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元贬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4-08-07 08:09

摘要:本文主要从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吸引外资、人民币升值等方面探讨了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的正负面影响,如何成功应对美元贬值以及美元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对我国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保证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美元贬值;影响;贸易逆差;政策含义

一、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一、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的积极影响

1.提高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竞争力,刺激出口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是美元良性贬值,或者说美元软着陆,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好的,可能对我们的进出口也是有利的。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中国在对美进出口贸易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窄幅浮动区间,所以美元贬值其实相当于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被动贬值,这使得中国出口到非美元地区的商品相对来说变得便宜了。这对中国企业扩大出口来说是一个大好机会,中国出口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扩大对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非美元地区的出口。而且一些美元升值的国家,比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般来说经济复苏前景比较好,由于它们正处于库存调整期,进口需求会有所增加。 这对于中国企业扩大进口和出口,无论从价格还是需求角度来说,都是有利的。

2.增强了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在资本流动方面,中国或将重新成为全球外资流动的良好场所。美元走弱有利于非美国国际资本转换成美元投资中国,如欧元、日元、英镑等将可以兑换成更多的美元,进而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投资中国。中国应把握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实时扩大招商引资,注重外资质量。

3.有利于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表面上看会增加出口成本,减少出口,但实际上人民币升值会淘汰那些主要靠贬值、降价、廉价出口国内资源和产品的企业,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逐步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为主导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美元贬值对我国由低效率、低附加值的数量出口向高效、高附加值的质量出口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出口质量的提升。

二、美元贬值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

1.出口贸易放缓,经济发展放缓

美元疲软会削弱美国的购买力,特别是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力。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元贬值肯定会大大减少中国出口的规模。法国巴黎证券中港研究部主管艾尔文·桑夫特认为,由于美元持续贬值,“2008年中国出口增幅可能只有19%(2007年为25.7%),如果形势不好,增幅可能只有10%。”考虑到出口占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比重很大(约30%),出口放缓将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美元疲软引发的美国经济下滑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不容低估,要做好准备。首先,2008年我国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本来就很大,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0%,而由于J曲线效应的存在,汇率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要滞后一年左右,抑制作用才会逐渐显现。我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在货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2008年我国出口前景已经十分微妙。美元的下降将引起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2.加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2002年至2012年,美元对欧元、加元、澳元等货币贬值幅度超过40%,其对英镑的汇率贬值幅度接近35%。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结构和中国的经济增长影响很大。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截至2008年4月初,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达18.2%。但由于美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升值幅度较大,而人民币汇率主要盯住美元,因此相对于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人民币对欧元实施了“间接贬值”,美元分别贬值8.2%和5.1%。这无疑对中国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造成了进一步打击。 美元对欧元的大幅贬值无疑将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目前我国已成为涉及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欧洲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数量已占到全球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左右,这与美元持续贬值不无关系。

2. 美元贬值后的政策含义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把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宏观层面看,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一)建立外贸监测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机制

选择若干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发展影响较大的商品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实行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分析比较;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第一时间向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

(二)扩大内需

美元贬值会导致人民币升值,进而造成出口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发展重心应该转移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调整结构、自主创新上来。我国过去单纯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要从依靠外需拉动经济转向以内需为主,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一是政策要进一步向消费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消费倾斜;二是政府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和对低收入地区的转移支付的支出;三是进一步改善国内市场流通环境,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就业率。

(三)研究适当调整对欧盟、日本、东南亚等出口进口匹配

针对美元贬值后亚洲中长期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应加强亚洲区域货币合作,由于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60%,亚洲40%的商品出口都在亚洲消化,加强区域合作,既可以加速亚洲资金内部良性循环,又可以抵御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

(四)面对国际货币格局变化,应考虑及时调整我国货币储备结构

本着流动性、安全性、增值性的原则,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变化,我国应尽快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调整目前以美元为第一比例、欧元为第二比例、日元为第三比例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将外汇储备比重降至较小规模。减少美元持有量,增加其他外汇储备的持有量。欧元的比重可逐步提高,因其长期效益明显,可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降低美元大幅下跌带来的风险。

为了有效规避美元贬值对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不良后果,可以考虑设立财富基金,积极投资风险较大、收益较大的金融产品,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可以将部分外汇储备转入非美元证券市场,投资盈利能力强、收益较高的上市公司,是减少国家财政损失、避免美元贬值负面影响扩大的良好途径之一。

(五)调整外贸政策,促进进出口结构优化

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当前重点发展拉美、俄罗斯、中东欧等新兴市场。适当减少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降低出口依存度,减少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变化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负面影响。针对当前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紧张、结构性矛盾加剧的状况,适当限制部分资源型粗加工产品出口,促进出口结构优化,提高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缓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反倾销等手段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压力。

6.增加从主要贸易顺差国家的进口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增加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性产品(如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等)的进口,增加从我国主要贸易顺差国家的进口量,减轻贸易伙伴国对我国施加的压力。

参考

[1]李小龙,“中美汇率与外汇储备的博弈”,《世界经济动态》2011年第5期。

[2] 石秉湛,“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三角关系”,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期。

[3]赵龙月,“中长期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展望”,《外贸实务》2011年第9期。

[4]《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升值悖论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3期。

[5]李建伟,“影响我国进口价格的因素及政策建议”,经济动态,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