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投资什么最赚钱?过去 20 年这些商品涨幅近百倍

2024-06-21 12:09

如果你问过去20年最赚钱的投资是什么,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说是房子。确实过去20年房价涨了不少,比如一线城市,涨幅十几倍。

但这个涨幅相对于一些其他商品来说,还是很微弱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价格涨幅达到近百倍的商品。

02

阿胶:涨幅7400%

阿胶是人们熟知的补血强身佳品,尤其在《甄嬛传》等电视剧中亮相后,其功效和价值更是被大肆炒作。

自去年12月21日东阿阿胶宣布上调出厂价6%以来,东阿阿胶已成功完成第19次提价,而自2006年以来,东阿阿胶已提价近20次,平均每年提价1.6次,是名副其实的“提价王”。

2001年,阿胶块零售价为40元/500克。

为何如此“飙升”?

驴皮张力

如今,驴子已经完全被机械化所取代,除了农户专养的驴子外,用于耕作的驴子几乎不见踪影。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6年末全国驴存栏944万头,2006年末降至730万头,2015年末仅为542万头,到2017年,仅剩267万头。

驴数量的减少导致驴皮价格飞涨,2010年之前每张驴皮不到500元,2014年达到1500元,2015年平均收购价超过2600元。

阿胶是一种奢侈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对阿胶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现在全国阿胶产量在5000吨左右,每年需要400万张驴皮。

仅东阿阿胶每年就消耗驴皮150万张,即便把全国每年新宰杀的驴全部用上,也难以满负荷生产。

供应缺口这么大,为什么没人来填补呢?

长期投入,缓慢见效

驴的性成熟周期至少为18个月,每次只产一头驴,妊娠期为12个月,哺乳期为6个月,母驴3年才产2头驴驹,因此驴的数量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

其次,驴生长速度太慢,驴没有胆囊,只吃草和稻草,猪吃的生长促进剂对驴不起作用,即使喂了优质草料,驴也要长到两三岁才能宰杀。

驴的数量急剧下降,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如此。欧美国家的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驴早已被淘汰。而且外国人也没有吃驴肉的习惯,现在只当做宠物饲养。

非洲农业落后,驴子还有一定数量,但国内驴子缺口太大,买驴团体的胃口吓坏了非洲兄弟。现在一些非洲国家已经禁止向中国出口活驴和驴制品,如果这些国家允许出口,中国不出一年就会让本土驴子灭绝。

目前仅有吉尔吉斯斯坦等一些周边国家可以向中国出口活驴及驴产品,但出口量也不大,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现在像东阿二虎这样的大企业都在建设养殖基地,预计几年后供需紧张的局面会得到缓解,但据业内人士预测,真正实现供需平衡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分析认为,这个行业有商机,但真正想养驴的人估计不多,建议大家关注阿胶相关的股票和专门投资这个领域的基金。

02

玫瑰木:涨幅2000%

还有那些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玫瑰木。

有句调侃的话:“有车有房并不富裕,家里有红木才有钱。”如今,红酸枝不仅价值突破极限,而且红酸枝的涨幅也达到了最高。

以海南红木为例,2002年市场价格2万元一吨,现在按公斤计价,直径25cm左右,长度2m以上的木材,每公斤售价1.8万至2.3万元,折合每吨3600万至4600万元,16年海南红木价格涨幅近2000%。

红木价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国内需求猛增。红木是一种文化商品,价格昂贵。十几年前,国内消费者很少,中国生产的红木家具主要出口到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发达国家。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人们富裕起来,对红木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加,当年的出口公司纷纷转为内销,需求量的增加也是红木价格暴涨的原因之一。

另外从供给方面来看,红木原木的供应量正在急剧减少。

红木原料已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为濒危物种,没有进出口许可证,国外红木原料很难入境,老挝、越南、缅甸等红木主产国的入境条件更是严格。

国产红木代表海南黄花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可见其珍贵。

目前,全国有1万多家古典家具企业,其中三分之一的企业以红木为原料,按照平均每家企业年耗用50至100吨计算,全国古典家具企业一年所需红木多达33万吨,供不应求。

听完这些,可能有些朋友就兴奋了,想要进入这个行业。我告诉你,我之前接触过这个行业的人,知道这个行业很深奥。如果之前对这个行业不太了解,就不要进入,特别是上游原木,都是资金密集型的,都是大佬。没有几千万,你根本玩不了这个游戏。

