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加强风险监测,防止过度投机,引导资本规范运作

2024-07-25 06:02

【大河财立方讯】9月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表示,要强化风险监测分析和预研预判,继续加强输入性、结构性风险研判,重点对重要农产品、基础能源、战略矿产等相关产品进行全球跟踪分析,加强高频交易等新型交易行为监管,加强期现货联动监管,坚决防止过度投机,引导资金在期货市场规范运作。

要高度重视舆情管理,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地方政府、现货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大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的宣传推介,让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期货行业分析人士、研究专家要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正面发声,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预期。

以下为全文: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升服务能力,坚定走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发展道路——方星海副会长在中国期货业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同事、各位来宾:

早上好家伙!

今天,中国期货业协会召开第六次会员大会,审议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新一届理事会,共商期货行业发展蓝图。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各位行业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以中国特色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期货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对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想就贯彻落实期货与衍生品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这个主题,谈一些我的理解和体会。

一、我国期货市场取得积极成效

五年来,期货行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的重要指示精神,锐意进取、坚持正道、开拓创新,期货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市场结构、市场功能、行业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初步走出了一条立足国情、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发展道路。

1.市场结构明显改善

产品体系不断丰富。截至2023年8月底,我国累计上市期货期权产品121只,较2018年末的61只增长一倍。在产品结构上,由过去以商品期货产品为主,转变为商品金融与期货期权并举。在产品覆盖上,全面覆盖农业和工业产业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特别是依托我国产业链完整特点,探索上市与我国完整工业体系相匹配的PTA、燃料油、塑料等重要产业链中间产品期货产品。上个月,欧洲集装箱航运指数成功上市,填补了我国商品期货领域的一项空白。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期货市场总成交量67.7亿手,成交金额53.49万亿元,分别较2018年增长123%和154%。今年上半年,全市场成交量、持仓量保持明显增长趋势。8月初,我国期货市场总资金突破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快速成长的期货市场正逐步适应我国作为全球交易大国和超大规模市场的规模所带来的风险管理需求。

交易者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占全市场交易量的46.3%,较2018年同期上升25.6个百分点。今年6月末,全市场机构投资者持仓和客户权益占比分别为70.3%和70.9%,较2018年末上升20.6个百分点和15.9个百分点。其中,产业客户参与度稳步提升,6月末产业客户持仓占比提升至31.5%,A股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参与率由2013年的6.5%提升至22.9%。

2. 市场有效运作

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期货市场直接对接实物现货市场,与实体企业当期及未来生产经营息息相关,期货市场一点也不“虚拟”,其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比其他金融业态更加紧密。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面临多重压力。压力之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更加凸显。根据最新的期货产品功能评估,目前期货市场期现价相关度超过90%的品种有40个,铜、玉米、棉花、黄豆一号等品种期现价相关度超过95%。 2021年至今,期货风险管理公司通过期货和现货业务累计服务实体企业8.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5.7万家,上市公司7524家。面对国际原油“负油价”、伦镍暴涨等极端市场行情,我国期货市场成功应对输入性风险。在风险防控方面,这两件事彰显了我国期货市场制度安排的独特优势。期货市场各类客户的价格信号、成交持仓比、买卖走势等信息成为宏观和行业管理部门研判经济形势、监测金融和产业风险的重要参考,有效助力实现经济、产业和宏观调控目标。自2020年5月起,中央电视台定期播报期货市场交易数据,成为疫情防控期和经济恢复期促进稳定预期和信心的重要数据。 近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不断加强对期货功能的宣传报道。

服务保供给、稳价格总目标。2021年以来,面对铁矿石、玉米、大豆、生猪、棉花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证监会密切关注相关品种运行情况,提前评估风险,依法依规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有效控制了风险,保持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活力。在本轮生猪周期中,生猪期货帮助生猪养殖企业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合理安排产能、合理安排营销计划,从而稳定了市场供给。

“保险+期货”有效服务中小农户。立足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发挥期货专业优势,助力管理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五年来,期货行业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253个,保现货总值1334.6亿元,覆盖全国31个省1220个县(市),惠及农户530多万,农业合作社3006家,家庭农场1433家,农业企业2325家,实现赔付42.5亿元,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贡献了期货的力量。

