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抱朴财经获广东人民出版社授权精选《第一本看懂财经新闻的书》一书,愿与广大读者分享阅读城市经济发展的乐趣。 这篇文章已被删除,您需要阅读更多内容。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支持知识分子的智力劳动。 抱朴财经谨向作者和编辑表示感谢。 现在出版不容易,出一本好书也不容易。
黄金自古以来就具有国际硬通货的属性,价值稳定。 随着社会发展到今天,黄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具有更加强大的避险作用。 即使遇到巨大的市场风险,由于国际硬通货的避险特性,黄金的价值也不会归零,相对稳定。 如今,奢侈品、电子工业等领域对黄金的需求巨大,金价居高不下。
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黄金在2018年失去了很多光彩。随着美元持续走强,金价在2018年持续下跌,尤其是下半年。 这是因为2018年金价面临三大风险:利率上升、美元走强以及股市相对较小的波动。
但有句话叫“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那么我们投资的黄金真的能保值吗?
古代货币黄金的转变
黄金以及白银和铜作为货币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文里有一个“钱”字。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黄金和货币天然地联系在一起:黄金就是金钱,金钱就是黄金。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董贝与儿子》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董贝的儿子问他钱是什么,董贝告诉儿子金、银、铜都是钱。
金的熔点低(1064℃),柔韧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氧化。 是优良的造币材料。 因此,黄金货币成为贵金属货币家族中最耀眼的成员。 很多人都知道牛顿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是一位炼金术士。 1717年,牛顿掌管英国皇家造币厂时,将黄金的造币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 英镑的这种“含金量”一直持续到1931年,并在2014年保持不变。历史上,英镑币值的稳定性由此可见一斑。
炼金术士牛顿
使用黄金作为货币的优点也是其缺点。 以稀缺性为例。 由于黄金太稀缺,而且内在价值很大,所以购买一包火柴这样的小物品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所需的黄金像头皮屑一样薄,无法用手使用。 想要得到它,只能把钱包里的金子倒在光滑的桌子上,小心翼翼地用舌尖舔掉该付的金币去付给店主。
黄金的熔点较低,而且比较软,这使得伪造货币和从金币上切割黄金变得更加容易。 犯罪分子可以熔化金币并重新铸造,要么质量不够,要么混入廉价金属。 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从金币边缘切下一小块来“偷”金币。 为了防止人们割断金币,后来在金币的边缘卷上了花边。 如果有任何花边缺陷,就证明有人对金币做了手脚。
此外,金币在正常流通过程中也会因磨损而不断“瘦身”。 当人们拥有真正的好钱币和质量和品质欠缺的劣币时,他们总是会先花劣币,最后保存好钱币,或者将好钱币熔化,作为优质的金制品出售。 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这就是俗称的“劣币追良币”,或者“格雷欣法则”。 1529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向西班牙支付战争赔款。 西班牙人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清点赔款,挑选了四万枚劣币不肯接受。
慢慢地,纸币取代了黄金等金属货币,因为纸币便于携带和支付,而且很容易标记货币价值。 在小于手掌大小的纸张上,您可以打印任意数量的内容。 一开始规定一张纸币含有多少黄金,纸币和黄金可以互相兑换。 例如,从1934年到1967年,1美元的黄金含量为0.888671克。如果政府要印一张面值100美元的钞票,就必须有88.8671克黄金支撑。 金库里没有那么多黄金,纸币就无法印制。 在这种用黄金支持纸币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下,纸币和黄金等值,纸币就是金纸。
但用黄金支持货币却束缚了政府的手脚。 政府需要钱。 如果增加税收,老百姓会反抗,但没有黄金又无法印钞,就很难损害政府。 因此,政府无情地废除了金本位制度,使货币与黄金脱钩。 这样,政府就不需要增加税收或黄金。 它可以印多少钞票,可以轻松解决政府的巨额支出。 因此,政府过度发行货币的本质是征税,因为流通的货币增加会诱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就这样,政府“偷”了老百姓口袋里的钱。
确实很难解释清楚什么是钱。 教科书通常将货币模糊地定义为“在任何交易过程中流通的物品,并作为产品或服务的通用记账单位”。 但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连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说不清。
他对金钱的定义让张二和尚更加困惑:“金钱就是金钱的作用。” 如果19世纪就有了电子货币,甚至可以用借记卡或者手机转账在网上支付,我想马克思就不会说“货币天然就是金银”。