另外,光有钱还不够,还需要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越南、老挝、印度等国外红木主产区的供应商有足够可靠的关系,才能及时获取信息,否则就只能当陪练。

红木原木属于小众市场,规模不大,整个行业很容易被少数龙头企业操纵,他们可以通过影响产量来控制价格趋势。

有钱又喜欢红木的朋友可以买一些红木家具,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毕竟这东西是稀缺资源,长远来看有升值的潜力。

03

茅台:涨幅870%

茅台可喝、可投资、可炒,其诸多属性让其受到很多人的疯狂追捧,网上甚至爆料,一些“茅台黄牛”一个月能赚200万元。

如今,茅台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奢侈品公司之一,2018年,茅台品牌价值达2375.09亿元。长期以来,人们提到茅台,首先想到的就是“稀缺”和“买不起”。

2001年,53度茅台酒年产量7317吨,一瓶售价260元;

2010年,茅台酒产量增至30026吨,价格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快速上涨,一瓶售价达到1880元。

2019年农历新年前夕,原价1499元/瓶的53度飞天茅台,在百余家经销商被取消资格后,几乎一瓶难求。以官价买到一瓶茅台酒的几率堪比中彩票,终端零售价早已被炒到2000元左右。

在京东超市,2017年6瓶装53度飞天茅台酒售价为12788元,平均每瓶2131元。而从2001年的260元到2019年的2131元,53度飞天茅台酒价格涨幅高达870%。

茅台的股价也从2002年的34元上涨至近600元,增长了17倍,说茅台“火爆”一点也不为过。

茅台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

稀缺。稀缺的主要原因是水质。

茅台酒酿造用水来自于赤水河,赤水河的水有什么特点呢?水质好,不但可以直接饮用,而且喝起来口感有点甜,没有可溶性杂质,用这种水酿出来的茅台酒口感非常甘甜纯正。

茅台镇的气候也非常适合酿酒,这里地处盆地,海拔仅440米,终年云雾缭绕,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闷热潮湿。

这对于酒的发酵非常有利,对酒中产生香气的微生物的产生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茅台酒离开这个地方,香气就会发生变化。

1975年,为了扩大茅台酒生产,国家在遵义市北郊成立了“贵州茅台迁建试验厂”,试酿茅台酒,发现酿出来的酒与纯正的茅台酒差别很大,于是改名为“珍酒”。事实证明,“茅台镇以外的地方产不出茅台酒”。

其次,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也制约了它的产量。茅台酒基酒的生产一般需要一年时间,经过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提酒等多个步骤。而其他白酒则只需十几天到半个月,最多几个月。

茅台每年生产的白酒,勾兑前都要密封存放三年以上,勾兑后还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算上加料、发酵、烘烤的时间,酒龄至少有五年;如果加上勾兑用的几十年老酒平均折算,出厂酒龄还会增加。普通白酒出厂酒龄一般在一年左右。

水质、工艺决定了茅台并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增产的产品,从过往的供应情况来看,每年的增幅只能维持在10%左右。

2018年,茅台酒年产能约2.8万吨,约合5600万瓶茅台酒,但全国约有3.5亿至4亿户家庭,需求不足以满足供给,市场预计未来3年茅台酒年产能缺口将超过3000吨。

事实上,茅台酒供需失衡,并不完全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造成的。

茅台酒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消费品,而具有了投资属性,因此市场囤积、炒作现象十分常见。

但现在并不是炒作的好时机,因为近期茅台酒的供应量会增加,春节前将有7500吨投放市场,货已经到货,加上去年取消的部分经销商配额,2019年将通过直营店重新投放市场。

不过茅台长远还是有前景的,如果想买点自己喝,送人,或者长期收藏,都是没问题的,但不建议短期内大举投资炒作。

不管是茅台、阿胶、还是花梨木,如果以过去20年的时间线来分析它们的价格走势,其实都有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时代的变化。

近20年,中国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种地已经不需要驴了,所以供给量急剧下降,也是这个时代变革的结果。

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居民收入成倍增长,老百姓手里有了钱,不再满足于温饱,开始追求茅台、花梨木、阿胶等高端产品的消费,如此分析,物价上涨也就不难理解了。

PS:按照这个逻辑,您觉得未来20年什么东西会暴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