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处于1930年以来最大的贫富差距周期,拜登动作频频,美元后续如何影响全球经济政治,不如从全球金融秩序演变历史开始盘点,这是第一期,从英镑到美元。
编辑自“灰岩金融科技”Dorian 讲座
很多朋友在入门做交易的时候发现,这个市场的杂音是非常多的,也很难入门,真的有国际宏观视野的老师是很少见的。我刚入行的时候跟了新加坡黄金交易所的一个交易员,我的经验是一个好的老师是很重要的。
当大家做Trading的时候会发现,金融顶层设计是最重要的事情。类似红头文件、国际金融秩序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巴塞尔协议I,II,III等上层建筑是非常有决定性的,如何从这些东西中抽丝剥茧,形成自己的一个大局观和宏观视野是比较难的。
英镑到美元到人民币的交替,这是三个强势货币的交替。在金融里,得货币者得天下,得货币者可以制定标准。做实业、制造业和技术的朋友知道如果可以建立技术标准是只有顶层公司才可以做到的,在货币的世界中就是央行是货币的规则制造者。
但是各位散户不是央行官员,不知道央行的下一步动向。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回溯历史,通过阅读历史变迁去窥见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在金融史书上会给大家很多碎片化的历史事件,但是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历史的脉络的梳理,而且百家风云,让人很难分辨,现在的金融体系上也有很多因为利益纠葛没有办法说清的地方,也就是所谓“不能说的秘密”。
金融世界的斗争本质就是顶层设计之争,货币背后的根基是一个清算体系,也就是Clearance System,比如SWFT这样的清算系统。现在的全球货币市场现状是各国商业银行和央行各自清算,央行统一再交给国际清算银行IBS统一结算外汇。
这中间的货币定价权是综合国力的斗争,我们稍后会提到人民币变的强势,在石油市场上也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还有中资背景的港交所买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对于大宗商品定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交易员是通过trade now to underst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uture,也就是通过交易现在发生的事情,去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一天都在市场里面交易,所以能够敏锐地了解到市场的动态,以及每个交易日之间的区别。
货币系统的话语权之争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不一定会打仗,但是在金融秩序的设计上必定会有竞争,在东方和西方的金融顶层设计之战中我们稍后的PPT会跟大家分享国际金融秩序的变迁。
通过历史可以了解人性、了解市场,明白市场总是贪婪的,虽然每天市场都在变化,但是历史总是在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自己,罗马人说历史无新事,希腊人用“命运之轮”的方式来解释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一点,在金融市场上也是一样。
很多朋友会做HFT高频交易的,或者算法交易的,可以了解到计算机是没有人性的,没办法模拟人性的贪婪,人性的弱点在金融泡沫、股灾、大萧条中总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国力之间的变迁,货币系统是如何变化的。首先是英国与西班牙的制海权争夺,在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获得了海权,建立了公司股份制、证券交易所、金融保险这些新的金融系统出现。在这些基础之上,英国获取了巨量的资源,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英镑也获取了巨大的国际货币地位。
而当初英镑是一个金本位货币,“British Sterling is back by gold”,通过英镑可以兑换黄金,由黄金来维持货币的稳定,在经济学上这个概念叫做“货币锚”,这个货币锚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白银,在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元是“多重本位”,由金银铜等贵金属支撑美元的,当时的美元也被叫做“Green back”
英镑由于日不落帝国的强势,在各国与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承载了全球交易。因此我们看到一个逻辑,货币为何强势?军事基础、综合国力是货币是否能够强势的关键。
