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论述

2024-05-04 08:03

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王一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哪些值得关注的讨论?

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呈现高增长、就业稳定、物价低廉、国际收支平衡的态势。 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 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注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施金融体制改革。” 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硬道理。 这是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新的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实践和各国现代化一般规律而作出的全局性战略决策。 这一对性意义的重要判断,符合“发展才是硬道理”,与时俱进。 它不仅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也明确了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又如强调“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一些非经济政策有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与经济政策一样大。 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价,可以避免政策之间相互抵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经济增长中国_中国下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哪_中国经济增长所见

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如何适度加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出台更多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强”,体现了2024年宏观政策力度将适度加大。

我国仍有政策空间、有条件适度加大宏观经济政策。 从财政政策看,中央政府较低的债务水平为适度提高中央政府债务水平、安排适度赤字、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转移支付、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创造了条件。 从货币政策来看,我国物价水平较低,美联储停止加息的可能性很大,这也为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 逆周期调节的重点是对冲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跨周期调整更注重政策的滞后效应,注重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既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又要利用跨周期调节,避免政策力度过大带来的滞后影响,避免“泛滥”带来后期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把宏观经济政策与逆周期调节结合起来。只有跨周期调节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和长期发展。

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强,提高质量和效率。 我国财政政策仍有空间。 关键是用好政策空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政支持,包括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兴产业和配套企业。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 以扩大有效需求为重点,统筹使用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扩大有效社会投资。 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同时,还应考虑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货币政策要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的双重调节。 从总量上看,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 过去几年,每年新增贷款约20万亿元,社会融资增加超过30万亿元。 因此,在做好增量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盘活存量贷款,提高存量贷款的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方向。 结构上,要充分发挥结构性工具作用,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营小微企业、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2024年中国经济将出现许多新的增长点,包括科技创新激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增量,城市功能和城市功能完善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有增长空间,绿色转型带来新增长动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在2024年实现5%的增长。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