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GDP统计始于80年代,前30年的GDP是后来估算的

2023-12-13 15:02

中国的GDP统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30年的GDP是后来估算的。 出于好奇和教学需要,我想看看GDP的增长率和实物生产的增长率之间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从而检验用GDP这个基于市场成交量的经济指标来衡量很多非经济指标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 市场行为的经济增长率是否准确。 为此,我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查阅了1952年至202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粗略的研究。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除了GDP指标之外,我还下载了一些自1952年以来一直没有缺失的核心经济指标,比如各种能源指标(发电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工业指标(水泥、生铁、原油)钢铁等)、轻工业指标(布、纸等)、农业指标(化肥、粮食、蔗糖、茶叶、水产品等)。 其他指标如货运量、卷烟、自行车等也开始于1964年左右。

探究各种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回归方法。 简单科普就是,如果我们知道一家公司的广告强度与其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广告强度来预测该公司的营业收入。 而如果我们知道冬季每日最低气温与天然气采暖的使用情况之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预测天然气的使用情况。

同样,如果我们知道了各项实物经济指标的增速,那么我们应该能够更准确地估算出GDP的增速,因为GDP增长的背后肯定会有实物增长的支撑。 各项经济指标之间应存在相对稳定的增速关系。

无论GDP是否存在重复统计的问题,都不影响我们对其增速的估计,那些物理指标也不应该存在重复统计的问题。 这里我不是重新估算GDP,而是看GDP增速与其他经济指标增速的关系是否稳定。 如果其他经济指标增加,GDP也应该增加,尽管不一定同时增加。

为了便于研究,我把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79年之前,第二个时期是1979年至1990年代,第三个时期是2000年以后。如果说2000年以后的GDP增长率与其他经济指标增长率之间是正常稳定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1952年至1978年的GDP增长率被低估了约6%至7%(使用1964年更全面的指标仍然如此)。 根据官方公布的GDP计算的平均增速也约为6.6%,这意味着前30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实际经济增速约为官方根据GDP指标估算的两倍。

以上是利用回归方法得到的结果。 下面用一个比较直观的图表来看看各个经济指标增速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有行业都离不开电力或能源,如果要选择一个独特的物理经济指标,发电量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下面我列出了发电量、石油、粗钢、化肥与GDP增速的对比图。 其他工业指标情况基本类似,而农业指标普遍低于GDP增速。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_计划经济的市场_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图1:发电、石油和GDP增长率对比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计划经济的市场_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图2:粗钢和化肥与GDP增长率的关系

从上面直观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这些指标中,2000年以后的物理指标和GDP指标的增长率波动非常相似。 1952年至1978年实物指标增速高于GDP增速,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实物指标增速低于GDP增速。

无论是更严格的回归方法,还是更直观的图表分析,都证明在计划经济时代用GDP(一种基于市场成交量的经济指标)来衡量许多非市场行为的经济增长率是不科学的,不能进行比较。 性的。

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计划经济的市场_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