后来英国的好日子直到二战,因为德国战败违约,欧洲百废待兴,美国坐收渔翁之利,提供了大量贷款去进行欧洲的重建,这个就是马歇尔计划。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国家拥有英镑这样一个老牌的强势货币,面临着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美国人作为战胜国,赚取了最大的利益,提出了要用美元代替英镑的地位。
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想,建立一个金本位体制的美元,这个机制与金本位机制的英镑是相似的。货币锚这个概念我们再解释一下,以前的货币就是一种代金券,也就是多少多少的美元或者英镑可以去换取黄金,后续在石油美元阶段美元才有了变化。
黄金是作为一个基础货币等价物,一战、二战的战败国违约,黄金现货是最后的货币支付手段,一个法定货币不仅仅是国家信用,同时必须有一个价值恒定的一个“锚”,这也是很多教科书没说明白的东西,围绕着这个锚如何实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谈判中,怀特和凯恩斯的撕逼就是英国和美国利益的斗争。
通过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后续产生了欧盟与欧洲央行ECB,直接产生了国际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通过这些组织间接管理各国央行,各国央行有自己的国家的管理权。这就是一个金字塔,上面就是三大货币组织,下面是央行,下面就是各国商业银行。
这个金字塔就是现代金融体系,通过结算系统、主权货币、货币锚,国际机构间接管理各个央行,这个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基础。
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遇到了一些问题,也被称为特里芬难题,我们稍后再解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叫做“一篮子货币计划”的解决方法,也就是我们知道的SDR,SDR的本质也是一个货币锚,也是一种纸黄金。
美国的尼克松总统为了应付越南战争之后的萧条进行了一些变革,金融史上这个变革被称为尼克松冲击“Nixon Impact”,当时的情况是美元宣布跟黄金脱钩,导致金价和股价同时大涨,之前尼克松政府要违约了,法国人要用美元换取黄金,但是美国不让换,市场就奇怪这种违约本应导致美国股价的下跌,但是金价和股价居然都上涨了,这个现象被称为“Nixon Rally”
金本位的美元并没有走太远,美国的基辛格提出不用黄金与美元挂钩,而是用石油作为货币锚,用能源来挂钩美元。只要美国可以占有原油市场的统治地位,就可以让货币锚稳定,通过美元与石油计价掌握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定价权。
我们刚刚提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英国人派出凯恩斯,美国人派出了怀特,一方想要维持英镑的统治地位,另一方想要用美元代替英镑,两方开始了撕逼。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就是特里芬难题,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让大家都用美元,可以;你让美元用黄金挂钩也可以,但是问题在于当大家对于美元没有信心了,大家想要用美元换黄金的时候,实物黄金的兑现出现了问题怎么办?而且当时的货币系统是所有的货币都与美元挂钩,跟美元一起浮动,所以美国要不断输出美元,这个就是特里芬难题,是当初怀特硬把美元变成世界强势货币留下的后遗症。
这个地方可以提到的是,日本股神是川银藏,当初在日本的图书馆做了大量研究,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了计算,计算当时是否有足够的美元供应全球货币的需求,测算美国各个金矿的产量是否可以支撑美元的刚性兑付。他提出的结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要瓦解的,所以大量购买黄金,在后来的金价大涨的过程中赚了一大笔钱。
大家所熟知的桥水达里奥在当时认为股市应该大跌,而不是股价和金价齐飞,因为过去的金融市场黄金与股价都是负相关的。
从Nixon Rally开始美元就不是代金券了,而成为了一个信用货币,一个借条,因为美元不再是由一个价值恒定的货币锚束缚美元,而可以任意升值贬值了。你作为一个交易者,在当时做交易的话,在1971年就碰到了这个问题——黄金面临窗口“Gold Window”(美元兑换黄金的窗口)的关闭,在这种宏观经济的大变化来临时,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先来看一下Gold Window Closed之后发生的金融市场变化,下方有四张图,上面的两张图表示的是美元不再有恒定的货币锚之后,美元的物价飞涨;右上图中看到尼克松迷人的笑容之后,CPI物价指数疯狂飙升。
