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大妈”的神奇和力量来自何处?

2024-02-25 07:02

■2013年黄金抄底,“中国大妈”一战成名。 海外媒体不仅创造了“大妈”这个流行词,由此衍生的“大妈经济”也引起了国际关注。

■他们既是家庭投资和消费的决策者,也是家庭投资和消费的实施者。 “大妈经济”的崛起已成为中国经济水平和国民购买力提升的标志性标志。

■有的企业甚至喊出“谁得了姨妈,谁得天下”的营销口号。 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也将迎来“大妈”群体消费爆发的时代。

■除了惊人的购买力,“中国大妈”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他们的非理性消费和盲目跟风投资趋势也很容易被放大和误解。

不久前,刘伟琴卖掉了几年前国际金价下跌时购买的黄金。 她有些害羞地说:“我赚了很多钱。” 这位浙江女子的举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了媒体所说的“中国大妈”的投资行为。 2019年6月第一周,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再创新高。 纽约市场金价也创下2018年4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2013年国际金价大幅下跌时,“中国大妈”因抢购黄金而名声大噪。 海外媒体不仅创造了“大妈”这个流行词,由此衍生的“大妈经济”也引起了国际关注。

“中国大妈”团体由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女性组成。 他们掌握着家庭财富的掌控权,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不仅活跃在中国城镇的广场舞舞台上,还活跃在国际消费和投资市场上​​。 很多人都好奇“中国大妈”的魔力和力量从何而来。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家庭逐渐积累了财富,开始涉足消费和投资领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妈经济”所揭示的“银发族”的消费投资行为不仅是中国个人投资者和家庭消费行为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综合实力。

“中国大妈”的“黄金”投资时代

浙江人刘伟勤还记得2013年的“黄金抄底”。刘伟勤并没有系统学习过金融知识。 当她“炒黄金”时,她依靠的是自己10多年的投资经验或投资“直觉”。

2000年,刘伟勤和丈夫从浙江湖州一家水泥厂辞职,去经营水产苗圃生意。 五年后,湖州市老乡徐敏利看到了乡村旅游的潜力,开始经营度假村。 由于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他们个人的勤奋,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顺利,生活越来越富裕。

掌管家庭财富的刘伟勤和徐敏丽意识到,不能让自己辛苦打拼攒下的钱“闲置”。 她们开始通过身边的姐妹涉足投资理财。 据媒体透露,刘伟琴、徐敏丽她们的“姐妹团”属于成长较早的“中国大妈”。 他们从本土投资机构起步,逐步涉足基金、黄金、奢侈品等领域。 随着投资经验日益丰富,他们开始炒比特币、购买海外房产。 步伐越来越大,风险也逐渐加大。

外汇者参与市场主要包括哪些_外汇市场上的参与者有_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013年,“中国大妈”通过“逢低买入”的方式大量买入黄金。 胡建焕 摄(新华社发)

2013年的这一轮黄金买盘并没有让“中国大妈”获得预期的收益。 随后几年金价持续处于低位,不少“中国大妈”受困。 刘伟钦坦言,那些年自己遭遇过很多痛苦的投资经历。 所以,现在的投资风格越来越稳定,投资能力和技术也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心态稳定了”。

事实上,“中国大妈”现象并非孤例。 据相关报道,日本在经济高峰期出现了类似的群体——“渡边夫人”,即投资海外高收益产品或进行外汇投资的日本家庭主妇。 不同的是,“中国大妈”是一个更大的群体,购买力更惊人。

建信资本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妈”现象引起世界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所代表的中国人民惊人的购买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国民财富快速积累,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迭代升级,理财需求也随之增加。 “闲置资金时代”催生了“大妈经济”,他们渴望用投资来实现财富的增值。

