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天快来了
编辑 | 温志远
相关概念定义
经济学中最早出现的杠杆是企业的财务杠杆。
这是由于流程中存在固定成本造成的。
财务杠杆是指企业某些财务指标的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其他相关财务指标发生较大变化的能力,可以用来衡量经营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其债务风险。
财务杠杆的含义与财务杠杆相似,也是衡量负债程度的指标。
微观经济的财务杠杆,一般用计算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或负债与自有资本的比率等指标来衡量。
例如,可以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股东权益的比率来衡量金融杠杆的高低,而从宏观角度看,宏观金融杠杆应该用整个经济体的负债程度来衡量。
2. 宏观金融杠杆波动率概念界定
通常,在金融市场中提到波动性时,都是与资产价格相关的,通过计算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我们可以简单衡量持有该资产的风险水平。
一般来说,随着资产价格波动性的增加,持有该资产的最终回报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
3.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
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各种形式的创新,既包括新技术的研发,也包括现有技术的应用创新。
熊彼特曾指出,技术创新是在原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技术创新是对原有生产函数的创造和改进,它不仅可以改变成本函数,还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函数、新的生产路径,从而达到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有的学者认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如果没有参与市场活动,就不能称为创新。
此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延伸了其商业内涵,技术创新通过更新原有的技术,产生更多的新产品,赋予其更高的商业价值。
根据现有文献,技术创新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从研发投入的角度考虑,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技术创新,微观上用企业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或总资产的比率来表示。
从宏观角度看,整个经济的研发投入强度是用研发经费/GDP来衡量的。
衡量技术创新的第二个常用指标是考虑创新产出,以专利申请数量或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在研究微观企业时,也经常用研发支出的存在来衡量技术创新水平,因为整个经济体的研发创新是整个经济体中微观个体研发创新的集聚。
因此,单纯以研发支出的存在来衡量一个宏观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是困难的。
理论分析
1. 宏观金融杠杆波动与技术创新
宏观经济的技术创新行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企业等营利性微观经济体为实现自身发展和利润目标而进行的技术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等非营利性微观经济主体,为了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福利水平而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
但二者并不能截然分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资助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可以在企业层面开展。
因此,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总和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整个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
企业资金和政府资金都能够有效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政策层面的资助还能带动其他微观经济体投入创新活动。
但不同资金投入方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从企业角度看,宏观金融杠杆的波动会对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产生三方面的影响。
一是宏观金融杠杆的波动性加大,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信贷供给不稳定。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银行信贷供给不稳定,导致企业融资来源不稳定。
在探究银行信贷、信贷紧缩与企业研发的关系时认为,企业研发需要持续稳定的融资支持,而缺乏稳定的外部融资来源是中国企业创新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不同企业对信贷紧缩的反应也不同,受影响较严重的企业可能会暂停研发。
由此可见,若财务杠杆波动性加大,信贷收紧,企业可能会选择减少研发支出,以维持日常经营的稳定。
第二个方面是宏观金融杠杆过大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放缓,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
这又会降低公司的当期利润,从而导致公司内部可用于创新活动的资金减少,进而抑制创新活动。
第三方面是宏观金融杠杆过度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当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时,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造成企业可用作抵押的资产价格下降,进而影响其在银行等信贷机构的融资活动,减少企业可获得的外部融资,从而抑制创新活动。
因此,从盈利企业自发行为的角度看,理论上宏观财务杠杆的波动性加大会通过信用渠道传导至企业层面,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现金流。
企业将减少技术创新活动以维持日常运营资金需求。
虽然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总和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整个经济的技术创新水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仍然存在着政府主导的非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政府可以通过组织科研项目等方式直接参与技术创新。
还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直接向企业提供研发资金等方式,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从政府角度看,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首要动力,从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看,政府希望加大科技创新活动,推动产业升级。
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可能对技术创新产生的负面影响,政府一方面会通过加大政府主导的技术创新,增加整个经济的创新活动。
另一方面,当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补贴、资金支持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活动。
从政府角度看,加大研发投入对于整个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在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倾向于加大科技创新活动。
综合以上分析,当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加大时,整个经济体研发支出的变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分析探究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加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2.市场化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影响
从理论分析角度看,整个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既涉及企业,也涉及政府作为投入主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企业层面,宏观金融杠杆波动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倾向于减少技术创新活动。但在政府层面,从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加剧的影响,仍然希望加大研发投入,引领产业升级。
因此,当宏观金融杠杆波动加大时,在双方不同影响下,将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技术创新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研究。
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越高的经济体,微型企业的研发活动越自发。
由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拥有更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更高的开放程度,当宏观金融杠杆的波动性加大时,企业自发减少技术创新的效果可能大于政府主导增加研发支出的效果。
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市场尚未充分发育,金融市场的服务功能还未能充分释放,技术创新更多地依赖政府主导,缺乏企业自主权。
因此,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在面对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上升时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反应不同,而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中,宏观金融杠杆波动性上升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