下方的两张图是左边是日经指数和日本央行的ETF持有量,央行大量持有ETF与金融衍生品;右下角的图表示的是货币购买力表现,上面的黄线是说金本位货币下货币的购买力稳定性比较好,而下方的红色、黑色的那根线说的是与黄金脱钩之后的美元购买力下降,美元越来越不值钱,这是在20年跨度实现的。
尼克松冲击之后,从黄金美元成为原油美元转变的原因是越战打的让美国都没钱了,法国跳出来说担心美元的偿付能力,想把自己的美元换成黄金,美国害怕法国会带动其他“小弟”国家一起跳反,这就导致了基辛格的秘密行动,基辛格带领团队去中东,出售美国国债,说服中东原油输出国将原油通过美元定价。
沙特等中东国家认为石油利益跟美元绑定在一起是非常有利的,不仅有美国的军力保证原油市场,原油价格以美元计价还可以跟美国国债无风险套利,形成了原油输出国组织OPEC,顺应了美国的要求。
从此之后,基辛格秘密行动就成为了一个传说,彭博上曾经有过专题报道,后来被下架了,国内的财经平台更少提到这个事情。
所以很多老铁问我为什么美国人可以上调赤字,就是因为现在是石油美元,跟沙特等国家联合在一起收割全球。
之后提出了SDR一篮子货币,用SDR代替黄金,也就是把全球的货币拟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货币锚,这个实际上是在做一个“人工货币锚”,代替黄金的价格稳定性。加入SDR有什么好处呢?现在的全球货币基金组织给SDR加入国家每一年提供“特别取款权”,相当于国家把钱存在IMF,不同的成员国都加入有了不同的外汇,成员国也可以取不同的外汇,相当于一个大当铺。
我刚刚跟大家提到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国际清算银行,这三大机构相当于最大的“高利贷”,专门坑被套路的国家,在这个全新的金融秩序下,也有很多的老鼠仓和漏洞。现在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这个贫富差距要用恐怖来形容,Ultra Rich的最富有阶级与平民百姓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
举个栗子,辛苦创业的实业家,开工厂,请了1000多个工人,辛辛苦苦一年,正常缴税,去掉成本,一年也就几百万的收入;一个对冲基金找十个交易员,给1、2万月薪,找好会计“合理避税”,一年收益两三亿收入。这个规则下就是在“吸血”,给Ultra Rich阶级躺着数钱。
看清楚这个现状,就应该知道现在的国际金融市场是非常残酷的,埋伏着很多鲨鱼,当你看清楚一个鲨鱼来的时候,你说不定就已经被“吃了”。
我们来说说大名鼎鼎的ISDA——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就是OTC场外市场交易的规则制定组织和结算组织。OTC市场是场外交易跟股票交易不一样,股票交易的买卖是可以有公开信息可以查询的,而场外市场交易是秘密不公开的。
现在的ISDA是很强大的,进入ISDA席位需要14亿4千万美元的仓位,才可以开始交易CDS、CDO这种非常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些工具的本质就是把所有的金融产品、各种欠条,包括学生贷款、汽车贷款、购房贷款等等东西打包在一起组成一个“资金池”。分类成为各种不同的“投资组合”,包括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然后由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什么“AAA”、“AA”、“BBB”之类的组成一个池子。
这个过程叫做Structure Finance——结构金融,找数学非常好的金融从业者,天天把这些贷款放在一起拟合价格,计算违约率,跟设计保险产品一样设计复杂的金融衍生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把所有的市场风险结合在了一起,一旦一个资产出现了问题,风险会传导到所有的市场板块,直接导致了2008年次贷危机像洪水一样无法阻挡。
2008年之后提出了巴塞尔III这个银行系统,一般认为巴塞尔III比之前的银行系统更强大、更安全。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风险的传播难以控制,这些复杂金融工具、ISDA这种组织根本无法监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像最严金融法案Dodd-Frank推出之后,禁止银行做自营交易去投机,但是银行完全把所有的风险资产移到资产负债表外,移到Derivatives衍生品下。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公司可以把所有的Derivatives都移到资产负债表之外,所以今天的投资者你看任何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想知道银行有多大的风险敞口?根本看不到。因为银行都不用上报Derivatives的信息,仓位和风险你都看不到。
