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民国黄金十年:经济建设成就与交通运输、国民教育的发展

2024-06-02 15:06

民国历史上,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起,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曾有过一段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人们称此时期为民国“黄金十年”。

据有关资料显示,民国在这“黄金十年”里,经济发展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交通运输方面,全国公路里程已达11.73万公里,共新建京闽桂、京贵滇等干线21条,支线15条,构成了中国大部分公路运输网络。

铁路方面,从1936年至1937年,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修铁路2030公里,平均每年1353公里,并修建了平汉、粤汉铁路等战略要地铁路。

在国民教育方面,南京政府大力发展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至1937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108所),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制定重工业建设计划,力争三年内奠定中国燃料、冶金、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的基础。

从这些数据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似乎正在向现代工业迈进。有人说,如果不是抗战爆发,中国损失了6000多亿美元,或许早就成为工业强国了。

当然,在这十年间,南京国民政府还成就了一件大事,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带头收回关税自主权,这在电视连续剧《追风者》中有所体现。

那么,“黄金十年”真的如此吗?

其实,所谓恢复关税自主权只是南京国民政府与欧美列强妥协的产物,其依然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928年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关税条约》,与英国、瑞典等国签订的友好贸易条约等。

实质上,国民政府尚无力独立调整海关关税,海关管理权仍被外国列强所掌握,其最大影响是增加了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关税改革元年,1932年,收入3.8亿元)。

因此,“黄金十年”不过是当权者玩的一场游戏。

事实上,“民国黄金十年”期间,各大城市房地产泡沫破裂,国内股价暴跌,股民跳楼,近百万人失业,进而引发了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信用危机。

从能源生产来看,1913年中国粗钢产量为4.3万吨,但到了1930年(黄金十年),全国产量仅为1.5万吨。

这样一来,民国“黄金十年”的工业产值甚至还不如腐朽的晚清!

1934年,国内钢产量为5.5万吨,但1935年,钢产量直接上升到25.7万吨。到1937年,更是翻了一番,达到55.6万吨!

以此计算,民国时期,仅三年时间,钢产量就增长了11倍多。

但你以为这是国民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建设的结果吗?其实,新增钢产量大部分来自当时(伪满时期)日寇控制的鞍山钢铁厂,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政权无关。

民国时期的飞机装配厂

因此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实际控制的钢产量只有1.5万吨左右,其他兵工厂建造所需的铅、铜、钢、石油等原材料大部分都要从海外高价购买,只有国内兵工厂才能生产大炮和枪炮。

据有关资料显示,1935年,河南巩县兵工厂从德国、奥地利等国购买了枪管钢17158.1公斤、枪械零件钢约20867公斤以及大量的熟铁和无烟火药。

清末时能生产铁甲战舰、重炮、马克沁等重机枪,但上世纪30年代进入南京政府后,由于原材料供应问题,国内兵工厂沦落到只能生产步枪和简易迫击炮的地步。

1943年,重庆18家铁厂中有14家停工,仅存的4家炼钢厂中,有1家也停工,至1944年4月,机器厂正常开工不足十分之一,基础工业设施建设毫无进展。

所以民国的重工业乱糟糟的,然后你会觉得轻工业应该很发达,毕竟当时有面粉大王、火柴大王、纺织大王。

民国时期的纺纱厂

事实上,在南京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全国新建轻工业工厂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规模越来越小,资本额越来越少,在民间的市场份额更是越来越小。

以面粉大王为例,荣宗敬、荣德胜二人从1902年开始投资面粉业,迅速积累资本,1906年又进军纺织业,市场迅速扩大,一时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纺织大王。

但随着荣氏兄弟所开的工厂和设备越来越多,他们的债务也逐渐增多(民国大买办和外国列强的作为),大多数工厂都背上了高额的抵押贷款。

1934年,荣氏部分工厂欠债达2100余万元,在被债权人集团强行接管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迅速介入,工厂的巨额收入和社会资产全部被国民政府侵吞。

与此同时,民国黄金十年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泡沫,尤其是当时作为远东大都市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一落千丈。

1924年至1929年,上海地区房地产总价值增加了​​20亿两,一方面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另一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实行“银本位”制度的国家,导致地区房地产价值大幅上涨。

但后期随着上海低价暴跌,房地产成交不断下滑,上海国际租界地价下跌近6亿元,整个上海市的地价下跌近20亿元。

再就是国民政府1934年推出的二三馆国债(电视剧《追风者》中国债事件的原型),它是以国民政府关税为质押发行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债券。

但这些债券最终却成为四大家族敛财的工具,宋蔼龄借国难财物高达1500万元,但对于用真金白银购买债券的民国股民来说,却是一个灾难,不少股民因此跳楼身亡。

就像电视剧《追风者》里的黄包车夫阿文,跟风购买国债,甚至借高利贷,最后在股市崩盘之后,因还不起债而跳楼自杀。

与此同时,到1935年初,大上海地区已有近千家企业破产,失业人数达50多万,可见当时这个远东最大都会的经济状况有多么糟糕,更别提当时全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了。

事实上,民国所谓黄金十年,在看似繁荣的房地产、金融、工商等行业背后,却隐藏着政府内部的腐败和派系斗争,以及与外国资本势力的妥协。

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当然,南京国民政府是封建买办出身,建立反动政权,怎么可能是利国利民的经济发展灵丹妙药,它只不过是毒害人民的生活,最终还是要自食恶果!

#深度好文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