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合作增长点,年内启动“沪伦通”
我国加快资本市场开放步伐和规模
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沪伦通将于今年开通,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外资流入不断增加、期货产品更加国际化、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交易范围进一步放开,彰显了我国扩大开放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时强调,双方要发挥互补优势,拓展各领域合作,以年内启动“沪伦通”项目为契机,积极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更好实现互利共赢。
沪伦通再度引发市场关注。此前,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沪伦通将于今年推出。据了解,证监会和上交所正按照今年推出的时间表,加紧筹备相关事宜。目前,沪伦通相关制度安排已完成,操作层面也在推进中。沪伦通推出后,两地市场将实现互联互通,意义深远。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沪伦通”是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彰显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当前,我国A股市场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为全球资本投资带来难得机遇,受到各大投资机构高度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境外证券投资我国跨境资本流入同比增长2倍。从“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开通,到A股纳入MSCI指数,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外资流入持续增加。数据显示,自A股纳入MSCI指数以来,A股市场吸引了国际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为此,“沪港通”和“深港通”每日额度分别扩大4倍。
业内人士表示,“沪伦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A股的国际化水平,助力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与国际接轨,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和规范。同时也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让其有机会投资于伦交所上市股票,共享全球经济增长的红利。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3月26日,我国首个开放型期货产品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交易和持仓规模稳步增长,功能初步显现。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开始引入境外交易者,为现有期货市场产品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我国更多期货产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首次允许外方持有合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51%的股份,允许国际投行通过业务条线垂直管理模式,将中国业务纳入全球业务统一管理。同时,允许外方持有合资期货公司51%的股份。在这一利好政策推动下,H股全流通试点顺利实施。与之相对应,外资参与A股交易的范围也进一步放宽,比如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以及在国外工作的A股上市公司外籍员工参与股权激励,都可以开立A股账户。
为了更好地开放资本市场,人民银行、外汇局还出台新举措,调整QFII、RQFII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取消相关资金汇出比例限制和本金锁定期要求,允许QFII、RQFII对其境内投资实施外汇对冲。业内人士表示,QFII、RQFII改革比较彻底,除额度宏观审慎管理外,其他基本放开,同时允许境外投资者实施外汇对冲,从而引入更多机构参与,发展外汇市场。同时,上海、深圳QDLP、QDIE试点额度分别增加至50亿美元。这些举措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截至目前,已有13家外资资管机构获得境内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其中包括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贝莱德、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等,据悉,贝莱德已于7月底发行了一只私募基金。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所所长谭雅玲认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扩大彰显了中国的金融实力和信心。此外,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和规模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从产品、投资者、中介机构、资金流向等各方面来看,可以说,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型。
推进开放 防范风险
扩大金融开放是基于我国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对于金融业提升国际竞争力而言,扩大开放将带来更加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多元化的投资者。同样,随着资本市场加快开放,预计A股市场与境外各市场之间将有更多“列车”运行,使A股市场结构、估值水平、市场化水平、产品体系等与国际市场更加深度对接,助力A股市场成为更加符合国际规则、具有更加先进投资理念的交易场所。
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的A股总市值约占A股总市值的2%,对外开放空间和潜力巨大。为此,中国证监会正着手研究相关新制度和工具,将目前A股在MSCI指数的纳入因子由5%左右提高至15%至20%左右。据悉,下一步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买入A股后,能否利用我国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管理投资风险。相关举措将包括改革股票收盘价生成机制、规范停复牌制度和股指期货等。
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一方面会加大外资对A股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市场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比如A股纳入MSCI指数后,证券及衍生品领域跨境监管合作任务将更加艰巨,证监会需要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工作,跨境执法合作的法律基础也需要进一步夯实。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管理是开放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仅要审慎,更要控制风险,牢牢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主动权。
正如易纲所说,新一轮金融开放举措是在评估所有条件都成熟、监管、数据都到位之后才推动的。从根本上讲,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保持自主、渐进、可控的原则。资本市场的开放也是如此,比如外资机构准入或者开展业务,也要像境内机构一样,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接受审慎监管。
我国是高储蓄国家,资产全球化配置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不断增加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资本市场的开放也包括我国金融企业和市场机构“走出去”,紧跟实体企业的步伐,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目前,“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很多交易和金融机构都非常欢迎中国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入股,共同发展当地的金融机构和市场。比如上交所不仅入股了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还成为最大股东。下一步,我国将吸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企业来华发行债券和股票,使我国金融市场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专家表示,从现实角度看,“走出去”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自身能力问题,而能力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提升。以开放促改革发展、促制度能力提升,是未来资本市场应遵循的方向。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中国金融业将更加强大,资本市场也将更加发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开放竞争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必将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和市场机构。(记者朱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