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8月猪肉价格明显上涨百姓觉得“菜篮子”沉了

2024-05-24 06:03

什么原因使2024年猪肉价格上涨_2020年猪肉为什么上涨_2021年猪肉涨价的真实原因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明显,一些群众感觉自己的“菜篮子”变重了。据商务部统计,8月份,全国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9.58元,同比上涨47.8%。

猪肉价格既关乎消费者的“小账”,也关乎经济运行的“大账”。群众餐桌上的肉有保障吗?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恢复生猪生产?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如何?

2020年猪肉为什么上涨_2021年猪肉涨价的真实原因_什么原因使2024年猪肉价格上涨

猪肉价格为何上涨?

非洲猪瘟疫情与生猪周期叠加是主要原因,集中打出“组合拳”,保供应、稳价格。

傍晚,正是超市营业高峰期,黑龙江哈尔滨一家超市里人头攒动,但是猪肉摊却有些冷清。

“22元一斤,比以前贵了。”市民吴女士一边挑选里脊肉一边对记者说道。随后,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的几家超市,发现猪肉制品价格都比较高,而且几乎没有折扣。

据“北京农产品市场晴雨表”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显示,8月10日,猪肉批发均价在每斤12元左右,9月2日达到每斤16元左右。“这段时间,猪肉价格一直高位运行。”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部长刘彤说。

猪肉价格为何上涨?“主要原因是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紧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主任叶兴庆表示,一些养殖主体市场预期不稳定,未能及时补栏,导致生猪存栏量下降。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证实了这一判断,7月份,全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下降32.2%,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场生猪屠宰量1730.34万头,同比下降11.3%。

此轮猪肉价格上涨,也受到周期性因素影响。农业农村部市场和信息化司运行调控处处长赵卓表示,去年年中,猪肉价格跌至周期性低点,随后猪肉价格开始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可以说,疫情和“猪周期”共同推动了价格上涨。

猪肉供应紧张,价格上涨,老百姓还能保证碗里有肉吃吗?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内,目前部分屠宰场冻猪肉库存较高,鲜冻猪肉进口增长较快,加之中央和地方储备调节能力增强,有利于促进中秋、国庆节期间市场猪肉均衡供应,消费者不用担心节假日买不到肉。

长远看,为确保猪肉长期稳定供应,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稳定市场。一方面,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目前大部分省份疫区已按规定解除,生猪生产调运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加快调动生猪养殖主体积极性,恢复生猪产能。政策“组合拳”集中发力,猪肉市场总体平稳,市场肉类供应有保障。

2020年猪肉为什么上涨_2021年猪肉涨价的真实原因_什么原因使2024年猪肉价格上涨

市场供应是否稳定?

增加进口、开发替代品、发放临时补贴,既能保证市场供应,又能使老百姓买得起饭。

生猪从补库、销售到形成供给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人担心短期内如何保证市场稳定?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监测信息处处长辛国昌表示,市场供需缺口很难弥补,但从肉类总体供给来看,考虑到进口量增加、替代生产快速发展等因素,老百姓碗里不会缺肉。

猪肉进口增加。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上半年猪肉进口81.9万吨,增长26.4%。预计全年进口增量将超过60万吨。

代加工生产发展迅速。目前,猪肉代加工产量增长明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禽肉、牛肉、羊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6%、2.4%和1.5%。“特别是禽肉生产周期短,产能高,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起到调节过剩和短缺的作用。”辛国昌说。

“猪肉价格高企会分流一部分需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猪肉消费需求下降,监测显示,1-6月农贸市场猪肉消费量同比下降12%,预计全年猪肉需求下降10%左右。

除了保障供给,各地各部门还在流通、市场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了有力举措。畅流通——自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对依法运输种猪、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维秩序——有关部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分子,严厉打击囤积居奇、串通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保民生——多地启动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资金约24亿元。

有人士担心,猪肉价格上涨,是否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大幅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59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称,猪肉在CPI篮子中的权重在下降,价格上涨不会完全传导至CPI。目前,市场各类产品供给总体充足,居民食品消费日益多元化,价格平稳运行基础扎实。

2021年猪肉涨价的真实原因_2020年猪肉为什么上涨_什么原因使2024年猪肉价格上涨

产能如何恢复?

精准解决养殖问题,确保有钱、有地养猪,逐步恢复生猪养殖。

这几天,位于四川绵阳安州区清泉镇金泉村的金泉养殖有限公司忙碌起来,物品、人员消毒通道、废水处理区等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区里给养殖场提供了不少财政优惠政策,我们正在努力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增强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负责人肖太军说。作为安州区规模最大的养殖场之一,该公司目前存栏生猪1200余头,其中母猪180余头,生产订单稳定。

农户、企业信心逐步恢复的背后,是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尽快恢复生猪养殖,是稳定猪价的根本途径。”李国祥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市场主体生产信心不足,遇到土地、资金等困难。地方政府和部门正采取精准措施,推动复工复产。

多措并举提振信心,化解养猪恐慌。农业农村部提出加快发放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贴资金,尽快将补贴资金兑现到养殖场(户)。四川省实行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充分考虑养殖主体在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因素。江西省全面启动生猪生产复工增收行动计划,增加生猪存栏规模。

“在恢复产能的同时,不能忽视非洲猪瘟防控。”辛国昌介绍,我们将继续加强各环节风险管控,坚持监测排查和日报制度,20个部门建立了完备的联防联控机制。

提供土地保障,破解“养猪无地”难题。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要求合理安排养猪用地空间,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允许使用一般耕地养殖生猪,养殖用地不实行占地补偿平衡。

真金白银扶持破解“养猪没钱”难题。中央决定进一步完善种猪场、规模化养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加大生猪大县调出奖励力度,临时提高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覆盖率。

“从长远看,要进一步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叶兴庆说,要推行标准化生产,促进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生猪养殖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发展全产业链,推动由“运猪”向“运肉”转变。

“优惠政策的落实和市场价格的高企,激发了农户补栏生猪的积极性,生猪存栏量逐步回升,后市看好。但生猪生产周期较长,全面恢复供给还需要一段时间,需要耐心等待。”叶兴庆说。

专家分析,从季节来看,疫情一般在4月至7月处于高峰期,9月以后进入相对平稳期,这为恢复生猪产能创造了条件。辛国昌介绍,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生猪生产有望逐步恢复,猪价也将逐步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