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素市场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并列的“五大要素市场”之一。有市场就必然有交易,但无形技术怎么能交易呢?技术的权利和价格如何确认?
日前,南都记者对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严明峰进行了专访。在他看来,如果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就不容易形成共识,就会形成谁都不敢买、也不敢卖的困境。 “我们交易这样的中心化平台需要做的就是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技术改造的社会运营成本。”
严明峰 上海技术交易所理事长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海技术交易所于1993年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是首个国家级永久性技术市场和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020年10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正式开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科技交易场所。上海技术交易所30多年的创办经验,蕴藏着平衡监管合规与市场效率的秘诀。
技术交易中正确确认的重要性
“我认为,要构建一个好的无形要素市场,首先要强调所有权的确权,需要一个好的确权体系来支撑技术的特性。”严明峰认同科斯的产权理论,也认为只有所有权明确,交易成本才会降低。会减少。
当技术附着在载体上时,技术与载体的性质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需要确定权力的边界,即确认权力。 “在技术交易中,确定技术是什么、属于谁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很多技术的持有者、发明者、受益者并不完全相同。例如,某项技术的发明者学校里的技术是教授的,但产权是学校的,另一方面,技术里还有商业秘密、企业专利之类的东西。”
严明峰表示,理解技术交易的关键在于技术依赖的载体。如果依赖于知识产权,则该技术交易可以体现为知识产权相关交易;如果依赖于技术和设备,则技术交易可以体现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上;如果表现为股权,也可能是基于技术并购的关联交易。
交易所必须设计既合规又有效的产品
在严明峰看来,交易所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两端连接着合规性和效率。好的产品需要平衡合规性和效率。
专利开放许可本质上是一种产品设计。卖方明确某项专利的许可费用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后,买方即可根据登记的价格和条款签订使用该专利的协议。这样可以降低交易谈判成本,让更多人使用这项技术。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产品设计,上海技术交易所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交易服务平台,也在推动相关工作。”严明枫说道。
在产品设计中,卖方和买方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包括独家许可、一般许可以及多种技术的整合销售。交易的产品设计还必须综合考虑卖方和买方的资产,以及技术主体的特点和主体的特点。考虑到不同垂直领域的技术,上海技术交易所设计了生物医药专板、绿色技术交易专板等不同的专板,通过专板降低整体交易成本。
使用分层和分级等方法建立共识
技术市场的信息自然是不对称的。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柠檬市场,柠檬的品质和价值都存在不确定性。严明峰提到,解决“不敢买、不敢卖”的困境,需要构建分层、分类、标准,增强互信。
严明峰表示,当今的科技创新体系,关键是降低技术改造的社会运行成本,这需要形成共识。 “在房产交易市场,有大众化的交易数据作为支撑。但在科技交易市场,目前整体交易数据并不透明。我们正在从司法案例库和专利交易数据库中抽象出底层的科技估值体系。” ”。
目前,我国拥有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三大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不过,严明峰坦言,三者之间还没有互联,还需要考虑如何互联。 “连通性、沟通性和统一性都是我们仍在推进的任务。”
时间表可以从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中看到。文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三个国家知识产权交易所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
严明峰强调,确权可以在资金流入科技资产时得到保护。价格确认就像一根指挥棒,可以引导哪些资产的价值更容易被发现,而各个交易所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统一的规则体系直接决定了科技创新市场的流动性和流动性。因此,目前上海技术交易所的底层逻辑是确权、确价、互联。
采访采写:南都记者 赵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