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建国以来汇率变化及原因的详细描述。
经济发展与汇率变化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汇率变化主要影响进口、出口和对外贸易。
1949年至1952年,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1953年至1973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正式与美元挂钩,汇率维持在2.46元兑1美元。 但在这个时代,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的意义并不大。 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 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频繁。 为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变化和现实中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有利于实施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则,贸易,并被外贸接受,人民币汇率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 根据目前情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2.46元兑1美元逐步调整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兑人民币贬值39.2%。 同期,英镑兑美元汇率从每磅5.91元调整为3.44元。 贬值41.6%。 1980年至1994年,中国大陆实行双重汇率制度。 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轨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还有适用于外贸单位进出口贸易结算和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 这个价格是根据当时的出口汇兑成本确定的。 ,固定在2.80元水平。 受内外两个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从1981年7月的1.50元下调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3.3%。 1985年至1991年4月,国家恢复单一汇率制度。 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1984年7月的2.30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跌。 虽然现阶段恢复了单一汇率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随着留存外汇的增加,外汇调整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 因此,名义汇率是单一汇率,但实际上是单一汇率。 新的双重汇率形成了。 1991年4月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人民币汇率会进行微调。 两年多来,官方汇率已小幅下调数十次,但仍跟不上出口汇兑成本和外汇调整价格的变化。 1993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和调整汇率分别为5.7和8.7。 可见,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和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与调整后的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步下调。 自1994年起,人民币就非正式地与美元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元至8.28元的狭窄区间内浮动。
1971年以来历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价格(1美元汇率)
年价 年价 年价
1971年2.462 1985年2.937 1999年8.278
1972年2.245 1986年3.453 2000年8.279
1973年1.989 1987年3.722 2001年8.277
1974年 1.961 1988年 3.722 2002年 8.277
1975年 1.859 1989年 3.765 2003年 8.277
1976年1.941 1990年4.783 2005年8.0702
(年末价)
1977年1.858 1991年5.323 2006年7.8087
(年末价)
1978年1.684 1992年5.516 2007年—
1979年1.555 1993年5.762 2008年—
1980年1.498 1994年8.619 2009年—
1981年1.705 1995年8.351
2010年-
1982年1.893 1996年8.314 2011—
1983年1.976 1997年8.290 2012年—
1984年2.320 1998年8.279 2013—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调整为人民币兑美元8.11元,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中国人民银行在每个工作日收盘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美元及其他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的中间价。 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每日交易价仍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范围内波动。 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
人民币汇率篮子机制综合考虑占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利息支付)、外商直接投资(股息)等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比重较大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形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将它们分配给篮子中相应的权重。 具体来说,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自然成为主要一篮子货币。 此外,由于新加坡、英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也有较大比例,因此其货币对人民币汇率也很重要。
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原来的1.5%扩大到3%。
2005年12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13家银行开展做市业务,其中包括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建设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4家联合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花旗集团、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兰银行等13家银行以及蒙特利尔5家外资银行获得首批人民币市场准入资格制造商许可证。 2006年1月4日,13家人民币做市商开始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 [4]
2006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6]1号)规定,自2006年1月4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将在期货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以下简称场外交易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点15分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汇率中间价。 价格,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包括场外和撮合方式)与银行场外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市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各做市商查询,并以各做市商的报价作为中间价计算样本。人民币兑美元。 剔除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对剩余做市商报价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 该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交易量和银行间外汇市场报价状况综合确定。
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格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