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目录
[编辑]
货币政策的中期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特殊经济条件下,央行能够以一定的精度实现的目标。
[编辑]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依据
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1. 中期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 一方面,央行可以快速获得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 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明确界定并易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2、中间目标必须是可控的。 央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必须能够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进行有效调控。
3、中间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必须与最终目标存在密切、稳定的相关性,它们的变化能够对最终目标产生可预测的影响。 央行可以通过控制和调整中间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
[编辑]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内容
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有不同的内容。
1、利率。 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应总量的重要指标。 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高度相关。 当经济繁荣或发生通货膨胀时,市场利率往往会上升; 相反,当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发生时,利率往往会下降。 央行可以随时观察利率走势,间接调整市场利率。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总和。 其可控性较高,因为现金由央行直接控制,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则由央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监管。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可以调整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物价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当基础货币减少时,社会的货币供给问题就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就会相应压缩; 反之,当基础货币增加时,社会的货币供给问题也会增加,社会总需求就会扩大。
3.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世界各国央行常用的中间目标。 每个级别的货币供应量都可以由央行不同程度地控制。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减少会影响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就业目标。 因此,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很强。
[编辑]
参考
^ 胡志良.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现实困境与选择方向
检索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8%B4%A7%E5%B8%81%E6%94%BF%E7%AD%96%E4%B8%AD%E9%97% B4%E7%9B%AE%E6%A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