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路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黄金“统购统配”的政策。
……
1982年,中国开放黄金首饰市场。
1992年,国家开始实行浮动金价管理。
1993年,国务院批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解决黄金市场有关问题的请示》。
2001年,我国黄金市场筹备组开始正式运作。
一
锣鼓敲响黄金市场的大门
2002年10月30日,伴随着锣鼓声,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 这一声锣,标志着我国黄金行业50多年有计划控制的结束。 至此,我国正式建立起连接买家和卖家的交易体系,成为黄金市场的定价主体。 同时,这也丰富了个人投资渠道,为个人购买黄金打开了便利之门。
上海黄金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焦金普回忆道:“当时互联网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交易所108家会员只能坐在交易所撮合交易,但场面非常壮观。”
上午9点鸣锣开盘,山东黄金卖出、上海老凤祥珠宝研究院买入的第一笔订单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第一笔黄金成交,成交价格为每克83.6元。 当日成交量达到540公斤,成交金额4508.66万元。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黄金行业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也为中国的金融改革雄心增添了重要的一环。
事发地点为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法式古典风格建筑。 同时,也见证了我国黄金市场“新旧”历史的交替。 上海黄金交易所在此成立。
至此,我们进入了黄金的“新”时代。
一
一声号角,“上海金”定价应运而生
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后,中国黄金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 上海黄金交易所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黄金交易的枢纽,中国黄金市场已成为世界重要的黄金市场。 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 当时“黄金西流东流”的必然结果,就是改变中国价格需求难以向世界传导的现状。 “上海金”人民币集中定价业务的构想应运而生。
焦金普表示,如果说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业可以看作是中国黄金市场开放的前奏,那么“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的推出则标志着中国黄金市场的成熟。 面对国际黄金市场新格局,上海黄金交易所将采取开放态度,利用人民币报价反映中国需求,同时也为世界黄金市场提供多元化选择。
“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设计‘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时非常谨慎。经过内部研究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透明、公开,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 “为了赢得市场的信任,”焦金普回忆道,“交易所在机构引进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通过现场走访、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向黄金市场主要参与者推介“上海金”,因为只有会员的广泛参与,《上海金》才能在定价市场上一炮而红。”
2016年4月,“上海金”集中定价业务交易系统技术上线。
2016年4月12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黄金集中定价交易业务规则(试行)》发布。
2016年4月19日,随着一声号角,“上海金”基准价诞生了。 事件仍发生在黄浦江畔,但地点已从外滩中山东一路15号老建筑开业时移至隔江相望的陆家嘴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原来的一批老黄金人依然来参加会议,但会员数量从原来的108名交易所会员变成了来自世界黄金协会、世界白银协会、国际铂金投资协会以及各大交易所的会员。国内外黄金生产、消费企业和黄金投资机构代表近400名。 在焦金普看来,“上海金”不仅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先行者,也是我国金融要素市场创新开放、主动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
2019年的今天,黄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黄金事业永不止步。 (毕彦飞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