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模型由第一象限中的两条相交线段组成。 水平轴是x轴,垂直轴是y轴。
1. 横轴Y为国民收入。 在实证经济学中,通常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其代理变量,纵轴r代表利率。 由于该模型不是动态模型,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的(后者是前者加上短期内不发生变化的外生通胀率)。 因此,实际上由名义利率决定的货币需求也可以由实际利率决定。
2、IS指IS,即投资储蓄型(Investment-Saving)。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般均衡条件下,投资等于储蓄。 相当于说100元政府或国民储蓄会变成100元投资,最终变成资产(资本)。 IS曲线的斜率为负,这意味着在某一点上,如果政府投资保持不变,国民收入Y增加,人们有更多的钱可用于储蓄,市场利率将会下降(这些分析基于短期物价水平(假设物价水平保持不变,长期来看IS曲线的走势会更加复杂)。
3、LM曲线,指的是流动性偏好-货币供应量(Liquiditypreference-Money Supply),即一国央行能够提供的货币量。 同样,在一般均衡条件下,流动性偏好,或更常见的“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应量。 图中LM曲线的斜率为正,因为凯恩斯认为货币确实受到国民收入Y和市场利率r的影响。 LM曲线表达了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利率上升抑制了投资者的投机需求,收入上升意味着货币收入增加。 两条线段的交点代表商品和货币市场的短期均衡(但劳动力市场等其他市场可能尚未达到均衡)。 对于一组特定的利率和实际 GDP,可以求解这种均衡。
IS-LM模型(投资—储蓄/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模型,投资—储蓄/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模型)是一种宏观经济模型。 新古典综合学派以此来解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思想。凯恩斯认为政府行为可以有效干预经济发展
基本思路
1. 产品市场均衡—/s曲线
在ry坐标上,保证当I=S条件实现时,利率与国民收入结合点的所有轨迹。 或者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S),表达反映国民收入与利率相互关系的曲线。 在企业和消费者信心、边际储蓄倾向、政府支出、税收和净出口等给定情况下,各种可能的利率和实际收入组合可以达到均衡,即实际消费(产出)等于计划消费。
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rY坐标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均衡关系曲线,即实际货币供给量等于实际货币需求量。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二元均衡——IS-LM分析
双均衡的含义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rY坐标下的点的轨迹是所有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点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