票
股票在任何投资组合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因为股票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资产负债表会随着价格的价值上涨而变大,未来的现金流亦是如此。当然,投资股票在伴随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较高风险。
债券
另一种选择是政府债券,政府债券支付固定的名义票息,但吸引力相对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胀时期,债券往往会变得与股票更加相关。
另类投资
另类投资是实物资产,可带来与通胀挂钩的长期现金流。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多资产基金来参与另类投资。然而,这些投资的费用往往更高,同时更高的潜在回报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自然资产
另外,人们越来越重视大自然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它们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胀对冲工具。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加息周期中,低估值板块的表现,通常好于高估值板块。由于经济周期的内在调整,以及受到地缘风险和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中国资产经历了显著的调整,估值已经到了自身历史的极低水平,这类低估值资产在加息周期中的防御性将会比较明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