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声明| 本文解读部分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外汇部、法询金融固收组,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10月1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近500个点,跌破7.25的整数关口,一度跌超7.2731。需要注意的是:7.2731的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创下近10年来最高水平。
一、央行持续加强汇率管理
10月19日,欧洲与英国公布9月份CPI数据,欧元区9月调和CPI同比终值为9.9%,创纪录新高,英国9月CPI同比增长10.1%,创近40年以来新高。
受此影响,美元指数快速上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举突破至4.09%,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债收益率的上行与美元指数上涨,对人民币和日元形成巨大压力。
美元兑日元甚至逼近150的历史级整数位关口,日本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0.5个基点至0.255%,升破0.25%这一日本央行政策区间的上限,为6月来首次。
日本央行不得不再次表态干预汇率,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汇率稳定很重要,近期突然的、单边的汇率波动不可取。
人民币离岸汇率也面临压力,实际上,2022年9月份以来央行已经针对汇率采取多项措施。
9月5日,“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8%下调至6%。”
这是继5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从9%下降到 8%以后,时隔4个月后又下调2个百分点,也是今年第二次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意味着商业银行需要上交的外币资金减少,那么可放贷的资金就会越多,放贷成本也就越低,在市场当中流通的外汇就会增加,也就是提高了外汇的流动性。市场外汇供应增加,相应的人民币贬值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人行在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后出手,进一步释放政策层将继续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的信号。
9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今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以达到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目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汇风险准备金和外汇存款准备金是两码事!外汇风险准备金征收的对象是金融机构,在企业和金融机构签订远期购汇合同后,金融机构要为企业代缴20%外汇风险准备金到人民银行的专用账户,为期1年、没有利息。
9月27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电视会议主要内容,对当前汇率波动做出提醒: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浮动是常态,不要赌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二、离岸人民币
CNH,离岸市场人民币,即中国大陆之外交易的人民币。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尚未实现完全开放,造成在岸和离岸市场中的人民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就有了两个代码来做区分。
“CN”是中国的简称,CNY代表在岸市场人民币,与在岸市场相对应的就是离岸人民币CNH。CNH中的字母“H”最初指的就是人民币第一个离岸市场香港(Hong Kong)。
为什么还要分一个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呢?这是因为人民币还没有完全的国际化,这就造成了人民币在岸和离岸汇率的不同,他们又会如何相互联系呢?
1)国内换汇与国外换汇,两个市场的价格差别大,主要是因为价格形成机制的差异。
2)离岸人民币汇率,因为更加倾向于市场化,管制相对较少,所以波动更大。在岸人民币汇率,会受到央妈的影响,特别是当市场发生风险,央行会维护外汇的稳定而做出一些货币市场的调整。
3)离岸汇率、在岸汇率汇会相互影响,离岸汇率更多反映出市场的情况,在岸汇率汇反映出央妈态度。
4)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因为不相同,所以会产生一个差,一旦这个差过大,投机者就可以通过低汇率的一岸买进,通过高汇率的一岸卖出,从而进行卖出套利。
5)如果人民币大量的套利,又会很快的让离岸和在岸的汇率,两者之间差价快速减少。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宣读上任后首份施政报告,专门就离岸人民币市场表示:善用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中心优势,推动市场提供更多人民币计价产品。
从历史来看,香港具有成为离岸人民币第一大市场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人民币市场最早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
时至今日,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源源不断地通过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功能。
三、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
香港是境外少数能运营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System,RTGS)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之一,亦是全球少数可支持多币种(包括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元)RTGS清算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令香港人民币清算具备独特优势。2021年香港RTGS系统交易金额为358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26.6%,连续5年保持增长。
香港清算行无缝连接了人民币跨境支付主渠道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Payment System,CIPS),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清算;在境外对接其他币种RTGS、债券及证券清算系统、其他境外地区清算网络,广泛开展离岸人民币清算。清算行模式是跨境人民币三大清算模式之一,指通过香港、澳门地区等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包含中银香港、中银澳门、中银台北、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等银行,与境内银行传递清算信息,进行跨境人民币的清算和结算。香港清算行不断提升功能,完善流动性管理,吸引其他境外地区银行成为香港清算网络的参加行,加强向外辐射清算能力。
