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汇率贬值能促进就业,汇率升值抑制就业

2024-04-29 07:03

总结: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开始实行市场供求关系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许多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不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R. Robert Mundell Mundell,2003)认为,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面临六大危害。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将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加就业压力。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增长势头虽好,但就业压力有增无减,高增长与高失业率现象并存。就业问题符合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否增加国内就业压力?如果是这样,这种影响会很大吗?影响的机制是什么?两者之间有长期相关性吗?短期效应的特征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来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引言。本文综述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大多表明,汇率贬值会促进就业的相应增加,而汇率升值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就业。研究还表明,汇率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因国家而异。中国的一些学者也研究了这个问题。研究结果支持汇率贬值可以促进就业,而汇率升值可以抑制就业的观点。

大多数对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走强将抑制就业。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本节对全文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总结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经济效应机制、就业的经济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定义为由该国与选定国家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或成本指标调整的名义有效汇率指数。本文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传统的汇率贬值理论认为,只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就可以提高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降低出口产品的国外价格。通过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进口和出口、国内生产和就业都将得到促进,而不会对国内价格施加上行压力。根据货币贬值分析,从长远来看,贬值对一个国家的产出和就业没有影响,贬值是中性的。除了扩张和中性影响外,折旧还可能产生收缩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果初始交易不平衡,贬值可能会产生收缩效应;除了导致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收入重新分配外,折旧还倾向于导致利润和工资之间的收入重新分配;如果一个国家对进口货物征收从价税,那么货币贬值就会产生收缩效应;由于贬值导致的投机性购买会对总需求产生收缩效应;折旧还具有偿债效应和实际平衡效应,导致收入和就业收缩。

因此,贬值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净效应取决于对效应的综合比较。就业理论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和发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近代西方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渐将这一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与微观经济基础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局部均衡分析逐渐扩展到一般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否认存在生产过剩和失业的长期危机。凯恩斯解释了需求不足和名义工资僵化等失业现象的存在和持续存在,但缺乏微观基础。“菲利普斯曲线”的新古典综合无力解释“滞胀”现象。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种以微观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理论。由此,就业理论逐渐向微观、纵深发展发展。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传导主要通过汇率的相对价格效应、汇率的收支效应和汇率的实际平衡效应来实现。它主要是通过对贸易部门就业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从微观上看,应对汇率变化的过程中存在时滞效应,厂家的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的刚性。第三部分是中国汇率和就业的长期趋势。本节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与中国整体就业的长期趋势和相关性。对人民币汇率长期趋势的分析表明,从1981年到1994年,人民币的名义汇率持续贬值,然后稳步上升。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_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_汇率变动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

但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并不一致。在实施计划中的双轨制和与美元挂钩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期间,人民币汇率没有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其实际升值。自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调外汇市场汇率接轨,人民币名义汇率向市场汇率靠拢,人民币实际汇率稳步上升。对中国就业长期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尽管就业人数在增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多年来一直在下降。第四部分是对汇率变化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本节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基于中国贸易部门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实证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贸易部门就业量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测量方法,建立了纠错模型。基本结论如下:(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不一致。从1981年到1994年,人民币的名义汇率持续贬值,然后稳步上升。自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汇率调整市场汇率接轨以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稳步上升。从1980-2005年我国整体就业数据来看,就业人数总体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就业增速一直在下降,表明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就业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工业产品产出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制成品实际出口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与我们的理论是一致的。人民币汇率通过价格变化影响产出和出口,然后企业调整实际支付的工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资(在这种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是反映外资的变量),最终影响就业的变化。(3)从人民币汇率与就业的长期均衡关系来看,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就业变化的净效应是收缩性的,反之,人民币贬值对就业具有扩张效应。(4)汇率短期变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导致就业人数发生变化。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与制造商决定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做出反应以调整其生产和投资的时间滞后有关。这证实了贬值理论中生产者价格产出调整过程的理论。(5)此外,从纠错模型来看,除人民币汇率变化外,产出、工资、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价格等其他变量对就业有显著影响。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全文,并指出了论文的缺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