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来我国政策对股票证券的影响
1. 融资融券制度试行,5月(利好消息) 2. 奥运会,8月(6月开始利好消息) 3. 股指期货,~第四季度(价值回归,股市逆转。
行情上涨是利空,行情下跌是利好)4.原油价格补贴4月份开始(对石化和石油有利)5.国际铝价下跌现在开始(对铝行业不利) 6.季度CPI公布,8月15日 日本,11月15日(坏) 7.美国继续降息,约每季度一次(良) 8.中国人民银行加息和准备金,约每季度一次(不好) 9. 半年报,7月1日~7月31日(有好有坏) 10. 国庆元旦(好) 11. 两岸包机,7月初(部分航段好) 12.全流通,好消息(2005年3月) 13. 印花税增至1000美分 第三,一个大坏消息(2007年5月29日) 14. 将印花税削减至千分之一,一个大好消息(2008年4月23日)。
2、政策对上证指数的影响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政策市场
随着证监会推进股票市场化进程
中国股市开始淡出政策调控
以后的政策一定要小心。
与过去不同
政策开始逐步退出调控股市的责任
中国证监会不再对股市涨跌负责
今年股市持续低迷
国家出台的利好新政策丝毫没有改变股市的走向。
股东联名请愿的惨状未能让证监会心软,继续发行新股拼命圈钱。
为什么? ?
中央政府的政策在很多方面都被曲解和利用。
比如——扩大内需
他的初衷是开发利用消费的内在动力,变积压货为宝,推动低价,这不仅可以解决厂家资金占用问题,
它还可以通过购买省钱的现有商品来使消费者受益。
证监会推动新股发行以及三板、国际版、创业板扩容的政策与扩大内需正好契合。
由于股市很容易赚钱,企业放弃了降低积压物品的价格,转而去股市赚钱,盲目扩大产能,导致产品积压较多。
中国经济衰退已经是现实,这种恶性循环无疑会让情况雪上加霜。
是好是坏? ?
或许有一天A股也会遭遇与B股同样的命运,证监会可能会发现。 。
三、近年来我国政策对股票证券的影响
1、5月份融资融券制度试行(利好消息)
2.奥运会,8月(6月开始,不错)
3.股指期货,~第四季度(价值回归,股市反方向走。大盘上涨为负,大盘下跌为利好)
4. 原油价格补贴,4月份开始(有利于石化和石油)
5.国际铝价从现在开始下跌(铝行业的坏消息)
6、季度CPI公布,8月15日、11月15日(不好)
7.美国继续降息,大约每季度一次(好消息)
8.中国人民银行大约每季度一次加息和准备金(坏)
9、半年报,7月1日至7月31日(好坏)
10.国庆元旦(好消息)
11、两岸包机,7月初(部分航段较好)
12.全流通,好消息(2005年3月)
13. 将印花税提高到3%,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2007年5月29日)
14、印花税降低到千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2008年4月23日)
4、国家财政政策对股价的影响
金融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对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活动。 它体现了国家与各相关方之间的经济关系。 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企业纯收入。 其规模取决于物质生产部门和其他事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水平以及财政政策的正确性。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公共事业、教育、国防和社会福利等。 国家合理的预算收支和措施会导致股价上涨,重点用途的方向也会影响股价。 财政规模和采取的财政政策对股市有直接影响。 如果财政规模扩大,只要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股价就会上涨; 相反,如果国家财政规模缩小,或者出现财政紧缩迹象,投资者就会预测未来经济不佳,减少投资,因此股价下跌。 尽管股价反应程度会根据当前股价水平而有所不同,但投资者可以将财务规模的增减作为识别股价变化的依据之一。 财务投资的重点对公司的业绩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政府采取行业偏向政策,重点投资交通、能源、基础产业,这些行业的股价将会受到影响。 财政支出的增减,将直接影响电力通信、房地产等与财政相关的企业。 因此,每个投资者都应该了解财务执行的要点。 股价变动的时间通常是在政府预算原则和关键政策公布之前,或者是预算公布后的初期。 因此,投资者还必须密切关注国家财政政策的变化,关心财政政策变化的初期阶段,及时做出买卖决策。
答复补充1、资本市场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扩大财政赤字势在必行。 美国财政赤字飙升至历史新高,纸币过度发行或波及中国。
在全球合力救市的关键时刻,扩大财政赤字可以救市。
2、明年我国将大幅增加国债发行规模,股市资金短缺。 股票价格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供需变化和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深刻干扰。
3.增加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意味着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提高股市价格。
五、宏观经济政策对股市变化的影响
原发布者:zyling1208
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摘要]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主要体现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股市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 经济政策对股市走势的影响。 在证券投资中,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特别是货币、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我们还要及时了解经济运行情况,才能顺应股市走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获得最佳效果。 投资收益。 下面结合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股市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股票市场; 股市走势; 股票价格;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近二十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如今它已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由于成立时间短,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制度缺陷、制度不确定性、管理水平低等; 同时,实证工作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这些都导致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非常严重。 股市经常会出现大起大落,股价波动成为股市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事实上,我国现行金融体系仍然存在间接融资优先于直接融资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股票市场发展滞后的制约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应更加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多地利用直接融资,实现资本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完善产业结构。 调整。 宏观经济政策与股市有何关系?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市?
