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你需要掌握:
2、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影响
三、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及下一步措施
1、测试点分析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多轮冲击的考验,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地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020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4.5%,与主要国际货币基本持平。 汇率对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我国的汇率市场化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认识。
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
时间
主要内容
1994年1月1日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正式接轨,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作为全国统一人民币市场汇率。 我国已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
我们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7年5月21日
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扩大至0.5%。
2010年6月19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双向浮动。
2014年3月17日
将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波动幅度扩大至2%
2015年8月11日
为完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央行主动放弃人民币兑美元每日中间价管理,强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参考前一日收盘汇率来反映市场供需变化。
2015.12.11
央行确立“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定价方式
2017年5月26日
转变为“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逆周期因素”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2017.9
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调整
2018.8
逆周期因素和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回归中性半年后再次重启。
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朝着市场化方向改革,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在汇率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的能力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能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进口价格下降,这将严重影响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 为了追求更高的资本回报率,大量资金将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 从而促使我国完成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变、从出口高耗能产品向进口高科技产品转变。 这不仅能够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国际竞争力,还能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最终达到国际水平。
2、切实转变经营机制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将降低大量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创造优良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服务等竞争优势; 同时,必须改进经营理念,提高生产效率,争取利润空间; 增强运用金融工具抵御汇率风险的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中游刃有余,成为真正走出去的国际化企业。
三、平衡贸易、缓解压力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处于贸易顺差,贸易纠纷也越来越多。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以减少贸易顺差,使国际收支更加平衡,从而减少与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和摩擦,为未来深入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4、有利于重要资源进口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原材料和国际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将减轻我国相关原材料的进口负担,让企业降低整个基础生产材料的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也将为产业链下游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二)负面影响
1、宏观经济稳定视角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汇率政策的制约。 加入逆周期调节因素后,人民币兑美元单边贬值/升值预期减弱,资本流出/流入压力间接放缓。 但从汇率形成机制来看,汇率仍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人民币仍难以摆脱单边升值或贬值预期,货币当局独立性和宏观经济稳定仍面临挑战。
2、结构调整视角
货币当局对名义汇率和物价同时保持着较强的影响力,实际汇率在这些措施的干预下短期内难以全面调整。 如果货币当局仅进行短期干预并采取充分的冲销措施,短期实际汇率扭曲将会逐渐得到纠正; 但如果货币当局长期干预,继续采取冲销措施,前期的实际汇率扭曲还无法得到纠正。 出现新的实际汇率扭曲,并将持续较长时间,带来资源配置扭曲。
三、金融开放视角
现行汇率形成机制不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 在外汇市场持续干预、人民币汇率不时面临持续单边升值或贬值的背景下,放松资本流动管制将导致资本过度流入或流出,严重威胁宏观经济稳定,最终不得不重新调整资本流动管制。 ——加强资本项目管制。
四、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
1、价格浮动权限受央行严格控制
对价格波动的控制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重大缺陷。 首先,价格波动区间管理掩盖了实际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市场严重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时,价格浮动区间管理要求价格在规定的空间内波动,这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无法反映市场的实际供求情况。 其次,价格浮动幅度管理限制了外汇指定银行的市场行为。 外汇指定银行的行为必须考虑是否符合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的市场行为。
2、本外币利率倒挂问题
但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本外币利差倒挂将对我国汇率形成机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削弱浮动汇率的调节作用。 最明显的就是对国内通胀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外币持有者倾向于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我国。 因此,国内资本市场会在短时间内涌现大量流动性,外汇交易量突然增加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异常波动。
3、利率市场化滞后
在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市场中,本外币利率、本外币利率与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不会出现稳定的利差。 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的直接后果是利率无法反映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必然导致本外币利率、境内外外资不同步问题。货币利率。 利率不同步会产生利率差异,进而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大大增加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管理难度。
四、参考一篮子货币调整规则不够透明
现行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并公布了选择篮子货币及篮子货币主要货币的四项原则; 但篮子货币的具体币种及权重尚未明确说明。 。 “参照”而非“挂钩”,体现了新的汇率形成机制更具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 比如篮子货币的权衡、相应权重的大小、浮动区间的调整等。这些潜在的、可能的调整变化,保留了货币当局自行决定调整汇率的主动权和控制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突出“主动”原则,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 最大的优势也是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的障碍。
五、对策建议
一、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3、更加注重期望管理和引导。 预期传导是金融市场波动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传导的重要途径。
四、把握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平衡,实现人民币汇率在一般均衡框架内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 提示
汇率市场化需要与金融的汇率部分结合起来掌握。 需要明确的是,它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热点重要指数:★★★
猜想:我们来描述一下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