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撇脂定价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你了解多少?

2024-07-21 12:04

新产品的一般定价方法

(1)撇脂定价。以从鲜牛奶中撇去奶酪为例,高价位的产品从消费者手中赚取高额利润。它一般适用于新产品、改良产品或重新定位的、难以模仿、受专利保护的产品,在消费者需求迫切、需求弹性低、没有竞争对手或竞争对手较弱的场合。这种定价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主动性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分阶段逐步降低价格,以吸引来自其他细分市场的新客户群体;适应性强,可以适应生产能力,限制需求的快速扩张而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可以迅速从市场上吸收利润,迅速收回成本;此外,也有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企业、品牌、产品的形象。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高价不利于扩大市场,也容易引来竞争对手,导致恶性竞争。杜邦公司是这种定价方法的主要实施者。 它最初根据新产品与有效替代品的比较利益,对尼龙、莱卡等发明定出较高的价格,但仍使目标顾客认为值得使用,并产生了很大的销售量,当销售量逐渐减少时,才降低价格以吸引价格敏感型顾客,使杜邦公司获得了一大笔最大收益。而最近被选为中国68家创建世界名牌企业之一的格兰仕,也以“高起点、高定位”的策略,在90年代初就投资生产微波炉,1995年其销量已达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达25.1%。 继1996年8月、1997年10月两次降价40%后,到1999年6月已占领78%的市场,奠定了格兰仕在微波炉行业的领先地位,推动了我国家用微波炉的步伐,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树立了国际声誉。

渗透定价。与撇脂定价相反,其目标是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目标消费者。它有许多优点:新产品能迅速被市场接受,迅速打开销售渠道,随着生产的发展而降低成本,而且由于利润率低,使竞争对手望而却步,降低了竞争的强度。当新产品没有显著的特点,竞争激烈,需求弹性比较大时,采用这种方法是适宜的。但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新产品必须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企业还具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大规模的营销经验。例如金佰利国际集团的舒尔美系列女性用品,针对这一市场众多品牌的特点,在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制定了较低的价格,甚至低于大众消费品牌安尔乐,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市场并迅速赢得消费者。 但这种定价方式会难以树立品牌形象,因为价格定得太低,甚至低到消费者怀疑它是否有质量问题。

其他定价方法

上述新产品定价方法是一种通用的定价策略,在制定具体价格时,需要结合运用许多技巧和方法。

(1)心理定价。有些定价技巧迎合了消费者的某些特定心理,如整数定价、小数定价等。许多商品的小数位是0.98或0.99,而不是1.00元。正是这种低一位数的价格,给消费者一种“便宜”的错觉,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促进销售。这在服装的定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服装的定价往往定在99元、199元等;而有些产品定价则追求整数,因为目标消费者认为“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较高的价格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有些企业采用声望定价,将同类产品定价较高,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提高产品形象,二是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对地位和自我价值的渴望。例如,微软的Windows 98中文版定价为1998元。 还有部分品种同类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习惯价格,而新产品又没有突出的特点,提高或降低价格会引起消费者的抵制,降低新产品的市场开发速度。

(2)折扣定价。折扣定价是新产品促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折扣有多种形式,如现金折扣,即给予及时付款的消费者价格折扣。数量折扣是根据购买数量和金额,相应降低单价,购买量越大,单价越低,分为累计数量折扣和非累计数量折扣。这种形式的折扣适用于一般消费者,数量不能定得太高,否则会使消费者望而却步。还有针对中间商的交易折扣,厂家根据中间商在营销中的不同任务和角色,给予不同的折扣和优惠,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威而格纸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一直采用“买二送一”的促销方式,即平均价格降低1/3,树立品牌,迅速渗透市场,取得很好的营销效果。 仅在渗透过程完成后才取消此折扣。

(3)差别定价。企业还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产品款式和性能基准、地理位置、时间基准等采用不同的定价方法。例如,按地理位置定价有FOB定价法、固定运费定价法、区域定价法、基点定价法、运费承担定价法等。

总之,定价策略是多变的,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供需状况、企业策略、产品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总之,市场是最好的指南针。

二、新产品营销渠道决策

1.营销渠道决策因素分析

(1)产品性质。产品性质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易逝性、季节性、受欢迎程度、体积、重量、价格、附加服务、购买频率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便利产品的密集分销与长渠道相关,而特定区域的特殊产品选择性分销则决定了短渠道。

(2)消费者特征。渠道设计也受消费者特征的影响很大。消费者的特征各不相同,如消费者的数量、分布、购买心理、文化特征、态度等。当企业进入一个规模较大的市场或消费者分布较广的市场时,一般选择较长的渠道,以满足他们随时购买的需求。反之,可以选择较短的渠道。

(3)企业状况。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对渠道的控制意愿和能力。企业自身的规模、能力和信誉直接影响渠道的选择,因为这涉及企业能否控制销售渠道,中间商是否愿意与企业合作。如果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营销管理能力强,可以承担渠道管理的部分或全部营销职能。如果企业内部情况不允许或没有意愿直接管理渠道,可以委托中介机构管理。当然,这些中介机构会和你分成。