六、如何分析国家总体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中国股市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是股价大幅涨跌、不稳定。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股市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政府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股市是典型的“政策市场”。 政府常常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政策手段来规范股票市场的运行。 国内有关学者对1992年至2000年初上海股市异常波动进行了统计分析。例如,邹浩平、唐利民得出结论,政策因素是造成股市异常波动的首要因素,占46%。的总影响。 其次是市场因素占21%,扩张因素占17%,新闻因素占12%,其他因素占46%。 如果产能扩张也被视为政策因素,那么该因素的影响力上升至63%。 这说明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不仅频繁而且强大; 史东辉的实证研究得出,上海股市的波动由政策因素引起的约占60%。 同时,他将月度波动率与月度政策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当月出台的政策对当月股价波动有显着影响。 彭文平和肖继辉还建立了股市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模型,为股市政策如何引起股市波动提供了理论解释,同时还运用了事件分析的方法。 实证检验了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70%以上的股市政策引起了股市波动,并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市场进行了分析。 1991年至2001年2月A股综合指数显示:政策对股价指数波动影响显着。 平均来看,一次股市政策发布会导致短期日均股指超额收益为正常水平的1.671倍。 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股市政策可以引起股市短期的剧烈波动。
此外,国内相关学者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政策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邹浩平和唐利民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投资者和政府在股市中的成本和收益,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但在模型的实证检验过程中,模型部分参数的取值是根据经验确定的,缺乏科学性。 ; 乔桂明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讨论了股票市场中国家与投资者的互动过程,并详细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演化趋势。 但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他认为:投资者的行为是观察到政策引起市场变化后做出的后验判断。 政府根据投资者行为进行政策调整。 因此,由哪一方首先做出决定的问题存在逻辑缺陷; 林琼用图表分析方法认为过度行政导致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策博弈,但文章仅从理论上解释了政府政策为何影响股市。 没有分析政策对股市影响的过程。
本文认为,政策因素对股市的影响来自于政府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而股市的不稳定最终是两者博弈的结果。
2. 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论我国股市“政策市场”博弈的前提和假设
为了使后续分析能够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做出以下假设: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市的波动由政府G和投资者I之间的均衡博弈决定; 2.政府被视为理性的经济人。 相信政府每次出台政策都会充分考虑各种基础条件,在选择政策出台时机时也会充分考虑技术因素。 3、政府的决策目标是通过政策的最优选择,使维持股市健康稳定发展的成本最小化,同时从股市中获取税收,达到优化股市的目的。配置资源,服务经济发展。 投资者的决策目标是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形成最优的政策预期,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我国,主要希望通过短期股价上涨来获取套利利润。 4、关于信息对称问题,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可以采取主动行动。 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往往是不完整的。 5、“政策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各参与者的行动顺序是:在一定的市场水平上,政府观察投资者行为引起的市场趋势,进而决定是否出台政策以及采取何种政策。 投资者根据政策调整投资策略,对市场产生影响。 政府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程度,并确定下一步的政策调整策略。 游戏就这样不断地进行; 为了分析方便,将能够促进股市上涨的政策和市场上涨时政府保持沉默的态度统称为利好政策,将打压市场的政策和市场持续下跌时政府保持沉默的政策称为利好政策。负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