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在纠结种什么,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今年这些主粮品种到秋能是啥价钱,今天就结合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为大家分析一下几种主粮今年的价格走势,仅供参考哦!
玉米:
玉米经过了15年小试探,16年大调整,现在已经基本达到目标,和进口相对比差价也不明显,甚至比进口还要低一些。虽然国内问题还是比较多,比如库存严重,深加工下游消费没有大幅提升等等,但是一切在向着好方向发展。并且美国农业报告分析种植面积会有所减少,燃料乙醇需求还那么旺盛,这也会利于玉米价格上涨。
总体来说,17年玉米价格不出大意外情况下,会略微高于16年,最高约上涨10%,小幅波动不断,但大涨的希望还是很渺茫。
大豆:
玉米价格大幅下滑,有很多农民都有意转种大豆,并且现在国家也很支持,各项政策补贴也对大豆略有偏颇。但我国大豆很大程度受制于国际价格,从国际上来看今年大豆面积都在增加,不光我国增加,美国大豆面积也在增加,这就对价格产生压制。
17年大豆补贴有变化,由目标价格补贴变成种植者补贴,就像16年玉米补贴一样,市场定价,价补分离,这一政策的变化是好是坏,还需时间的检验。
总体来说,17年大豆会受到国际价格影响,尽管国家鼓励种植,但前景并不乐观,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大豆补贴能够有所提升。
水稻:
水稻一直以来都是旱涝保收的,但是今年粳稻首次保护价下调,这也是给出一个下跌的信号,但好在水稻和玉米不一样,是绝对的口粮,粮食安全必须要保证,同时今年保护价下调也不大,只有5分钱,还不至于太悲观。
总体来说,17年水稻会略有下跌,但有保护价支撑,不至于像玉米那样暴跌,还是比较稳妥的,但是未来几年可能会持续缓慢下跌。
小米种植在今年存在商机
当前主粮供给相对过剩,存在结构性的失衡。但小米、芸豆、黄米等在各地独具特色的小杂粮,却在市场竞争中渐渐走俏,甚至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青睐。
“小米是个非常耐旱的作物,其单位干物质耗水量只有小麦和玉米的一半左右。所以小米非常适合在淡水资源非常紧张的中国普遍推广。”
小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且茎叶蛋白质含量高于玉米秸秆和牧草、质地柔软易于吸收,非常适宜种养结合。
之所以在历史中慢慢退出主粮家族,主要原因是它产量不高。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杂交技术的推广现在已经解决了。
“谷子易储存、易加工、耗水量小,杂交谷子的产量也提升了。且谷子国外没有,不会受到价格冲击。”所以在玉米主产区可以适当改种小米,效益应该比玉米好很多。
为什么一号文件中鼓励杂粮种植?
从古代五大主粮中,小米、黄米和大豆慢慢因为自身特点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而成为了杂粮。如今随着现在城市人群消费习惯的改变,它们又重新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杂粮的市场需求在哪里?
优质的杂粮实际上都还有很大的需求量。消费者也会慢慢建立“买东西都要买品牌的”这样一种观念。
并不是种植杂粮没有市场,而要看怎么样对待杂粮生产。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杂粮配主粮,营养更健康。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过去贫瘠地区难以机收成本比较高,现在机械化后成本也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