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均创两年新低。 截至当日收盘16:30,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报6.9210,最低触及6.9229,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89个基点;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连续跌破6.90、6.91、6.92,最低触及6.9315。 ,日内跌幅逾300点。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近期持续上涨,8月29日一度升至109.40上方,创近20年来新高。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3.8%。
“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与美元指数有关,随着韩元、日元贬值,美元升值导致新兴市场货币普遍贬值,包括新兴市场货币土耳其、巴西以及东南亚周边国家。” 8月29日,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美元指数走强与美联储加息和鹰派言论有关,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之后,美元的避险功能发挥了作用。
“展望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取决于美元指数。随着欧洲能源危机持续、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以及美元在不抑制通胀的情况下持续加息,美元指数将继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继续走强,相应走弱。”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新儒向时代财经指出。
在吴心如看来,未来中美两国利率变动的趋势还将持续。 我国外贸继续保持较大顺差,物价相对稳定,疫情得到良好控制。 人民币不存在整体对外贬值的基础。
本轮人民币贬值逻辑与美元指数有关
与4月份因疫情导致的贬值不同,市场普遍将本轮人民币贬值归咎于美元指数。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近日发表专栏称,美联储收紧预期以及欧元区滞胀风险上升,推动美指重回20年来新高,自上月以来累计上涨3.0%。 8月15日至26日,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0%。 上涨13.4%。 同期,Wind人民币汇率预测指数基本持平,今年以来累计下跌0.3%。 可见,这依然不是人民币疲软,而是美元太强。
对于美元指数走强,中信证券指出,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欧元在欧洲央行加息与经济基本面衰退的博弈中难以展现强势。而日元依然疲软,美元指数很难说出现拐点,强势美元可能会导致人民币面临一定的被动贬值压力。
谭雅玲进一步表示,美联储的鹰派言论是扰乱美元指数的主要因素。 据悉,尽管此前公布的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8.5%且增速回落,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8月26日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仍发表“鹰派言论” , 当地时间。
据央视新闻报道,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抗通胀,没有任何停止或暂停的空间。 将通胀率降至2%仍然是美联储的主要目标。 在通胀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人们不应指望美联储会迅速放松政策。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也表示,美联储将全力以赴抑制通胀,她支持明年初将基准利率提高至4%以上。
谭雅玲还注意到,近期人民币贬值在离岸人民币汇率上出现的速度较快。 一般来说,离岸人民币由于月底结汇,普遍升值。 因此,谭雅玲判断,8月29日的行情主要与周五的行情连动,但8月30日、31日的行情可能会在月底回到人民币升值的修正方向。
“9月是美国财政年度的结算月,如果美元贬值,将有助于美国财政赤字和追债。” 在谭雅玲看来,9月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窗口期,美元指数可能会出现回落。
出口企业仍面临多重压力
“现在人民币在贬值,一美元可以多兑换人民币,对于出口来说还是比较划算的。” 8月29日,在广东汕头从事不锈钢厨具出口的张先生告诉时代财经。 但尽管人民币贬值,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大的兴奋,因为订单减少了。
张先生表示,据他了解,近一个月来,他所在行业的订单比去年下降了40%。 “出口和内需都差得多。”
谭雅玲也认为,当前人民币贬值不足以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此前人民币升值至6.3,已经突破了企业盈利的成本线。此外,近两年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之运费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订单大幅下降,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困难。”
8月29日,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国际商会秘书长孙晓在月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贸促会近期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 500多家企业国际贸易情况显示,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物流慢、成本高、订单少等问题。 56%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价格和物流成本高。 62.5%的企业表示订单不稳定,短期小订单多,长期大订单少。
展望未来,业界更为担忧的是国外经济形势。
执信投资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连平曾向时代财经表示,下半年出口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尽管西方经济体第三季度增速有所下滑,但尚未出现非常糟糕的情况。 第四季度可能处于衰退边缘,经济增速可能大幅下滑,包括欧盟在内的部分经济体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
东吴证券指出,当净出口恶化时,人民币汇率贬值更有弹性。 相反,当净出口持续改善时,人民币的升值弹性就会更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20年疫情过后,净出口的改善会让人民币升值惯性非常大,即使美元在2021年下半年开始强劲反弹。
东吴证券预计,净出口拐点可能出现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主要取决于国内外供需格局变化和疫情防控情况。
中信证券研报也指出,考虑到海外居民补贴已用完以及今年股市波动加大对财富效应的拖累加大,同时预计海外居民将更多从商品消费转向就服务消费而言,下半年出口增速将随着外需小幅走弱而逐步回落。
事实上,除了海外需求的变化,我们还需要关注价格因素的变化。 去年以来,海外物价上涨也拉动了中国出口。 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贸易顺差787.5亿美元,6月份979亿美元,7月份1013亿美元。 这是中国月度顺差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继续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