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境外价格采集分析中心
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持续蔓延、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 7月中旬之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并创出新高。 7月中旬以来,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流动性严重萎缩。 投机资金大量撤离商品市场。 大宗商品价格结束了单边上涨势头,短期内快速大幅下跌。
一、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基本面发生根本变化
2007年7月后,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逐渐显现。 2008年以后,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 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显现,主要国家资本市场暴跌。 10月份俄罗斯股市大幅下跌。 一日暴跌50%,美、英、日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也出现连续大幅下跌。 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严重损害投资者信心,改变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基本面,成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首先,投机资金退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 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短缺,加上市场对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下降的预期,各国投机资金纷纷撤离国际原油、金属和农产品期货市场。 投机资金的退出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将主要由供需基本面决定,这改变了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由投机因素决定的市场格局。 英国巴克莱资本月报指出,今年第三季度,约600亿美元资金流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市场总交易规模从2700亿美元降至2100亿美元。 ,这是自 2003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其次,全球经济放缓将导致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降。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 欧洲和亚洲制造业萎缩以及美国消费需求下降将导致全球能源、金属和食品需求大幅下降。 Global Insight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为3%,比此前预期低0.2个百分点,明年将进一步降至2.8%。 世界经济老大美国的经济前景更不容乐观。 相关机构预测,今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萎缩,全年经济增速预计降至1.3%,明年将进一步降至0.8%。 欧洲各国经济增长普遍放缓。 德国二季度经济增速为-2%,法国和意大利也出现大幅下滑,西班牙和英国则接近于零增长。 英国财政大臣近日公开承认,英国经济正处于六十年来的最低点,未来情况还会更糟。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将导致未来石油、金属、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降。 短期内,除黄金外,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呈现整体下跌趋势; 中长期来看,国际大宗商品牛市基本结束,投机因素逐渐减少,其价格将在大幅下调后由供需基本面决定。
2、国际能源价格先涨后跌,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加大。
石油价格是全球经济的风向标。 今年以来,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它们先是持续上涨,然后大幅下跌。 这不仅是推动上半年各国通胀率上升的深层次因素,也导致近期一些国家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主要原因。
今年7月之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 2月19日,WTI原油期货价格历史上首次收于100美元上方,随后继续创出历史新高。 7月3日收盘价达到每桶145.29美元,创历史新高。 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近期回落、暴跌。 11月3日跌至每桶64.48美元,较历史高位下跌近60%。
近期,多家机构预测,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将主要受需求因素影响。 国际能源署10月10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可能降至15年来最低水平,2009年增速可能同样低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石油日的消费量增长预期下调至0.5%,这意味着增加40万桶,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2009年的增长可能仅为0.8%。 受需求下降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回到本次上涨周期的起点,即2006年底的50美元/桶左右。
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与石油价格走势基本相似。 今年2月,受冰雪灾害、澳大利亚洪水、南非停电等因素影响,国际煤价两周内上涨34%,并在随后几个月持续上涨。 7月份,月度价格达到每吨184.51美元。 最高记录。 随后,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导致需求快速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国际煤炭价格开始下跌。 10月31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离岸价跌破100美元/吨大关,跌至96美元/吨,较一周前(10月24日)进一步下跌10美元,环比下跌10美元/吨。单周下降9.4%。 较 7 月份的峰值下跌 50%。 与此同时,全球航运市场也处于持续下滑的态势。 10月31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跌至885点,较一周前(10月23日)的1149点下跌23%。 海运费的大幅减少将进一步压低国际煤炭价格,市场普遍预计国际煤炭价格短期内将继续下跌。
三、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有所缓解,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近年来,各国生物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国际油价与农产品价格联动性日益增强。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去年以来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2008年增速加快,稻米、小麦、大豆、玉米、植物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创出历史新高。 近期,随着投机资金大规模撤离、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后需求大幅下降,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也从高位回落,还有空间。以便进一步下降。
以大米为例。 今年年初,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5月创下历史纪录后,一路下跌。 目前跌幅已超过30%。 国际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缓解。 近期,泰国大米出口大幅增加,印度政府也在考虑解除大米出口禁令。 与此同时,尼日利亚、菲律宾等国大米需求大幅下降,国际大米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
当前,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供需紧张局面得到根本缓解。 一方面,由于国际油价高位回落,各国生物能源政策或将调整。 尤其是欧洲经济衰退后,其主导的生物能源战略可能被迫终止,这将大幅减少全球农产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世界农业产量和库存将增加。 美国农业部预计,2008年美国大豆产量为29.83亿蒲式耳,2008/09年度大豆最终库存为2.2亿蒲式耳; 玉米产量为122亿蒲式耳,2008/09年度玉米最终库存为11.54亿蒲式耳。 最终小麦库存为6.01亿蒲式耳。 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还上调了对全球小麦产量和库存的预测。 全球小麦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6.802亿吨,高于9月份预测的6.763亿吨; 全球小麦最终库存预计将达到1.444亿吨,高于9月份预期的1.399亿吨。
总体来看,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已回落至本次牛市开始前的水平,且未来随着市场供应量的增加,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