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是资源配置最重要的价格。 长期来看,汇率变化由购买力平价决定,而短期来看,利率平价和政治因素对汇率影响较大。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一般被描述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有:
(一)国际收支变动。
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它反映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市场外币供给量持续增加,则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如果国际收支恶化、外汇供应减少,人民币将面临贬值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人民币也保持升值趋势。 如果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减缓,汇率双向变动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2)央行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家和卖家之外,还有央行的干预。 它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可以影响汇率的走势。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稳定汇率,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购汇,投资本币。 购汇越多,干预的力量就越大,这也体现在外汇储备的增加上。 外汇储备增加得越多,央行干预的力度就越大。
(三)公众期望。
如果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公众就会减少持有外汇并尽快结汇,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升值步伐加快。 如果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贬值,他们更愿意持有外汇形成外汇存款。
(4)通货膨胀的变化。
如果中国的通胀率相对于美国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即购买力就会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缓解。 相反,如果美国通胀率高于中国,美元就会贬值,人民币就会相对升值,从而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尽管目前中国的通胀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美国的通胀率。 人民币币值相对下降,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热钱流动。
如果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外汇市场外汇供应量将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如果投机资金流出,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缓解。 我国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加强了对热钱流入的控制。 同时,人民币升值预期下降,投机资本利润空间下降,投机资本流出增多,人民币升值步伐放缓。
(6)美元币值变化。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人民币与美元的价值之比。 它反映了当期人民币与美元购买力的比率。 在一定的名义汇率水平下,如果美元贬值,人民币就会相对升值,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 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币就会相对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会减小。
(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趋势会受到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汇率的影响。
随着我国贸易顺差下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需要考虑对人民币对非美元汇率的影响。 央行需要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元汇率之间取得平衡,使得人民币对篮子货币的升值速度不宜过快。
总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是由这些因素驱动的,包括宏观基本面。 央行干预、市场预期、美元价值和制度因素的影响。 国际收支双顺差、美元币值变动以及制度因素决定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走势。 央行的干预和市场预期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