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是11月份外汇市场交易的主旋律,尤其是下半月,人民币对美元开启了单边快速上行走势。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调761个基点至7.1018,升值至2023年6月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高涨幅超过2000个基点。
业内专家表示,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最大的时期已经过去,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正在逐步积累,年内仍有升值空间。
人民币升值提振年底市场
11月以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扭转两个多月的横盘走势,开始大幅反弹。截至发稿,美元指数已下跌3.88%,有望创今年以来最差月度表现。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上涨2.44%和2.69%。
具体数据显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高位上涨至7.11194,低位下跌至7.3199;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高位上涨至7.1121,低位下跌至7.3420。
仲量联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明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主要受到地缘政治压力缓解、中美货币政策趋同、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改善三大因素推动。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11月初外围因素发生明显变化,美国经济数据疲软、美联储立场鸽派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下行,是引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直接原因。
中国银行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有信表示,从外部因素看,10月份美国通胀意外回落,导致美联储加息预期降温。同时,进入四季度,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体现在劳动力市场降温、民间消费支出减少、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明显下滑等。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已跌破4.5%,美元指数也跌破103,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正在缓解。
另一方面,他指出,三季度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内经济复苏势头逐步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释放了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明年经济持续复苏的信心,推动人民币汇率逐步摆脱此前的超调状态。
海外资本悄然增持人民币债券,也贡献巨大。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海外资本不断增持人民币债券,9月份增持规模达200亿元左右,10月份增持规模超过400亿元,创下近4个月来最大月度增幅。
汇率稳定政策继续实施
三季度以来,央行连续运用汇率管理工具,包括上调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离岸市场续发和增发央行票据、恢复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等,均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了提振作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强化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审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强调,要坚定不移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及时纠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单边行为,防范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要稳步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中国人民银行202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要坚决纠正市场顺周期行为,坚决处置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预期和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下一阶段汇率政策报告中新增的“三个坚决”表述,彰显了央行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
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应对汇率波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从国际金融环境看,国际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接近尾声,未来中美利差将逐步收敛至正常区间。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预期,坚决防止单边预期自我实现,坚决纠正市场顺周期行为,坚决处置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近段时间以来,央行果断采取措施应对汇率阶段性贬值压力,在坚持内生性下调利率的同时,央行还采取综合措施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坚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灵活运用工具箱抑制单边预期。
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新进展。报告指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金融合作,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报告显示,10月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较9月份的3.71%小幅下滑至3.60%,暂时远离历史高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全球排名仍维持在第五位。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阿拉伯央行近日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500亿元人民币/260亿沙特里亚尔,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与阿联酋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5年,互换规模为350亿元人民币/180亿阿联酋迪拉姆。
人民币还会继续强劲升值吗?
近三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经历了两轮大幅升值,本轮为第三次。第一轮升值从2020年5月底7.1765的低点开始,持续一年多至2022年3月初6.3040的高点,累计最高升值8700多个基点。第二轮人民币升值从2022年11月初7.3280的低点开始,迅速上涨至2023年1月中旬6.6896的高点,两个多月时间升值6300多个基点,速度远快于第一波。本轮人民币最高升值也不过2000多个基点,与历史相比,可能还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展望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分析称,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价格比,是一个相对价格。汇率的未来走势不仅取决于中国,也取决于海外,还取决于央行的汇率调控。对于国内因素,取决于未来经济复苏情况、财政和货币政策运行情况,以及改革开放红利是否会进一步释放等。对于海外因素,尤其要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和美元的走势。如果美联储在加息结束时仍然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立场,美元保持强势,则要看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带来的积极影响能否抵消海外货币紧缩和美元走强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正在逐步迎来拐点,升值通道在逐步打开,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短期内可能还会有一些波动,但年底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进一步动态演变,国内更多积极因素将涌现,明年人民币还将继续反弹。”王有信说。
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研究首席分析师李刘洋预计,这波上涨之后,市场随机性会增强,人民币或将进入双向波动阶段。“不过,我们认为,这轮人民币汇率反弹很可能还没有结束。因为年末的时候,支撑汇率的因素有几个:季节性结汇、反身性、出口复苏,以及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李刘洋特别提到,大量未结清的贸易顺差可能意味着,一旦市场对汇率的预期发生转变,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大幅反弹。“统计数据显示,在此前五轮人民币贬值中,人民币汇率在触底后的三个月内有四次出现明显反弹,平均升幅达4.2%。我们认为,潜在的结汇需求的进入,将是推动人民币汇率反弹的主要力量。”
光大证券发布研报称,展望2024年,中美经济及货币政策周期有望由分化走向趋同,驱动人民币步入升值通道,但空间受限于美元指数下跌。短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有望在7.1关口进入双向波动区间。中美利差方面,在快速消化加息周期结束及经济降温预期后,美债收益率短期下行速度将边际放缓;国内经济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进一步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边际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