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通胀突然爆发,背后原因竟是这两个

2024-11-04 12:02

原HGFI海南绿色金融研究院纳入专题#通货膨胀6 #国际金融4 #美国经济2 #国际关系4 #美联储2

2021年初,鲍威尔和耶伦都强调就业和经济增长,通胀并不是重点。通货膨胀突然爆发。 2021年12月CPI为7.2%,1月CPI为7.5%,核心CPI为6%,PPI为9.7%。

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实体经济供需缺口和货币发行过多。 2021年11月开始通胀指数暴涨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美国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有效需求。疫情背景下,全球供应链也受到严重冲击,供需冲击叠加最终导致实体经济下滑。供应超过需求;其次,美联储自2008年以来持续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2008年的约9000亿美元扩大到2022年的近9万亿美元,十四年间扩大了十倍。 2020年后M2的速度有所提高,M1的增幅明显。

以上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值得注意的是,两者也可以互为因果:货币过多可以创造需求;货币过多​​可以创造需求。需求的增加也可以创造货币的替代品。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货币也可以退出流通。

通货膨胀现状

疫情过后,美国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从供应端来看,疫情对供应链造成巨大影响。外国资源流入美国存在困难。美国国内供应也存在问题,例如港口工人和卡车司机的罢工。需求方面,美国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有效需求。 2010年至2019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平均为4.8%,2020年飙升至14.9%,2021年超过10%,美国财政刺激政策取得成效。政府刺激政策导致2021年个人消费支出出现报复性增长,整体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住房投资也出现强劲增长,数据呈现V型反弹。

2020年3月以来货币政策极度宽松,使得实体经济显着扩大的缺口转化为通胀。 2020年后M2增速将会提高,不再只是美联储负债中准备金的增加。 M1的突然暴涨也意味着购买力需求激增,笼中之虎已出笼。

至此,美国本轮通胀飙升的两个必要条件已经具备:实体经济缺口突然扩大和货币条件大幅宽松。

通货膨胀趋势

通胀前景如何?通货膨胀是否会失控并进入工资和物价上涨的恶性循环?

美联储拥有最好的信息,因此尽管美联储低估了通胀的严重程度,但其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应该是最接近准确的。美联储认为,当前通胀仍属于一次性、短期物价指数上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并不高。随着疫情好转、供应链修复,供应冲击将会缓解。需求方面,美国财政刺激计划的货币分配等一些重要措施也已到期,刺激效果将减弱。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TAPER)、加息等“量化宽松”政策将抑制通胀,但黑天鹅事件接连出现,通胀前景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对于俄乌冲突,美联储主席表示,FOMC将按照乌克兰危机前的总体计划谨慎行事。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局势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主要是额外的通胀风险。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早可能在 5 月份的会议上制定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路线图。将资产负债表缩减至“所需水平”还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

由于俄乌战争和通胀形势恶化,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将加大,通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将比最初设想的更长,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加大。但美国经济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性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美国经济,中国最应该关注的是什么?

利率方面,实际利率仍在下降,这表明货币政策仍然非常宽松。在退出量化宽松的过程中,如果利率上升过快,资产价格将大幅下跌,经济增速将大幅下降。美国将尽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美联储缩表加息对中国影响的传统渠道是:资本流向美国和人民币贬值。 2013年“缩减恐慌”引发的资本回流、发展中国家汇率贬值、债务危机、2016年加息等都是传统渠道的例子。不过,这次情况不同,目前人民币正在升值。此外,中国有资本管制,汇率已经相当灵活。中国完全有能力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美联储加息的影响将主要通过美国国内经济增长影响中国出口。从政策工具来看,外汇储备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储备,应该更多地用于购买外国商品,而不是维持汇率稳定。

目前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规模是史无前例的,这意味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机制和影响仍不明确,也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参考。中国研究人员需要关注这一点,以避免美联储的行为给中国带来负面影响。对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观看重播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