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新冠疫情持续复发,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转弱,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平稳,跨境资金有所回升。流量总体稳定。 总体来看,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高效,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 这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将更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
01
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预计将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外汇市场变化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货币走弱。货币。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与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较强。
王春英对比了一组数据:“今年截至7月21日,美元指数上涨超过11%,欧元、英镑、日元兑美元贬值幅度在10%至17%之间,人民币对美元已贬值5.8%。从多边汇率来看,人民币汇率指数升值0.1%,表明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保持基本稳定。
市场预期与上述分析基本相符。 从汇率预期看,外汇远期、期权相关指标显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明显升值或贬值预期,市场主体交易模式总体保持理性有序。 从近期表现来看,虽然美元进一步走强,但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的稳定性更加凸显。 7月份以来,多边汇率稳步上升。
“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预期有坚实的基础。 王春英在回应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展望时分析了几大支撑因素:一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这对人民币汇率走势起到了积极作用。将继续对人民币汇率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二是我国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资金仍将是流入主体,有利于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三是市场主体汇率预期基本稳定,“低价买汇、高价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得以维持。
她认为,当前,我国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优化,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仍为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发挥着“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当然,人民币的走势会受到外汇供求、国际金融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有升有降。”利率将继续保持弹性和双向浮动,总体上将继续处于合理水平,均衡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王春英判断。
02
汇率对冲工作落地见效,新增“首次”企业近1.7万家
不过,王春英也提醒企业,汇率对冲仍是“必修课”。 她介绍了上半年外汇局为降低汇率对冲成本、提高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她还表示,在各方努力下,今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达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 %,外汇套期保值比例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至26%。 新增汇率对冲“首次”企业近1.7万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
“‘首开户’的意义非常重要,企业只有先接触、了解汇率对冲的好处,才能在以后进一步利用它,所以我们支持‘首开户’的推广。” 王春英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 比如,进一步释放汇率风险管理政策红利,疏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障碍,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传导,督促金融机构提高服务企业汇率对冲的主动性和专业性。 继续支持在有条件的地方复制推广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成功实践,就是用好相关专项资金,落实减费惠民。 她表示,将以《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指引》发布为契机,继续加大与国资、商务等部门的合作、宣传和培训,推动知识进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水平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帮助企业建立商业惯例。 有效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03
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定,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增强
据介绍,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继续保持顺差格局。 与此同时,衡量购汇意愿的售汇汇率和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汇率双双上升。 2022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银行结汇13289亿美元,售汇1243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 从银行代客涉外收支数据看,以美元计算,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1.60亿美元,对外支付30.766亿美元,对外支付30.766亿美元。银行相关收支顺差834亿美元。
“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现顺差800亿美元以上,主要是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基础顺差保持较大规模。规模。” 王春英介绍,一季度结售汇和涉外收支顺差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587亿美元和622亿美元; 二季度,在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结售汇、涉外收支顺差分别为265亿美元和211亿美元。
对此,王春英分析,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平稳,呈现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 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支和银行结售汇均呈现一定规模顺差。 她认为,虽然近期个别渠道出现短期波动和季节性变化,但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 体现了我国国际收支结构的稳健性。
王春英表示,经常项目顺差和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根本。 一方面,经常项目保持合理顺差。 今年一季度,经常项目顺差889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25%,占GDP的比重为2.1%,处于历史同期水平。一个合理的范围。 二季度,货物贸易顺差较高,跨境旅游等服务贸易逆差运行在较低水平。 初步判断经常项目将继续保持合理顺差格局。 与此同时,资本项目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基金仍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看好,市场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吸引以直接投资和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的资本流入。
今年1-5月,实际使用外资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境外央行和跟踪国际指数的配置资金在我国债券市场的表现相对稳定,具有平衡跨境资本短期波动的作用。
展望下一阶段,王春英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着增强,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并且外汇市场调节机制更加成熟,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有效化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 她认为,中国外汇市场有望继续平稳运行。 当然,同时,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和节奏,国家外汇管理局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密切关注外部变化,及时评估影响,同时有序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有效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 做好准备。
04
短期波动不会改变我国债券市场吸引力,我国外债安全指标保持稳定
发布会上,外资持有我国债券和我国外债情况引人关注。
在外资持有我国债券方面,王春英表示,由于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发生重大变化,美元汇率和利率快速上涨,国际资本呈现出新兴经济体流出的情况,但中国已成为全球跨境债券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一格局并未因近期市场短期波动而改变。
另外,从波动情况来看,我国吸收债券投资的稳定性较高。 “中国的波动性远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 从境外投资者构成和持有债券规模来看,央行机构持有的中国债券始终占到一半以上,剩下的还有很大一部分。 它是追踪国际指数的配置基金,稳定性比较高。”她进一步分析道。
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利于增强外汇市场的韧性。 王春英表示,近年来,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跨境资金稳步流入,这些资金发挥了根本性顺差作用。 同时,债券市场的开放也丰富了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和资金来源,有利于扩大我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能力。吸收和消化各种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王春英判断,长期来看,外资仍会稳步增持人民币债券。 “中国债券既有多元化的投资价值,也有实际的资本配置需求,也有基本面支撑。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21万亿美元,外资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例约为3%。因此,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21万亿美元,外资约占中国债券市场的3%。”债券市场在吸收外资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对于一季度我国外债余额下降,王春英表示:“一季度末,全面外债余额27102亿美元,减少364亿美元,下降1%。 ,从上年末看,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比较温和的,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紧缩等各种复杂外部因素影响下,当前和明年我国外债将保持合理有序的发展态势。未来。”
对于去杠杆风险,王春英认为,目前外债过度去杠杆的风险并不高。 “近年来,我国全额外债占GDP的比重始终在14%至16%之间,外债增长速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匹配,没有出现过度积累。 ” 她补充道。
与此同时,我国外债结构持续优化。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外债增长主要来自境外机构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其中大部分具有长期投资属性。 传统融资外债增幅较小,我国外债债务类型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得到优化。
此外,中国外债安全指标也保持稳定。 王春英分析了衡量偿债能力的几项具体指标,认为2021年外债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国家。 从短期流动性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目前位居全球第一,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5%,也远低于国库券100%的要求。国际警戒线。 “我们将加强外债形势监测分析,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