(4)市场环境。从微观环境看,新产品的分销渠道最好与其替代品的分销渠道不同,新产品经理要有渠道选择同样可以创新的理念。另外,零售商的规模也与渠道选择息息相关。如果某一市场中的零售商规模较大,进货量大,进货频率高,则制造商可以不经过批发商,直接销售给零售商,采用较短的销售渠道;反之,如果中小型零售商较多,竞争激烈,则可利用批发商的长渠道,以取得较高的营销效益。从宏观环境看,经济形势对企业营销渠道决策也有很大影响。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市场需求减少,企业的关键是控制和降低产品的最终价格,避免不必要的流通成本,因此,大多数企业采用短渠道销售。如果经济形势好,企业在选择营销渠道时就会有更多的主动权。

2. 一般营销渠道决策

(1)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新产品的渠道决策。新产品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行业将被开拓,新产品进入新市场亦然。这个营销渠道的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采用直销还是间接渠道。直销渠道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厂家直销。这个渠道是验证和开发顾客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如果事先已经研究好了目标消费者,那么只接触那些预期的客户,就可以迅速发掘新产品的潜力。如果采用信用证或电话(包括800免费电话),销售范围就少受限制。直销最大的优点是节省了流通费用,增加了利润空间,而且不受中介渠道的种种限制,延长了新产品市场推广的时间。但是,如果想占领更大的市场,启动费用和成本也很高。企业孤军奋战增加了风险。 顾客接触新产品的方式和渠道也十分有限,往往不能亲身感受到它的存在。

如果你的新产品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点,那么采用直接渠道比间接渠道更有优势:①技术的复杂性导致对信息的要求高;②产品的定制化程度很重要;③质量保证很重要;④高质量人才的订单很多;⑤运输和仓储复杂。

间接营销渠道。间接营销渠道一般由几层销售中介组成,包括销售代理或代表、批发商或经纪人、零售商等。如果新产品的可用性或售后服务很重要,或者消费者经常与其他产品一起购买这种新产品,则采用间接渠道进行销售是比较科学的。

如果采用间接渠道,你将面临是自建渠道还是依赖经销商已有渠道的问题。与经销商合作,他们有完整的销售体系,可以在有效的地理范围内销售你的产品,从而大大扩大你产品的影响范围。有些行业经销商还会根据你的产品增加服务,比如将其纳入当地库存目录、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当地售后服务等。但他们也是经销商,意味着他们要与你分享利润。他们也会根据产品的具体市场情况,推迟接受新产品,或者接受新产品而不做推广。采用这些方式,取决于经销商是否有利润,能赚多少钱。而如果经销商已经接受了你竞争对手的产品,就很难让他们接受你的新产品。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选择行业经销商意味着你将无法创新渠道,传统的销售模式可能并不完全适合新产品的需求。 这一点你必须认真考虑,不能为了节省成本、降低风险而妥协。

销售模式确定之后,艰苦的建设活动就开始了,就像燕子挑泥一样,一点一点的建立起自己的王国,一点一点的赢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2)改良型、模仿型新产品的销售渠道。这类新产品的出现,意味着产品进入成长期,竞争将加剧。对于新进入者来说,走全新产品的销售模式当然是可取的,如果在渠道建设上能加入一些新元素就更好了,这不仅符合自己的优势,也是差异化的体现。

商务通1999年在PDA市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成功的广告运作,其所采取的二级渠道销售方式也功不可没。恒基伟业把获得的第一桶金再投入到市场,仅用一年时间就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分销渠道:小区域专营代理制。他们先在郑州、济南、张家港三地进行试验,在取得积极成果和宝贵经验后,迅速向全国各大城市拓展,再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向乡镇进攻。他们的代理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产品一律统一供货,代理商之间不得混货、跨区域销售,而且有700多名销售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帮助代理商开拓市场、监督市场秩序。这是一次渠道创新,效果非常好。

前文提到的金山推出的“红色正版风暴”营销活动,也利用了目前所有可以利用的销售渠道来推广新产品,不仅通过连邦、赛莱克斯等长期合作的连锁加盟机构进行销售,还将新产品推向商场、报摊、网上超市,并与新浪网联合策划“新浪快线”,在8848上展开热销。渠道的多元化,使得金山词霸2000和金山词霸2000几乎随手可得,创造了震惊软件界的巨大成功。

(3)针对系列化或降低成本的新产品的渠道决策。毋庸置疑,这些新产品的销售将采用企业已经建立的销售网络,这些销售网络是企业的资源。推出这两个新产品的目的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利用企业原有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以较小的边际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我国家电业的海尔、TCL等大公司在1997年、1998年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建设了自己独有的销售网络。此后推出的每一款新产品都在这些网络中销售,大大缩短了产品从研发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降低了成本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