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中国概念股被腰砍 为诚信付出昂贵代价 截止 2011 年 6 月下旬, 13 家今年上市的中国企业已有 12 家跌破发行价, 大量股票被腰斩或只剩下最高值的 1/3 或 1/4, 是什么伤了中国概念股? 这个猎杀季还要持续多久? 它给中国互联网产业留下什么样的教训和启示? 诚信的昂贵代价 大量中概股被腰斩, 或者仅剩 4 月底高值时的 1/3 或 1/4 顷刻之间, 中国互联网像坐过山车, 从“泡沫论” 跌到“猎杀季” 。 2010 年 12 月 8 日, 优酷在纽交所上市。 上市首日, 优酷股票飙涨 161. 25%, 报收 33. 44美元, 市值一跃超过搜狐。 时隔五月, 同一家公司赴美沟通增发事宜, 境遇截然不同。 “坦诚地说, 这次增发的全过程并不轻松。 ” 优酷CEO古永锵说。 虽然优酷最终完成自赴美上市后的首次增发, 融资总额近 6 亿美元。 但是, 沟通变得困难。 “在多场与投资人的沟通中, 60 分钟的会谈, 10 多分钟谈的都是对这些同行不诚信后果的关切。 ” 古永锵坦陈, “我想说, 中国概念股的诚信伤不起。 ” 这场诚信危机, 原本和中国互联网企业关联不大, 主要集中于赴美上市的传统行业及软件外包公司。
典型的案例有: 布洛克以揭发中国高速频道(CCME) 和绿诺国际(RINO) 曾操纵自身的财务报告。 此后, 绿诺科技(RINO) 、 中国高速频道(CCME) 等已经被纳斯达克摘牌。 5 月份, 曾被认为软件外包明星公司的东南融通(LFT) 也因为涉嫌造假被停牌。 但诚信危机进一步蔓延到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 6 月 2 日, “浑水摸鱼”网站发布公告称, 在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嘉汉林业操纵着“一场庞氏骗局” , 这进一步推动了中概股的危机。 不过, 与传统企业相比, 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财务数据相对较严密、 真实。 截至目前, 尚未有被揭露存在财务造假的 IPO 互联网公司。 “一、 中国互联网公司本身在上市之前都经历过数次融资, 需要经过风险投资商、 财务审计师的严格审核; 二、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发展速度和市场地位, 能够被广大用户感知和调查。 ” 奇虎 360 董事长兼CEO周鸿祎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是, 今年 5 月初, 随着支付宝转移股权事件的发生, 中国概念股瞬间应声大幅下滑。5 月 11 日, 雅虎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的文件显示, 为了尽快获得监管部门的牌照, 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在线支付公司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