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古典货币理论与凯恩斯货币理论:货币供应量、价格水平与利率的关系

2024-09-11 08:01

1.古典货币理论货币供应量变动和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的实际问题。

费雪方程MV=PT为各种货币理论提供了共同的参考点。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表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水平,T代表商品交易量。该方程也可以写成MV=PQ,其中Q代表实际总产出,V代表收入流通速度。

2、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抛弃了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为常数的观点,开创了强调利率重要性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为维持财富而放弃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货币的愿望和动机)。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背后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动机:由于收入与支出不一致而持有货币用于日常交易的愿望。

②预防动机:持有货币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愿望。如应对失业、生病等意外需要,以及企业无法预见的需要等。③投机动机: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基于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期而持有货币,以从中获利的动机。人们需要货币(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交易动机:日常消费,吃饭喝水大小便,都是不需要花钱的。

2. 预防动机:生、老、病、死皆不可预测,因此应保留一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3、投机动机:贪婪,趋利避害,总是想着用钱来赚钱。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的交易部分和预防部分与收入成正比,但他认为投机动机和利率成负相关。(L=-hr) 实际货币需求是利率i(负相关)和收入y(正相关)的函数(L=ky)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会随着利率的变化而波动。流动性偏好函数可以改写为 P/M=1/f(i,Y)v=PY/M=Y/f(i,F) 当i或Y发生变化时,货币流通速度也会发生变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他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与波动的利率成正相关。他的理论反对把货币流通速度当作常数,因为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变化,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流通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3.货币主义者的货币理论(弗里德曼)弗里德曼认为,人们从众多资产中选择货币,就如同从众多产品中选择一种产品一样。弗里德曼把货币看作一种资产,并运用消费者需求与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者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必须考虑三个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和替代品价格;消费者偏好。(Y,W,Rm,Rb,Rc,1/p dp/d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