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央行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利率双轨制

2024-04-01 14:04

我国仍然实行双轨利率制度。 一是货币市场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 另一种是银行存贷款利率,围绕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制定。 不过,目前国家也在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以下是央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举措:

1、自2012年6月8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二、自2012年7月6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调整。 金融机构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性投资性购买。

3、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和票据贴现利率管制。 不再设定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 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市场化。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调整,保持不变。 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4、2013年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正式建立,为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主要职责是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培育Shibor和贷款基础利率,推动涉及基础利率培育的产品创新。 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合格审慎评估强化金融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协助人民银行等加强对市场定价行为的监管。

5.创新基准利率制度。 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启动。 贷款基础利率是指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向优质客户提供的贷款利率。 它是资本成本、信用风险水平和最低资本回报的组合。 最优贷款利率根据预期等因素确定。 目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第一届核心成员有10名,集中报价于每天上午11:00前发布。 从利率走势来看,能够跟随市场走势,更好地反映社会资本成本的变化。

6、自2013年12月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银行间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 2013年12月12日,首批同业存单成功发行。 银行间存单的发行有两个主要意义。 一方面,规范同业存款,将同业存款变成可交易、可计量的产品,拓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是对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为下一步向企业和客户发行大额存单奠定了基础。

7、2014年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转发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制定的《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选取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通过合格的审慎评估来确定宏观审慎和金融硬约束。 机构作为自律机制的基础成员,优先赋予其更多市场定价权和产品创新权,包括发行银行间同业存单、企业和个人大额存单等。

利率变动趋势图_零存整取利率变化趋势图_存款利率变动

自2014年11月22日起,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幅度。 存款利率浮动幅度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简化存贷款基准利率期限等级。 存款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将不再公布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利率方面,贷款基准利率期限等级简化为一年以内(含一年)、一年至五年(含五年)、五年以上三个等级。

自2015年3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幅度。 存款利率浮动幅度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金融机构可在上限内自主确定客户存款利率水平。

十、2015年4月2日,山西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充分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自律和协调作用,促进定价科学合理。金融机构,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定价秩序。

十一、自2015年5月1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幅度。 存款利率浮动幅度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金融机构可在上限内自主确定客户存款利率水平。 放宽金融机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浮动幅度上限。 金融机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原则自主确定。

12、2015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范围内试点发行。 大额存单发行利率由市场决定。

十三、自2015年8月26日起,放开金融机构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其中,整存整取、整存整取、一年以上存整取息利率可由金融机构参照本行存款基准利率自主确定。相应时期; 其他期限品种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仍为基准利率。 1.5倍。

14、2015年10月24日起,活期存款、一年内(含一年)定期存款以及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等其他金融机构公司将会自由化。 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 上述金融机构上述品种的存款利率可以参照相应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自主确定。 至此,存款利率上限已全面放开。

十五、自2016年2月21日起,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由活期、三个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根据缴存时间调整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