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往往是教育人力资本的综合水平越高,对经济的促进效果越强。加强教育人力资本的投资,使人力资本结构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能够显著提高经济的质量。因此,不仅要注重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更要注重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加强督促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同时,更要鼓励向着更高学历的方向发展。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自新古典经济学之后,人力资本理论成为经济学新的研究对象,开始逐渐展开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且在生产中人力资本要素的作用也更加地被大量的学者所吸引。
1906 年,欧文·费雪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但限于当时历史发展的基础,并没有对人力资本进行深入的研究。50 多年以后,舒尔茨首次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意味着人力资本理论正式形成,并正式加入到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当中。
经济增长理论经过长时间不断的发展完善,将人力资本内生化引入到经济增长机制中。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紧密的结合起来。
1.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贝克尔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展开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完善。贝克尔实证研究劳动力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时,选取了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受教育程度、健康的投资、生活的地理位置的选择等指标,重点分析各指标对劳动力造成的影响,进而分析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其分析了劳动力在教育、培训等方面关于人力资本投入的收支,并且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明确了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各方面的投资,提高个人的素质,并为以后个人预期的收入增加保障,将会对消费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投资”。
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作为历史投资的一种潜在收入,劳动者通过过去的培训、学习及时间的分配可以提高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经过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得出的结论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2.新经济增长理论
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罗默和卢卡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思想是把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的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投资,这一部分包含对劳动力技能的培训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弥补了仅仅考虑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数量的问题,这些能力的提高统称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保罗·罗默首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把生产技术内生化,推动经济增长。其认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不仅包含物质资本,而且人力资本也是相当的重要,资本的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两种资本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积累会提高人力资本的水平,人力资本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投入的越多,效用会越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又会导致知识水平的提高,知识增加又会反作用于资本的投资。
因此,这几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理论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形成,使技术革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由此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该理论的重要意义是,首先是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其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性质,能够弥补其他要素边际报酬递减带来的影响。然后将技术内生化,强调其重要性。认为技术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是由于人们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是有意识投资的产物。
其次是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边干边学的重要性,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其他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最后,强调了政府在市场调控中的重要性,重新确立了政府的作用,并研究出一套可以促进经济长久发展的政策。
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1.人力资本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力资本是以人为载体,表现出技能水平、知识、健康素质等综合质量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所积累的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人力资本参与到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主要有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要素功能是人力资本基础的生产功能,是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日益提高,自然资源参与生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人力资本的要素生产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的知识的应用、技术的进步以及管理的创新等这些要素,虽然对社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最终还离不开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才能完成。
由于物质资本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效果,因为人力资本带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加灵活、便宜的参与到经济发展之中。虽然两种资本都是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的投入要素,但是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提高。
因此,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和其他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效用更高,能够为社会生产中带来更多的受益,以及由于其主观能动性,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最具有潜力的投入要素。
人力资本效率的生产功能指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其质量和存量水平得到提高,能够带来劳动者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溢出效应,带来周围生产要素效率的提升。效率的生产功率能够使社会中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发挥更大的效用价值,促进社会中财富的积累,推动经济增长。
2.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根据其带来的影响主要有需求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种类型。需求效应是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人力资本的教育、技能的培训等会加大对社会中各种资源及新类型物质资本的需求。
人力资本的知识收入效应是指通过对劳动者技能的培训和教育,会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提高劳动者的投入产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劳动者的判断能力,提高其投资获利的相关机会,促使资源能够合理有效的配置。
人力资本的知识替代效应是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可以通过知识能够代替物质资本等稀缺资源,投入到生产中,能够弥补稀缺资源的数量,促使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由于伴随劳动者知识水平的提高,其技能、经验能够得到有效的积累,促使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对利润的判断能力得到加强。人力资本的三种效应相互作用,促使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增加了产出的能力,在资源利用上可以弥补稀缺资源,缓解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减少了生产活动中的损失。因此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3.人力资本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是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社会经济发展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且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也会对经济发展的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因而会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实中,经济发展逐渐由第二产业占优势转为第三产业占据的比重大,人力资本是促使这一转变的必要条件和先决条件,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人力资本的质量水平是通过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其文化和健康的素质,使得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促进了技术革命改革的进程,并且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另外一方面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劳动者的判断能力,精确把握客户不同的需求并能迅速做出调整,适应市场环境快速变化,加快产业调整的速度。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又会反作用于人力资本,增加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两者之间相互的作用,共同推动了经济进一步增长。
4.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促进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关键影响因素。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影响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促使其从粗放型向集约型逐渐转变。因此,知识存量积累成为了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点。
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能力,大量的高级人力资本进入市场能够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然而人力资本投资本身会为市场增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教育行业市场的兴起带动了线上和线下培训行业的扩张,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使得市场就业压力缓解。
一方面会使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整体得到提升,个人的创造能力及技术水平升高,有利于劳动者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事技术水平更高的职业,调整就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从供需两方面优化就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
三、总结
无论是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的综合水平都会对经济产生正向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显著,其影响程度已经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增加人力资本质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就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挥人力资本的整体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