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银行学 货币与银行学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 第三节 我国平衡境界的追求与理论探索 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 第十六章 第一节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满足货币需求,而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或不能满足货币需求,即M章16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0; 或者说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达到均衡。 参见图 16-1: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给和需求。 如果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那么货币供应量就变成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即货币需求只影响利率,而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 见图16-2:货币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 第十六章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失衡 货币供给过剩引发的微观主体行为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是传统计划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 科内特的理论解释了投资饥渴和预算软约束如何不可避免地导致货币供需失衡。 第 16 章第 1 节,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不同经济制度下货币均衡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差异。 计划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货币失衡的特征、表现形式和调节方法存在很大差异。 。
10 第十六章 第一节 货币均衡与非均衡 如何衡量货币数量? 衡量钱多了还是少了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综合考察。 仅依靠单一信号来判断均衡是否存在,很容易陷入片面性。 11 第十六章 货币均衡与总供给与需求 12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给与需求 市场总供给与需求 市场总供给(AS,aggregate Supply)包括消费品供给和制成品供给产品。 总需求(AD,总需求)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条件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给+生产产品供给 13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 市场总需求需求D由以下四项组成: 消费需求C; 投资需求一; 政府支出G; 出口需求十、有:货币供应量是市场总需求的载体。 当货币供应量合适时,货币供应量能够保证产出的清算,其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货币供应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创造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借贷活动。 因此:银行贷款调节货币供应规模,货币供应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 14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货币市场总供求 经济体系需要多少货币,根本上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来实现其流通,完成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再生产过程与消费相互关联。 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然而,宏观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来体现的。 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导致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能否被流通吸收还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 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是独立的。 因此,微观货币需求之和并不总是等于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 15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相同的总供给可以太大或太小。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导致货币供应,但数量不等; 货币供应量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的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更大或更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较大或较小对总供给的影响较大; 总需求过大或过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措施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并不能保证均衡目标的实现。 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以及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其关系如图16-4所示。 1617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图16 -4的解释: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密切相关,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 但两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货币均衡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均衡。 原因是: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基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 市场供给需要货币来实现,所以就有货币需求。
但这些货币需求并不是货币需求的全部。 18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和市场总供求 市场供求失衡和价格波动 当总供给给定时,市场供求失衡的直接后果就是典型情况下价格水平的变化。市场经济; 在典型的集中计划体制下,不能直接体现在价格上,但矛盾也会促使计划价格进行必要的调整。 19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 货币供应量的产出效应和扩张限度 在论证货币数量能否促进实际产出时,采用了基于潜在资源状况的分析方法。广受认可。 社会资源状况不同,货币供应量的产出效应也不同。 20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总量 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限度 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可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相对充足,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提高实际产出水平,但不会促进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潜在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后,经济可能会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双双上涨的现象。 ; 当潜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时,经济体系中就会出现价格总体水平上升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 参见图 16-5。 2122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和市场供求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限度 图16-5解释:横轴代表产出增长率,纵轴代表物价上涨率,两者拐点A和B分别代表货币供应量增加所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边界。
A为货币供应量仅产生实际产出效应而无物价上涨效应的临界点; B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既有实际产出效应又有物价上涨效应的阶段的终点,也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有价格效应而没有实际物价上涨的点影响。 输出效果阶段的起点。 23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总量 紧缩效应 当市场供求失衡时,通过压缩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紧缩效应是有局限性的。 24 第十六章 第二节 货币供求和市场总供求必须区分存量和流量。 市场供给和货币供给都是不间断的流动,但在某个时点它们都是存量。 要区分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的对应关系,必须区分流量和存量的概念,才能理解两者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