(三)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期货公司是连接期货市场各主体的核心中介机构,是期货市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随着期货市场结构的优化和功能的强化,期货公司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奠定了由交易通道服务向期货功能服务、由被动风险管理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型升级的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我国期货公司总资产近1.7万亿元,净资产1841.7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401.6亿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230.6%、67.3%和53.4%。2022年,前20家期货公司净资产、净利润分别占行业的52.1%和88.9%。分类评价中,A类以上优质公司54家,占比超过36%,比2018年上升11个百分点。一线公司规模扩大,一批龙头公司脱颖而出。

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多层次期货中介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以期货经纪、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为主导的业务模式初步建立,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期货特色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模式。2021年至今,期货公司通过仓单服务业务累计为实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434.7亿元,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通过期现结合的基差交易业务累计实现购销额1.3万亿元,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锁定利润,增强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通过持权交易业务累计实现现货购销额138.44亿元,通过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增加名义本金5.2万亿元对冲风险,帮助企业降成本、管库存、增利润。

期货公司双向开放稳步推进,我国期货公司已设立19家境外子公司,其中18家设在香港,1家设在新加坡。同时,批准2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期货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跨境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依法治国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货及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填补了《基本法》20多年来在该领域的空白,从法律层面解决了期货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明确了市场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期货及衍生品法》,按照“成熟一批、及时修改一批”的原则,有序开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工作,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基础制度日臻完善。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市场运行质量、配套制度和规则、交易者结构、价格影响力、机构服务能力等都有待提升。

二、深刻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的本质内涵

证监会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努力把资本市场的一般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从我国期货市场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推出了中国特色期货产品。立足农业大国国情,上市红枣、苹果、花生等特色品种,更好服务三农。立足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上市PTA等中间产品和不锈钢等终端产品期货,助力增强产业链韧性。二是构建了中国特色期货监管体系。 证监会建立了由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监测、期货业协会组成的“五位一体”协同监管机制。证监会以期货部为主体发挥指挥中心作用,派出机构发挥机构端一线监管作用,期货交易所发挥市场端一线监管作用,中国期货监测发挥数据中心和监测平台作用,期货业协会发挥自律监管作用。机制成立以来,运行平稳,各方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阻断市场风险蔓延。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风险控制体系。 按照严控风险的监管理念,建立健全期货市场风险控制和市场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了与国际惯例基本接轨、适应国情和市场状况的风险控制和监管体系,包括:严格准入,实行统一实名制开户制度和一账一码穿透式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市场操纵,建立了独立的全市场监测监视系统;防范中介机构风险,建立了以净资本监控和分类监管为核心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建立了保证金保证金监控制度和期货投资者保护基金。四是创新中国特色商业模式。创新并稳步拓展“保险+期货”模式,通过期货市场分散农产品市场风险,在众多参与主体之间分担风险,为构建农业补贴、农产品期货、农业保险联动机制作出有益探索。 推动期货与现货市场融合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通过设立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创新开展仓单服务、基差交易、权证交易、场外衍生品等风险管理业务,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实践充分证明,立足国情和市场状况设计的相关体制机制是行之有效的。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三大功能不断强化,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和价格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要认真总结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期货市场规律和实践的认识,坚持自信自立、坚守诚信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于实体经济需要,成长于实体经济发展。我们要更好发挥期货市场作用,抓住大力培育产业客户这个关键,进一步丰富贴近实体经济的期货及衍生品,切实增强期货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期货在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中小企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第二,要坚持体现市场一般规律与国情、市场实际有机结合。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所谓“现代”,是指期货市场的客观规律和成熟市场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包括完善的基础制度、监管体系、法律保障、开放环境,以及合理的市场结构、稳定的市场预期等。但在把握和追赶这一“现代”潮流中,不能有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而要注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点和政策走向。我国期货市场诞生不过30余年,但在“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方面,已经作出许多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发展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扎实推进期货市场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三是要坚守风险底线。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防范重大风险这条生命线,这已被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期货市场既是管理风险的场所,也是风险的聚集地。期货交易机制的特点决定了期货领域风险防控的标准和要求必须高于其他金融领域。过去我们在市场监管上走了弯路,付出了成本和代价。目前,我国期货市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得益于我们不断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框架。我们要倍加珍惜市场发展成果,坚持“硬制度”和“软文化”双管齐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期货与衍生品法》,不断完善配套监管规则,弘扬先进行业文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是要坚持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大局。我国期货市场除了发挥基础性经济功能外,还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政策的重任,这也是期货市场政治性、民本性的集中体现。保供给、稳价格,是增进民生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现实需要。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强化期货市场服务供给、稳价格的功能,特别是服务重要基础产品供给安全。

