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银证券管涛: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影响有限,央行或继续降准降息

2024-10-12 08:01

记者 辛媛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近日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影响有限。如有必要,2022年央行可能继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总量工具。

1月17日,管涛在“国家论坛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虽然美联储对货币紧缩的预期日益明确,甚至已经启动货币紧缩进程,但中国人民银行却实施了综合性措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利率和市场贷款报价利率(LPR)也下调,反映出中国在COVID-19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021年7月和12月,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 12月20日,一年期LPR下跌0.05个百分点至3.80%,为20个月来首次下调。 1月17日,央行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各下调10个基点,这是近两年来首次下调政策利率。

相比之下,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速度可能快于市场预期。美联储在12月利率会议上首次宣布,将从2022年1月起加快缩减债券购买计划(Taper)的步伐,从此前的150亿美元增至300亿美元。 Taper的结束时间也将从2022年开始增加,中期已经到了第一季度末。当地时间1月11日,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提名听证会上表示:“如果我们看到通胀维持在高位的时间比预期更长,并且如果我们必须在更长时间内加息多次,我们将“我们将通过使用工具将通胀拉回目标来实现这一目标。”

管涛认为,2022年,中美货币政策可能进一步分化。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优先考虑国内增长、就业、物价稳定等;另一方面,2015年8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市场主体对汇率上涨有所反应。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大幅增强,为货币政策独立提供了空间。

管涛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原则,聚焦我们。除了过去常用的结构性工具,如直接接入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支持区域发展、绿色发展等信贷政策外,如有必要,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可能继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总量工具。

“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是少数几个货币政策处于正常状态的经济体之一。正常的货币政策是我们的资产。”他说。

管涛还表示,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下,中美利差可能进一步收窄,外资流入可能减少,但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境外资金增持人民币的势头。但如果美联储因通胀压力而被迫加息,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复苏放缓,从而减少对中国进口的需求,对2022年中国出口构成挑战,削弱对美国经济的支撑作用。人民币汇率的贸易顺差。

截至1月14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8%,创2020年1月以来新高。中美利差持续收窄,从去年12月初的1.44%降至1.01 1 月 14 日的百分比。

在谈到美联储货币紧缩带来的溢出风险时,管涛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防范和化解。一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二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联动,实现稳定经济的目标。三是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率双向波动有利于吸收内外冲击,增强货币自主权;四是加强资本流动监测管理,防范流入风险和流出风险,同时保持外汇微观监管的跨周期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预测性。五是引导市场主体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跨境投融资、经贸交易中的风险暴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