以“债券通”清算为例,CIPS支持债券通结算、清算模式,人民银行指定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债券通项下境内外投资者进行跨境资金清算。对于非CIPS直接参与者,应在CIPS银行类直接参与者开立资金账户并通过其进行资金清算。“北向通”启动之初,由于CIPS二期项目尚未正式实施,各CIPS银行类直接参与者使用CIPS一期的银行间资金调拨报文(CIPS112报文)办理资金划转。为提高清算效率,CIPS二期项目将金融市场类交易中的双边对手业务提前开发,以特殊的付款直接参与者发起(CIPS133报文,称“模式一”)或FMI发起(CIPS135报文,称“模式二”)为“北向通”业务提供专用清算通道,精简了资金处理流程,使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各CIPS银行类直接参与者实现了自动化(截至目前,“债券通”资金清算基本均采用CIPS135报文,CIPS133报文极少被运用)。
在此基础上,2021年9月24日“南向通”业务正式上线。“南向通”整体政策思路与“北向通”相同,即不突破内地和香港现行政策框架,要求参与者遵循内地与香港现行法律法规,相关交易结算活动遵守交易结算发生地的监管规定及业务规则。不同之处主要是推出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境内外托管行“双托管”两种模式,境内投资者可自由选择不同的模式,也可同时选用两种。前者由人民银行认可的境内债券登记结算机构,在香港金管局认可的香港债券登记结算机构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用于记载代境内投资者名义持有的全部债券余额。这一模式之下CMU为总级托管机构,上清所、中债登为次级托管机构,与“北向通”相反。后者由境内托管清算银行(境内主托管行)和香港托管清算银行(境外次托管行)建立托管关系,债券交易完成后,债券名义托管在境外托管行开立在CMU的托管账户。
此外,不同于“北向通”以人民币为债券成交后唯一跨境结算货币、兑换环节置于境外,“南向通”允许境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或外汇参与交易。若境内投资者以人民币购买境外人民币债券,则达成交易后,应通过CIPS办理债券交易的人民币支付。
四、CNH汇率机制
虽然早在2004年,香港居民个人就能够在当地银行办理人民币存取款、汇款和兑换等业务,但是香港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却开始于2010年。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推动下,香港人民币存量迅速增加,为离岸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允许香港人民币业务的参加银行可以无需通过人民币清算行、开设人民币账户,使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都可以开展人民币业务。不过当时香港离岸市场中人民币兑外币的交易相对分散,并没有能够形成相对全面反映交易价格的汇率。2011年6月27日,香港财资市场公会(TMA)正式推出了香港离岸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定盘价,从总体上相对准确反映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平均水平,也进一步推动了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
离岸人民币因为市场发展时间短、规模较小,同时受限也较少,受国际因素、特别是海外金融局势的影响较多,能够更充分地反映市场对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相互影响:
一是通过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当离岸人民币比在岸人民币弱时,跨境出口企业会倾向于在离岸市场上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这会使离岸人民币升值;跨境进口企业则更倾向于在在岸市场上出售人民币、买入美元,又会使在岸人民币贬值。
二是通过NDF市场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s),就是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是远期外汇合约的一种典型方式,主要用于实行外汇管制国家的货币。NDF由银行充当中介机构,供求双方基于对汇率或商品价格的不同,签订非交割远期交易合约,该合约确定远期价格,合约到期时只需将该价格与实际参考价格的差额进行交割清算,结算的货币是自由兑换货币(一般为美元),无需对NDF的本金(受限制货币)进行交割。
人民币NDF市场是中国境外的银行与客户间的远期市场,即离岸远期交易市场,主要的目的是帮未来有人民币支出或人民币收入的客户对冲风险。但是到期时,只计算差价,不真正交割。结算货币是美元。由于在岸和离岸金融机构都可以自由地在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NDF)市场上进行操作,即在岸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在岸人民币远期市场和 NDF 市场进行套汇、离岸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离岸人民币远期市场和 NDF 市场进行套汇,所以二者的套汇行为都会使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趋同。
从整体来看,关于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互动关系的研究,业内大多认为“8.11”汇改前,在岸市场引导离岸市场或者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的互相影响关系并不确定,而“8.11”汇改后,放大了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引导能力。人民币离岸汇率市场和利率市场都发生了剧烈波动,报价与在岸市场显著不同,市场化属性更加明显。所以市场普遍认为,在正常时期内,在岸与离岸汇率相互影响;在非常时期内,主要是离岸汇率引导在岸汇率。
相信随着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市场之间的信息沟通不断加强、建立健全汇率定价机制,两个市场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和互动发展环境一定可以得到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资产证券化体系庞大,内容繁多,理论枯燥,信息更迭快速,学习渠道阻塞,很多从业者欲学而无门。特别是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让人眼花缭乱的ABS类型,什么应收账款、融资租赁债权、基础设施、企业融资债权、CMBS、应收工程款、购房尾款等ABS产品花样百出。本期训练营课程将系统掌握各类ABS实务操作。
资产证券化市场情况以及产品概述、房地产资产证券化(CMBS)、消金和租赁类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收费收益权、小额贷款、知识产权、微小企业贷款ABS、ABN及ABCP。
....
69节课,1500+分钟
从入门到精通!
讲师介绍
讲师A: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华东政法经济法硕士,曾任职于国金证券法律事务部。长期致力于私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计划、证券期货机构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管、资产证券化等泛资产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擅长金融资管产品的交易架构设计及合规性分析
讲师B:博士后、高级会计师,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会员,某证券债券融资部总经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讲师C: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行产品经理,有多年资产证券化操作经验,操作项目涵盖银行非标资产和同业投资资产、应收账款、租赁债权、购房尾款与物业费等多个证券化项目。
讲师D:目前在某证券任职,有10年+金融从业经验,经手数十个ABS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