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政策调整是合理退出,人民币汇率仍以波动弹性为主

2024-07-13 12:02

详解“推拉绳”的非对称机制——对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调整的理解

华创宏观经济张宇团队

2020/10/12 08:07

华创宏观张宇团队认为,此次政策更像是对此前逆周期趋势的合理退出,而非刻意干预升值,虽然政策调整的情绪影响必然存在,但当前人民币汇率本身仍以波动弹性为主。

10月10日星期六,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下调至0。

在华创宏观张宇团队看来,本次调整是顺应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的合理退出,未来汇率本身依然会以波动弹性为主。

团队对央行此举有何进一步理解?详情如下:

1、远期售汇业务风险准备金如何调整?

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是央行在811汇改后开创的新工具,纳入宏观审慎框架,是央行向代客进行远期售汇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收取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其本质是通过增加或减少银行交易成本来间接规范结售汇行为,具有推绳和拉绳的特点。换言之,提高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拉绳,能直接有效应对贬值压力、释放预期;反之,减持、退出是推绳,不能直接有效应对升值压力。

(二)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调整了几次?

总共经历过四次调整,分别是:2015年8月31日,为应对贬值压力,风险准备金由0%上调至20%;2017年9月8日,升值期间撤回至0%;2018年8月6日,中美关系恶化,贬值压力再度出现,风险准备金再次上调至20%;2020年10月10日,汇率重回升值,再次撤回至0%。

3.远期售汇与即期售汇之间的衔接是什么?

从微观实例分析银行向企业售汇的具体操作:

提高准备金率时:若央行向银行收取远期售汇合约风险准备金→银行中部分美元被占用,贷款利率产生损失→银行售汇成本增加→银行必然(注意这里是必然)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企业→企业购汇成本增加→远期售汇合约减少→银行减少即期购汇平仓→即期人民币贬值压力缓解。

降低准备金率时:如果央行降低银行远期售汇合约的风险准备金要求→银行这方面的成本减少→可能(注意这里是可能)转嫁给企业→企业远期购汇需求增加→银行增加即期购汇平仓→即期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

但二者的区别及所谓推拉绳的非对称性体现在,银行成本的增加必然会转嫁给企业,因此提高准备金率应对贬值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拉绳”;但银行成本的降低是否会转嫁给企业具有不确定性,更多地取决于当时结售汇的供求状况,因此降低准备金率应对升值压力则是难度更大的“推绳”。

提供了详细示例:

我们首先以无准备金政策的小微企业为例,具体分析远期兑付与现货、掉期之间的联动关系。

首先,在企业方面,假设企业因自身业务需要,一年后有对外支付业务,为保证汇率锁定,与银行签订了一份合同金额为100亿美元的远期售汇合同,约定一年后按一定价格购入100亿美元。

其次,在银行方面,为了应对这笔业务的风险敞口,银行将在现货市场买入100亿美元,并在掉期市场卖出/买入一份掉期合约(在现货市场卖出一美元+在远期市场买入一美元的合约组合)。

总结一下,对于银行来说,当期银行按照即期汇率买入100亿美元,然后卖出,没有任何风险敞口。一年后,银行通过掉期以固定汇率买入100亿美元,当期按照约定的价格卖给企业100亿美元,同样没有任何风险。这就是银行不留任何风险敞口的业务运作模式。

一旦央行决定对银行外汇销售征收风险准备金:

首先,在银行端,为了平掉远期合约的敞口,银行需要购买100亿美元的即期业务,需要收取20亿美元的保证金,并支付给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来说,这部分损失就是20亿美元的借贷成本,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不支付利息,大概是46bps(0.3%美元借贷成本*0.2保证金比例*67800左右现行基点汇率=46个基点左右)。在企业端,就像政府对企业征税一样,银行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客户,增加企业购汇成本可以暂时减少企业对远期购汇的需求量。

其次,由于基础企业端远期购汇需求下降,银行卖出/买入掉期也将减少,掉期点位将出现下行趋势,若即期汇率保持不变,则远期合约人民币将向升值方向转变。

注2:掉期产品的供需关系为卖出/买入和买入/卖出两个方向,卖出/买入越多,掉期点越向上,若即期汇率不变,则人民币远期合约贬值;买入/卖出越多,掉期点越向下,若即期汇率不变,则远期合约人民币贬值压力减轻。

现在央行决定取消风险准备金:那么就是和上面的相反的逻辑,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强调推绳子和拉绳子的不对称性。

4. 对银行成本有何影响?

对银行成本的影响大概是46个pips(0.3%美元借贷成本*0.2保证金比例*67800左右现行汇率基点=46个pips左右,其中46个pips对应的是汇率基点,而不是利率基点)。也就是说,取消20%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之后,意味着银行重新获得了46个pips的美元借贷收益,成本是降低了。在2018年8月6日,因为当时美元借贷利率高达3%左右,所以当时增加风险准备金对银行成本的影响大概是400个pips左右。而目前因为美元借贷利率较低,只有46个pips的差别,也就是说政策本身对银行成本的影响并不大。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节省的幅度不会很高,因此从边际影响来看,不会显著影响企业结售汇成本和行为。

(五)央行此举目的是什么?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政策意图更像是对此前逆周期调控的合理退出。

其次,通过回顾市场,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一工具只在短期内对市场情绪有效,而无法改变长期趋势。汇率的长期走势还是由中美利差和基本面决定的。2015年、2018年两次加息,均未能阻挡汇率贬值的趋势,仅对月度交易情绪产生显著影响。

最后,这个政策不是为了干预升值,而且仅以46pips干预升值似乎力度不够。

6.如何查看短期汇率?

政策调整的情绪影响必然存在,至少给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人民币足够强势,逆周期政策可以完全退出。预计下周开盘人民币汇率短期可能大幅走弱,但当前人民币汇率本身还是以波动弹性为主,央行已经退出逆周期因子数月。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在美元,美元的关键在欧美相对走势和全球不确定性。受大选、总统疫情以及随后的权力交接等不确定性影响,美元接近短期贬值底部或迎来为期三个月的美元波动反弹,人民币短期内也有可能迎来为期三个月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