“大妈经济”是国民购买力的象征

“中国大妈”这个称号是中国女性在家庭事务中话语权的生动体现。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中,女性牢牢掌握着‘钱袋子’,是家庭内部事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 中央财经大学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志军说。 改革开放前,中国家庭的消费和投资内容相对较薄,但即使是在一日三餐、准备节日食品等有限的消费活动中,女性的决策精力也相当可观。

李志军表示,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腾飞,许多家庭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国妇女对家庭事务有发言权的传统没有改变。 他们不仅是家庭投资、消费的决策者,也是家庭事务的执行者。 经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妈经济”的崛起已成为中国经济水平和国民购买力提升的标志性标志。

“‘大妈经济’引起全球关注,实际上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关注和解读。同样,这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合理现象。”等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西部开发研究院执行院长霍学熙教授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GDP比1952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长8.1%。 70年来,从“贫困”到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从“对钉子”到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我国经济实现了伟大腾飞,并从经济下滑的困境中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富裕起来的人对财富增长和生活质量有更高的渴望。

这与建信金融所说的“资本闲置时代”相呼应。 深交所发布的《2018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个人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逐渐强化。 2018年,价值投资投资者占比提升至28.6%,趋势投资者和短线交易投资者分别占比25.9%和19.0%。 价值投资的理念被更多人认可。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毛忠根教授认为,“姨妈经济”一词并不是玩笑。 这个群体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掌握着家族财富的决策权。 消费需求也广泛,涉及农产品、保健品、奢侈品、投资理财、时尚健康、医疗教育、房地产等众多行业。

表现出强大购买力的“中国大妈”群体以及由此衍生的“大妈经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有的企业甚至喊出了“谁得了姨妈,谁就得了天下”的营销口号。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大妈经济’这一独特经济现象的出现,或将为中国消费拉动型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也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在‘大妈’群体消费爆炸的时代。” 李志军说道。

“大妈经济”揭示群体消费潜力

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经济增长原理的生动体现。 新中国成立之初,居民消费受到限制,投资资金匮乏。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般消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显着增强。 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注重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需求结构逐步合理化。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稳定有效内需,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消费结构的变化也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抓住这些新变化、新机遇,有利于更好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霍雪曦说道。

在李志军看来,“大妈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引导。 “中国大妈”群体的消费表现揭示了多元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 第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是支持“银色经济”的中老年人。

国务院《国家老龄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到,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预计将增至2.5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8%。

“银色社会”既带来新挑战,也蕴含新机遇。 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3.79万亿元,老年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新时代的中老年人将推动高品质消费,无论是旅游、休闲、养老,还是日常家居消费。

“大妈经济”中来自农村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随着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掌管企业财力的“大妈”越来越青睐家庭耐用品消费,开始追求品质消费、个性化消费。 农村消费巨大潜力不断释放。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三农领域也有投资和内需潜力。”霍学熙说。

霍学玺表示,“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农村的投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有利于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刺激内需。”

毛忠根表示,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关键是要围绕“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三要素,形成“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良好环境。来消费。”

首先,要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促进中低收入群众和农民收入增长,让消费者“能消费” ”; 二是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让消费者“愿意消费”。 最后,要加强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营造安全、便捷、安心、舒适、满意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

毋庸讳言,“中国大妈”之所以受到国际媒体的关注,除了惊人的购买力之外,还有她非理性消费、盲目追随投资潮流等容易被放大和误解的因素。 对此,建信基金研究发现,随着民众综合素质的提高,民众的投资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个人投资者已从单一标的投资转向综合资产配置。 他们从追求短期收益、追随炒作,转变为接受价值投资理念、争取长期收益。

理财、消费、旅游、健身……这些活动让他们对美好生活充满热情,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 社区志愿者、广场舞阿姨……她们是社会发展和城乡治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母亲、妻子、女儿……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国大妈”的精神也是中国家庭的精神,展现了中国人的面貌。

“中国大妈”们付出了汗水和辛苦,享受着祖国发展带来的幸福。 他们强烈的理财和消费需求,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积累的体现,也是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动力。 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