三、开创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正处于疫后恢复发展时期。服务稳增长大局、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期货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期货行业根本大法《期货及衍生品法》,严格遵纪守法、依法治市,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积极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接下来,我谈一下关于推动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服务稳定增长总目标

一是市场要稳。以市场稳定保障市场平稳运行、促进功能完善。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和预研预判,继续加强输入性、结构性风险研判,重点对重要农产品、基础能源、战略矿产等相关产品进行全球跟踪分析。加强高频交易等新型交易行为监管,加强期货现货联动监管,坚决防止过度投机,引导资金在期货市场规范运作。

二是功能要完善。重点要通过“三个优化”实现“一个完善”,即:优化产品规则,坚持贴近实体经济和产业需求的基本原则,真正形成与实体产业相适应的产品标的、合约规则、交割机制等。优化交易者结构,丰富期货市场参与主体,特别是加大产业客户培育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核算等配套规则,强化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上中下游企业广泛参与。优化市场运行,完善市场监管,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确保市场在数量合理增长和质量有效提升之间保持合理平衡。通过“三个优化”,进一步丰富期货价格体系和展示维度,提高价格信息质量,促进期货价格广泛应用,增强价格影响力。

三是舆情要稳定。树立社会公众对期货市场的正确认识,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早些年期货行业的风险事件给社会公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期货市场的负面评论仍时有出现。要充分重视舆情管理,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地方政府、现货管理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大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案例的宣传推介,让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认识到期货市场的积极作用。期货行业分析师、研究专家要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正面发声,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预期。

(二)突出专业能力,加快建设高素质期货经营机构和行业队伍

期货经营机构的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货市场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期货公司数量不少,总数超过150家,但整体实力与国内外金融业相比还比较弱,服务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期货与衍生品法》的颁布实施,为期货公司拓宽了业务空间。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新发展、新作为。

一是找准定位。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满足交易者特别是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持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着力提升以定价能力和交易能力为核心的竞争能力,为各类主体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

二是要强化专业化。专业化是金融服务机构生存之本。期货公司要坚持和强化在期货及衍生品领域的专业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价格问题解决、综合金融服务等专业解决方案,树立价格风险管理者、市场流动性提供者、居民财富管理者的专业形象,以交易者利益为导向,完善完整服务链条,努力实现服务能力与盈利水平同步提升。

三是强化服务。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是连接实体经济、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的重要载体。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行业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产业客户的经验,这是其他金融中介机构所不具备的,也是广大产业企业急需的。希望行业机构能够适应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牢牢把握自身优势和长处,主动对标风险管理公司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主业,深化专业化,树立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期货行业优质标杆企业。

第四,我们必须坚持底线,而风险控制能力一直是对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期货公司必须进行创新和发展,并遵守风险的底线,并且我们必须在整个过程中遵守稳定的发展,我们必须遵守稳定的发展。精神指导和文化指导,强调员工培训,专业资格考试和高级管理资格评估中职业道德教育的重量,并有意识地维护和提高行业的声誉。

(iii)强调汉语特征并将行业治理体系提升到新的水平

首先,我们必须改善产品和服务系统。

其次,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基本系统。

第三,我们必须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在非法和不规则的活动上,坚决遏制浮躁和投机性氛围的增长,并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期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期货行业协会遵守“自律,服务和传播”的功能定位,并积极地在促进标准化,有序和创新的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质量的发展。 其次,有必要积极发挥补充,平衡和预防,升级和改善业务运营风险监控和在线机构的在线检查系统,促进从业者团队的建设以及行业文化的建设,加强行业客户的服务和培养未来行业。监管管理,并促进期货行业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新进展。

尊敬的同事,同事和客人:上周在中国国际服务的讲话中,XI Jinping呼吁“放松服务行业的市场,从而促进服务跨境贸易的过程……稳步扩大机构的开放式,这是贸易行业。党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的领导,彻底研究和实施该党第20大国会的精神,抓住机遇,基于时代和国家状况,遵循趋势,采取主动性,积极地促进期货市场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为现代期货市场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会议取得巨大的成功!

Editor: Liu Anqi | Proofreader: Li Jinyu | Reviewer: Li Zhen | Supervisor: Wan Ju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