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4-08-08 08:13

出口

出口增长主要受外需和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外需的增长促进了中国的出口,而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又会刺激出口,当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需是影响中国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无论是一般贸易出口还是加工贸易出口,都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较为敏感,大部分原材料产品的出口与汇率水平呈负相关,部分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不强,对汇率依赖性较强,例如纸张、

棉纱、黑色金属(钢材、粗钢、锰等)、铝材、木制装饰品等。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减缓这些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的出口增速,短期内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对我国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是有利的。毕竟我国并不是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资源性产品一般都处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多,短期内容易加剧国内“煤电油运”紧张局面,长期来看会增加国内环境和资源压力,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近期针对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相继采取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停止加工贸易、提高出口暂定关税等措施。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而人民币升值与这些调控措施具有同样的效果。

我国部分原材料行业价格竞争力强,对汇率的敏感度不大,这些行业包括焦炭、纺织面料中的有机棉纤维、有色金属(除铝)等。纺织面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绍兴生产的面料出口价格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因为国内激烈的竞争已经把出口价格逼到了底线(竞争来自国内厂商)。一旦人民币升值,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底线,我国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会有所上涨,但由于之前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人民币升值后的价格仍然具有竞争力。因此,单纯的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会对这些行业产生明显影响。鉴于焦炭、有色金属属于高污染、高耗能产品,汇率和出口退税的调整不会自动导致这些产品出口的减少,国家应从长远考虑采取其他措施加以控制。

制造业产品出口一般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竞争优势较弱,竞争方式主要通过价格手段。

总体来看,出口在短期内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这说明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高度依赖价格优势,在非价格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对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实现出口产业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继续增长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纵观日本和台湾省的例子,在日元和新台币大幅升值之初,它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负面影响。这种压力最终带来了这两个经济体出口产业升级。

进口

进口需求在理论上受实际有效汇率和需求影响。内需与进口正相关,而实际有效汇率与进口负相关,因为汇率上升会导致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与出口类似,进口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用于国内消费或投资的进口(一般贸易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因此,加工贸易生产的这部分内需实际上来自外部。

由于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会增加一般贸易进口,但是加工贸易出口放缓会导致加工贸易进口减少,所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进口总量影响不大。

人民币升值对不同行业的进口影响不同。

将有利于我国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进口。从不同行业来看,橡胶、原木、纸浆、羊毛、铜矿石、塑料、原油和有色金属等进口对汇率的敏感度较高。虽然这些原材料和能源产品的总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但人民币汇率升值会降低人民币的进口价格,从而带来进口量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升值并不一定会导致钢铁进口量的增加,因为国内钢铁产能的不断扩张,已经带来了很强的进口替代效应。剔除经济增长带来的进口增长因素后,我国钢铁进口量与汇率变化关系不大。

集成电路进口量与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成反比,原因是集成电路进口更多是为了满足加工贸易出口的需要,人民币升值后,集成电路进口会受到需求(加工贸易出口)下滑的影响而减少。

汇率升值并不一定会导致制造业产品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原因在于这些产品中进口替代效应突出。例如电视机、录音机、汽车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内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一些产品的国产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来需要进口的商品现在越来越多地在国内生产(尽管这些最终产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仍然需要进口)。这种进口替代效应主要体现在,虽然这些产品的进口量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剔除经济增长因素后的进口量与实际有效汇率总体上升趋势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