所以为什么去年德意志银行出现了那么大的问题,外部投资者开始赎回,市场开始看空德银,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德银衍生品参与规模太大,ISDA敞口根本没人监控,监管机构只是美国证监会SEC,看不懂“很高级的金融工具”,只知道查内幕交易和股票市场。
最终的结果就是Asset Price Distortion,资产价格扭曲。08全球次贷危机,就是没有人监管ISDA,没有人监管OTC和衍生品,最后央行出手救市,MBS(mortgage back security)出了问题,当时监管部门都不知道什么是MBS,哪一个会计师、审计师会去一个一个查这些MBS里面包含了多少“不良贷款”?这也是08年大空头做空的交易逻辑,他们查了MBS中的次级贷款中的所有贷款,发现大多数都是垃圾贷款。
银行的贪婪造成了这一切,把这些不良贷款绑在一起相互买卖,卖给对手方让他接盘,卖一次就可以赚2%,根本不会在乎其中的风险。评级机构也不会在乎,穆迪、标普这些大公司只在乎客户和让大家来找自己评级。
整个市场变得混乱和控制,最后接盘的还是央行,央行就要去买这些“垃圾衍生品”,帮银行家擦屁股,最终为这些事情买单的还是给央行提供“弹药”的老百姓。
再说说ETF——ExchangeTreasure Fund,把股指做成一个标的物,把股指的构成股票拆开按照份额切割,把所有的股票放在一起,你买ETF就相当于各个股票卖你一小份。ETF就跟“福袋”没什么区别。
机构购买ETF就相当于购买了所有股指构成公司的股票,现在整个市场都构架在这些衍生品和杠杆之上吹泡泡,今年标普的牛市是怎么来的?没有人交易的同时还继续创新高,市场已经“僵尸化”了。
首先我们看左边的图,上面的是交易量,下面的是VIX(恐慌指数)。没人交易,恐慌指数也很低,代表大家都觉得明天市场会更好,但是这才是让人最担心的地方。
右边的图,一个是US Term Premium Trades,就是投资者买债券套利的交易行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买债券套利了,但是央行量化宽松的本意就是让金融机构不要买债券,逼着金融机构投钱给实体经济,现在量化宽松环境下金融机构还是没有按照央行意图,还是在追捧债券。
这些都继续反映在了图上,右上角第一个表现了美元指数波动下行,买美元资产的都被割韭菜了;中间左变是就业市场复苏曲线,跟美联储预期的差太多了,还不如英国,我认为这些美联储官员就应该去麦当劳打打工,去全家工作三个月,再回来跟我们老百姓说什么是“货币政策帮助就业”。
中间右边的图是Erosion of the political center,左翼的经济政策不好,老百姓就都去支持右翼政党的经济政策了;左下的图Government Bonds Trading Below 0% Yield,也就是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低于0,比如日本,你借钱给国家,国家也不会给你支付任何利息。
全球有多少国家的债券不值钱了?也就是债券收益率小于0,原因就在于2008年伯南克盲目用量化宽松去救市,市场是救回来了,但是坑了所有人,大家国债都买不了;右下的图是Bank Earning in the developed worl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挣钱越来越少,因为量化宽松情况下你的贷款给你创造的收益越来越少了
所以,老铁们,这些图已经血淋淋的展示了现在的经济情况了,上面的图MSCI Europe和MSCI US都没有人交易了,S&P Volatility也越来越低,说明大家都不认为市场会有“事件”发生。这个现状是很奇怪的,我对美国的经济是不乐观的,在等待交易的机会。
现在的VIX就有可能就是2008年的CDS,你的Downside risk是limited,Upside Risk是Unlimited,你的风险有限,但是收益是无限的,这个就是风险回报比了。
举个例子,我们赌中国队踢进世界杯,赔率1:200,你可能赌了99次中国队赢都输了,但是第100次中国队真的梦想成真,你赚了200块,你的盈利还是100块。
而VIX这个产品的“赌注”就是相当便宜的,潜在回报非常高,问题只是不能长期持有。
这就是对冲基金的交易员思维,怎么理解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性,在正确的时候敢不敢下注,亏损的时候是否立即止损,“你的收益和风险是否不对称?”
再来介绍一下对冲基金,首先有一个杠杆,有一群有钱人投你,有个执照,在SEC十四楼登记过,有一个具体的,擅长的策略。对冲基金的收费标准一般是220元,2%的管理费,20%的表现费。对冲基金经理的职责是在牛熊市都提供Alpha的回报,都提供一个表现超过大盘的超额收益。
怎么理解这个超额收益呢,假设我们在海里游泳,浪潮跟你一个游泳一个方向的时候,这个海浪的助力就是Beta,而你游泳的速度减去海浪本身速度就是Alpha。你逆势游泳的时候需要游得更努力,这就是Alpha昂贵的地方了,在熊市往往对冲基金表现的更好。
如果能够在熊市又赚钱,在牛市赚的比别人还多,这种对冲基金是很罕见的,为了让基金经理更好的帮投资人赚钱,实现交易目标,对冲基金一般都有一个锁定期,锁定期内投资人不能赎回基金,而基金经理按照季度、年度去给投资人汇报基金的表现。
满足以上准则的就可以被认为是对冲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