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为什么仍须坚持“以我为主”?

2023-11-30 08:03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李庚男

为何人民币仍要坚持“以我为主”?

今年以来,面对创出40年来新高的通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被迫从此前的无限制量化宽松转向持续暴力紧缩。 已连续5次加息,最近3次加息力度达到75个基点。 基金利率上调至3.00-3.25%的历史高位。 为了阻止资本持续外流,其他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加息。 全球至少有42个国家已开始加息。

美元加息对币圈的影响_美元加息人民币应该怎么做_加息币美元人民应该做什么准备

基于对美元逻辑的理解,无论是资本外流、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还是输入性通胀拉动国内CPI,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正视和分析的情况。 因此,面对美元持续加息、国际流动性持续收紧,人民币是否跟随一直是市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国务院10月30日的金融工作报告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可能长期维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币值稳定。 这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自己为先”的原则,不会跟随美国加息的步伐。 事实上,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其面临的高通胀的经济形势; 我国和美国显然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没有必要跟随美国加息。 坚持“以我为中心”的货币政策的更深层次意义在于维护我国货币主权。 不久前,俄罗斯逆美欧加息趋势,降息150个基点。 这也是基于俄罗斯自身经济衰退的现实,也彰显了其货币的主权。

人民币为何能“以我为主”?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以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为标志的国际流动性收紧无疑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选择产生影响,但影响相对有限。 毕竟,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和执行更多的是服务于稳定国内增长,“我本位”的货币政策有着深厚的基础和韧性支撑。

第一: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总体稳定。 虽然不跟随加息可能导致人民币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人民币表现出较强的韧性,CFETS、BIS、SDR三大汇率指标将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10月21日,CFETS、BIS、SDR分别为101.6、107.1、98.36。 CFETS和BIS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1.27和2.33,SDR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43。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仅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 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日元大幅升值,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强势货币之一。

第二,基于完整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增长韧性,特别是贸易顺差,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已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历全球疫情的反复考验,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凸显,经济韧性进一步显现。 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作为制造大国的地位没有变,在全球贸易格局中长期顺差国的地位没有变。 国际收支形势良好,特别是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基础项目保持较高顺差,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深化,对国际资本仍具有较强吸引力。 中国经济在全球独一无二,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的前景。 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升至2.70%,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提高至12.28%,这意味着人民币进一步坐稳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三位。 这一立场有利于长期投资者继续加大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 在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的本能驱动下,中国资产依然是全球资本的首选投资目的地,中国国债在全球投资者面前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第四:中国央行拥有丰富的汇率政策工具箱。 “811汇改”以来,我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不断完善,汇率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并不断完善,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了保障。 。 目前,央行汇率调控的工具箱包括指导中间价窗口、调节互换点、逆周期因素、提高外汇衍生品合约保证金、大幅干预现货市场、收缩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加强资本管制等。今年以来,央行及时推出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工具,以应对部分央企结汇等问题。有效遏制人民币大幅波动,有效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央行通过运用汇率政策工具,及时“降温”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使人民币汇率走势回归合理均衡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单边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非理性超调及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

其实跟随与否并不是问题的本质。 货币政策调整的根本考虑应该是国家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不同。 是否加息取决于我国通胀水平、市场流动性状况、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 加息与否取决于我们。 虽然不跟随加息可能会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与美国的高通胀并不相同。 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总体通胀水平可控。

如何以持久战心态应对美国和西方的暴力加息?

显然,美国和西方的“暴力”加息不会就这样结束,其影响也不会就此结束。 “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对美国等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视而不见,而是坚持在做好充分应对准备、预留足够消化抵消空间的前提下。 如何从容应对美国和西方的暴力加息,不仅需要对人民币的韧性和抗压能力有扎实的认识,更需要对美元的本质和逻辑有更深刻的认识。

毫无疑问,美联储大幅加息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风险,可能会推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和长期停滞。 但同时,也会给美国带来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股市动荡、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消费者借贷成本上升等后果。

事实上,美元的运行逻辑正在面临修改! 美联储实施的长期低利率政策,削弱了美元的信用收缩机制,削弱了外部溢出效应或信号功能,美元回归的路径不再顺畅。 受疫情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减弱。 美联储此前的量化宽松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按照美元现有的逻辑流向全球市场。 其结果是,其国内美元流动性泛滥,通胀率持续上升。 特别是美国国际贸易、能源和食品市场供应短缺,进一步加剧了通胀上升和通胀预期增强。 而且,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全球“去美元化”步伐的加快,美国依靠美元霸权来拉拢其他国家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通货膨胀甚至可能上升,居民生活成本也会上升。 危机局势。

从逻辑上讲,当美联储加息时,商品进口会增加,出口会减少。 但随着美元加速回归,新兴经济体乃至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势必进入经济衰退期,特别是如果其他经济体纷纷效仿加息,将加剧工业和经济崩溃。这些经济体的供应链并减少了商品市场。 和供应,因此出口也会减少。 如果加息不能促进进口增加甚至减少,那么加息非但不会缓解反而会加剧大宗商品供给矛盾。 如果真是这样,美元向全球经济输出美元的范式就会被打破,通过加息和降息,促进美元回流和输出,薅全球羊毛。

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鄙视这种暴力加息的不明智、庸俗、短视行为; 但战术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要充分评估分析暴力加息的溢出效应,充分估计暴力加息对我国汇率、资本、进出口乃至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

在汇率政策方面,既要对人民币有信心,又要充分认识短期、单边贬值的影响; 我们要充分综合运用汇率政策工具,增强灵活性,尽可能减少影响。 应该理解的是,汇率在两个方向上都有合理的波动。

这样,一个命题立刻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增强人民币汇率工具的灵活性? 从人民币本次下跌走势来看,虽然单边下跌的特征被宽幅震荡所淡化,但不可否认的是,汇率波动幅度明显扩大,其负面溢出效应对于实体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和资本市场。 没有被认真对待。 虽然人民币汇率政策工具箱比较丰富,有足够的工具来应对汇率冲击; 但如果汇率政策工具更加灵活、灵敏,人民币资产特别是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就可以降到最低。 影响。

(本文作者简介:曾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成员,长期负责金融服务推广工作)小企业,致力于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