尽管很难给货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货币必须具备的三大功能几乎是被普遍认可的,即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记账单位)和价值储存。 现在,人们不能用黄金作为交易媒介,也不能用黄金来为商品或服务定价,也不能用黄金作为记账单位。 黄金现在充其量也只有保值功能。 黄金只具备货币三大功能之一,显然已经不能称为货币了。
2011年7月13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向国会报告货币政策时,国会议员罗恩·保罗问他“黄金是货币吗?” 伯南克回应道:“黄金不是货币;它就是货币。” 一种资产,就像国债是一种资产一样。”
黄金需求并非“刚性”
过去多年来,中国的黄金和白银投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偏爱黄金的传统民族。 黄金寓意着吉祥和财富,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许多重要场合,如婚礼、寿宴、过年、生子等,老百姓都喜欢送黄金作为礼物。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乱世买金”的说法,意思是每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借助一种优质的货币(或商品)来渡过乱世。方便储存财富,希望财富能够代代相传。 上述内在原因都说明了国人购买黄金的热情。
从外部原因看,美国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世界对美元作为保值货币失去信心; 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形势更不容乐观。 地位也很高。 尤其是,随着通胀预期上升,似乎只有黄金这个最后堡垒才能保证财富的保值。
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资本发展的历史,了解一下金本位的建立和崩溃。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采用的货币制度是银本位。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提高,对货币的需求急剧增加,银本位逐渐被金本位取代。
所谓金本位,是指每一单位货币的价值相当于一定重量的黄金(即该货币的含金量)。 虽然黄金比白银更有价值,但金属货币毕竟有限。 当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就会减少,这无疑会阻碍经济发展。 以20世纪的大萧条为例。 由于生产出来的商品无法变现,形成了所谓的产能过剩,生产力大大超过了黄金总量。 说金本位是罪魁祸首或许并不夸张。 由于实行金本位制,无法通过大量发行货币来缓解压力,银行纷纷倒闭。 当然,最终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后来美国总统罗斯福出台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将美国所有私人黄金国有化,从而废除金本位,然后发行信用货币,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 但这只能确保不会再有人饿死。 据说,美国大萧条时期饿死的人数占当时总人口的7%,充分可见金本位制的恐怖。
黄金价格由“供需”决定
资本发展到现代社会,虚拟货币——信用货币(非金银)的引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资本市场筹集的大量资金帮助科技实现了快速发展。 信用货币取代金本位的过程告诉我们,指望黄金来保值财富是不靠谱的。 历史证明,财富就像流水,永远不可能停滞不前,否则就是一潭死水,迟早会干涸。
一般来说,黄金是一种稀有且有价值的东西。 世界上所有的金牌只能装满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 但自从离开金本位制那天起,黄金就已经沦为一种普通商品。 不管它多么珍贵,它仍然是一种商品。 并且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合理价格。 两三年前,一份关于黄金精炼成本和预期利润的分析报告指出,黄金的合理价格应该在每盎司400美元左右。 当时美元依然疲软; 即使过去几年美元贬值25%,黄金的合理价格也不应该超过每盎司800美元。
一旦进入市场,黄金价格将根据“供需”来决定。 请注意,这里的“需求”是指“刚性需求”的需求,不包括投机性的“需求”。 《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提到,“据科学家推论,地壳中的黄金资源量约为60万亿吨,人均1万吨以上。
截至2005年,人类开采黄金仅12.5万吨,约占总储量的1/6亿,人均仅20克。 “由于提炼黄金的技术落后,工艺复杂,无法大规模生产,所以决定了它的稀有性,市场价格较高。”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黄金不再受产能的限制。 再生金、合成金等大量出现,挤压了其作为珠宝原料的市场份额。”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高度而人们买不起时,需求就会下降,黄金也不例外。 例如,印度人和非洲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喜欢佩戴黄金首饰的人,他们希望自己能被黄金覆盖。 但现在黄金如此昂贵,首先迫使他们退出购买阶段; 其次,黄金的大部分重要工业用途早已被其他金属所取代。 因此,黄金的“刚性需求”并不是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