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LIGENCEVol.33Mar.2014 企业级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证分析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成都 61004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通过梳理公司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和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司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并利用顶层进行了实证分析。 10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医学诊断技术和系统技术专利持有人作为人工分析样本申请了主题专利。 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同时也是Ernst Holger经典方法的扩展和补充。 能够更准确地识别组织的竞争地位,有利于进一步阐释组织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 专利组合 专利分析 专利索引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CLC分类号 G350文献识别码 文章编号 1002-1965 (2014) 03-0039-0 DOI10.3969issn.1002-1965.2014.03.008 实证研究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公司级别李淑英1,2方舒1,2成都分院中国科学院科学图书馆,成都610041; 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100049)摘要通过文献综述专利组合分析公司层面论文提出新方法专利组合分析公司层面实证研究前10位专利专利申请技术主题医疗诊断技术系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领域。我们的分析结果显示提出的新颖方法仅有效ErnstHolger.competitive专利组合(patentportfolio)是根据企业拥有的专利的使用率和潜在价值,结合专利分析得出核心技术,然后进行比较专利围绕核心技术,构建特定核心技术领域的技术组合。
Parehomovsk(2005,专利组合是指为了为专利权人赢得专利竞争优势而将彼此明显不同但密切相关的专利有效组合起来的战略性专利集合。专利组合分析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多元化的公司面临日益复杂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时,波士顿咨询集团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确保公司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既定的市场份额或市场增长率。 矩阵作为支持战略决策的有力工具,可以使管理者轻松理解和沟通复杂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Harry 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了专利组合管理的思想,后来由德国学者布罗克霍夫(Brockhoff)首先提出(1991年)给出了专利组合分析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利用专利数据来衡量技术水平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波士顿矩阵的框架构建派生二维空间,以公司能够直接影响的内部维度和公司间接影响的外部维度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有分为单变量和多变量,并相应划分为四个或更多区域,每个区域都为公司在各自领域分配一个战略建议;圆圈代表产品 收稿日期:2013-10-08 修订日期: 2013-11-27 作者简介 李淑英(198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计量理论与实践;方舒(1957-),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报分析、图书情报学理论与应用。
对于产品或企业战略业务单位,圆圈的大小取决于各自的销售比例或计算的盈利能力。 然而,提出的更为系统、明确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是Ernst等人提出的专利组合模型。 (1998)并将其应用于企业战略技术管理,监测动态技术环境,分析技术发展的动态趋势,克服传统投资组合方法的静态性和主观性,为企业决策者制定专利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策略; Ernst(2003)使用一套专利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竞争地位,并在后续研究中有效地将其运用到企业专利战略的分析中。 其中,这些指标包括专利申请量、平均专利质量、专利强度、相对技术份额、引用频率CI、授权专利比例、国际范围、技术范围等(如表所示)。 伯恩德·恩斯特等人。 (2006)考虑如何系统地选择和利用专利信息来评估研发领域的发展优势,构建企业战略规划的总体框架。 后来,对该方法的改进研究出现,重点关注专利组合分析指标的选取和多维度的构建,如Ming-YeuWang等人。 (2009)采用了技术规模(TFS)、相对技术优势(RTA)和相对技术集成能力(RTIC)三个指标,并采用了修正后的指标(横坐标代表TFS,纵坐标代表RTIC,圆圈大小代表RTA) )分析企业的技术整合能力,识别潜在的跨领域研发合作者; 古德伦·库卡茨等人。 Ernst (2009) 提出了适合中小企业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以企业价值和市场价值作为两个维度来分析中小企业 Ernst (2003) 监测竞争对手的重要专利指标。 专利指标定义代表企业在某一技术领域的研发费用。 对公司的专利战略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然而,经典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公司层面、技术层面、专利发行者层面以及专利与市场整合层面。 公司级专利组合分析方法(PatentPortfolioCompanyLevel)是企业战略规划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公司在某一技术领域的研发活动的竞争力,并有效配置公司的研发资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规划。 其目前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分析技术竞争力,比较竞争对手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专利状况和技术优势; 制定专利战略,清楚地分析公司的地位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研发策略和营销策略; 企业并购、许可和授权,确定和评估外部技术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 基于二维框架的公司级专利组合分析方法的雏形已经得到应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或问题。 一些研究者正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 首先,涉及的市场数据太弱,难以做出深入的战略决策。 例如,恩斯特推荐的用于监控企业竞争对手的专利指标避免使用与市场数据相关的指标,并使用多个维度。 其次,这一层面的方法虽然可以揭示专利权人或发明人在技术领域的相对地位,但无法定位技术层面的信息。 因此,技术层面的专利组合分析方法应运而生。
此外,目前该方法层面的改进和创新依赖于恩斯特开发的专利指标体系。 例如,谭思明(2006)根据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的数据,使用发明专利份额和专利平均技术领域(TF),并用范围(代表公司的维护年限)取代了国际范围和引用频率两个PAiF由Ernst)提出的专利申请,PA)TF领域兴趣)指标; Hsu TS1)PAiF TF领域 PATF领域的所有企业 企业在PATF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地位(定量) MRAM)在分析重要企业的专利布局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的方法,采用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其专利活动和专利质量。 研发重点 PAiF 专利申请总数的重要性(研发重点) 合作强度 可以输入具有共同申请公司外部知识的 TF 字段。 伯恩德等人。 (2006) [11] 总结了衡量方法 Q3) 某项专利或某一组专利的联合专利申请 PAiFTF PAiF 公司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 IPC 类别的多样性和数量 三方市场份额(美国、欧洲、日本) )和专利族规模(识别合作者)质量指标,并提出计算相关专利指标以避免系统扭曲的重要性; Ernst[12]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资产指数的专利组合基准测试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专利布局。 (2011[13]采用了CHI研究指标和NC,即基础指标:专利申请数量、相对专利产出、专利增长率;引用指标:专利引用企业专利申请的经济质量PAiF的平均数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