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30日电(吴亦涵)5月29日晚间,上交所就近期市场高度关注的上证指数编制方式调整话题作出回应。
上交所表示,时刻关注市场担忧。 一直以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以科学、客观、开放的态度跟踪国际指数编制方法的发展趋势。 在不断征求市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对指数功能的完善进行了深入研究。 基于我国的投资者结构和上证指数独特的标志性地位,指数的调整和优化需要认真评估、综合考虑。
下一步,上交所在研究上证指数编制方法改进方案时,将充分听取市场各方意见,学习借鉴国际最佳实践。 在修改索引表示功能时,应尽量保证与现有索引的无缝连接。 确保指数连续性、稳定性,维护正常交易秩序。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立德豪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地建议,适当调整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 随后,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发表《上证指数扭曲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认为上证指数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一直被称为“大市场”的上证指数,也开始受到质疑,是否能真实反映“大市场”的实际表现。 那么上证指数真的“扭曲”了吗? 投资者该如何看待上证指数?
新经纬摄上交所数据图
上证指数为何“扭曲”?
“十年前,大盘是3000点,十年后,大盘还是3000点。” 经常炒股的投资者都熟悉这句调侃的话。 大盘指的是上证指数,也是狭义概念的上证指数。 自1991年上证综指推出以来,资本市场投资者已经习惯利用该指数来观察上证股票乃至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
不过,近期,上证综指的长期停滞也引发了资本市场专家的热议。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上证指数扭曲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一文中提到,2000年上证所总市值约为3万亿元,已达到到2019年底,GDP将达到35万亿元。同期,GDP从10万亿元增长到35万亿元。 人民币至99万亿元,均增长约10倍,幅度相似。 从上证总市值来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已经充分体现,但为何上证指数始终不涨? 在李迅雷看来,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上证指数的代表性仍有提升的空间。
综合李迅雷以及大多数认同上证指数“扭曲”的市场人士的观点可以发现,上述人士认为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新股纳入指数的时间不合理,二是权重方法存在问题。
据中证指数公司官网介绍,上证综指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组成,包括A股和B股。 该指数以总股本加权,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整体表现。 具体计算方法为报告期内样本股票总市值除以除数乘以100,得到报告期指数。 自2007年1月6日起,新股上市后第11个交易日纳入指数。
这种编译方式有什么问题呢? 中石油的案例就是人们质疑的典型例证。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首日,总市值一度突破7万亿元。 上市第11天,以39元/股的价格纳入上证指数。 不过,目前股价已跌至4.25元。 /股,总市值不足8000亿元,蒸发市值超过6万亿元,明显拖累了整个指数的表现。 而且,2014年以来,由于新股定价、新股上市首日涨跌等制度变化的影响,新股往往连续数日涨停板。 这段时间的上涨与上证指数几乎没有关系。 新股在纳入上证指数之前就会开始下跌。
另外,由于上证指数的权重方式是按总市值加权,而不是按流通市值加权,因此像中石油这样的大市值公司的股票大多由国家持有,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 。 于是,6万亿就蒸发了。 人民币市值大部分不属于股东所有,但对指数表现影响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股价是由股票流通的交易所决定的,这意味着少数流通股的市值变化决定了中国石油总市值的变化。
对于上述问题,李迅雷认为,监管层可以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优化新股纳入上证指数的时间,将权重方式从总股本权重改为自由流通股本权重,其他调整。
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否需要修改?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证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否应该调整,市场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不认为现在的上证指数是‘扭曲’的,因为不同的指数计算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没有一个计算方法是完美的。而且从目前的上证股市来看,我认为整体的表现上证指数和上证指数的表现是一致的,我们看到茅台等少数个股,上证指数不涨,不能说是扭曲的,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个股没有涨。上涨了。所有股票的平均情况都是如此。” 国开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李世同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
在李世同看来,无论是用自由流通股代替总股来计算加权平均,还是修改新股纳入指数的时间,都无法完全反映股市的真实情况。 “一方面,流通股之间其实存在差异,很多流通股实际上并没有在市场上流通,因为它们是国家质押或者持有的。另一方面,确实存在新股持续上涨的情况。”但对于市场上的大多数投资者来说,真正买入新股的时机往往是在新股从涨停板持续上涨到开盘后,此时买入新股极有可能会造成损失,因此指数实际上是受新股拖累,反映了投资者的投资情况。
在李世同看来,如今的上证指数已经被投资者使用了很多年,修改该指数无疑会对人们产生影响。 与其调整现有指数的编制方式,不如推出新指数。 由于不同计算方法的指数反映的市场信息不同,推出更多的指数也可以让市场的信息更加完整,给人们更多的参考。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屠光绍指出:“我们通常讲的是综合指数,但国际上主要看样本指数。美国指数样本更大,实际上上涨的速度比较慢。比如道琼斯指数包含的公司样本很小,并且不断调整,这个成分指数上涨得很快;但比如标普500指数则上涨相对较慢。
新加坡五福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志认为,“指数的涨跌受市值最大的公司影响最大,这并不是A股独有的短板。股票的价格波动美国股市中的苹果和微软等公司对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小盘公司。
“鉴于上证指数多年来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如果监管部门此时调整上证指数编制,可能会立即面临‘更换温度计’等舆论质疑。” “还是‘手动调整指数’。这也是监管问题,部门的一个重要考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上证指数对投资者有什么价值?
如果重新设立上证指数,会对投资者产生什么影响? 从实际经济效益来看,上证指数的变化确实会通过指数基金间接影响股东的回报。
事实上,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12月2日就发布了上证流动性指数,该指数采用的加权方式为市值加权、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分级停滞。 总体来看,这个指数的编制方法更符合当前的呼声,确实比上证指数更有“赚钱效应”。
中新经纬查阅Wind数据发现,截至5月29日收盘,上证流通指数年内下跌4.95%,小于上证指数6.48%的跌幅。 与十年前收盘点(2010年5月31日)相比,上证流通指数上涨了25.28%,而同期上证综指仅上涨了9.12%。
但需要注意的是,追踪上证指数的基金并不多。 中新经纬查阅Wind数据发现,所有公募基金中,目前仅有富国上证综合指数ETF、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富国上证综合指数。 该ETF连接三只基金来追踪上证综合指数。 因此,调整上证指数编制方法对投资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参考价值方面。
对此,李世同认为,“一般来说,我们主要把大盘指数作为一个趋势点,当大盘上涨过高时,说明股市整体下跌的概率较大,反之亦然。”这个时候,你所持有的股票也可能会随着整体的走势而波动,但是必须提到的是,如今投资者的收益更多的是由个股的选择决定的,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股票会有独立的走势,所以从从战略角度来看,投资者还是应该先选股,然后再战术上参考市场的仓位。” (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