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过后,市场小麦主流价格涨至1.45元/斤左右;进入3月份之后,小麦市场弱势盘整,主流价格一度跌至1.35元/斤左右;3月底,价格再次上涨,截至清明节,市场小麦主流价格触及1.4元/斤左右。节后,价格再次下跌。在本文最后,我们将对未来小麦价格的走势进行分析。在此之前,我们先谈谈对目前国内小麦市场的理解,这可能比关注某一时点价格的涨跌更有价值。
2024年一季度小麦价格的表现较好地说明了近年来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特点。随着小麦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小麦市场过去阶段性特征不再明显,取而代之的是“大”而频繁的价格波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需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当前小麦市场的研究和认识,以便更好地判断价格走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1.总体来看,国内小麦市场安全系数较高
虽然近年来小麦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但这里说的“幅度”是相对于过去政策性市场下的价格变动而言的。实际上,所经历的价格波动都在政府认定的合理范围内。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有利于保障国内小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在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背景下,小麦价格并不具备暴涨暴跌的基础。一方面,小麦价格的下行趋势有国家市场扶持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如果小麦价格涨幅超过合理范围,政府可以动用更多的国内外资源进行调控,国内产量稳定,储备充足,目前国际市场小麦供应量较大,按需进口。
因此,从事当前国内小麦操作总体安全系数较高,但与过去相比,在小麦市场化程度更高的背景下,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这对市场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加强对形势变化的研究,避免投机、从众和经验主义,理性务实操作。
2.影响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长期特征
在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背景下,小麦价格的长期走势必须密切关注小麦供需基本面的变化。
1.预计国内小麦市场供应稳定
第一,近5年来我国小麦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35亿吨左右。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粮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内粮食安全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小麦年产量将稳定维持在1.35亿吨左右;第二,我国仍有近3700万吨的小麦库存可以供应市场。同时,当前全球小麦供需较为宽松,进口小麦具有性价比优势,适度进口足以弥补国内优质小麦供应不足。
2. 国内小麦市场需求预计将减弱
国产小麦主要用于食用和饲料消费,是民生基础刚性消费品,总需求受人口因素影响大于居民收入。2022年我国人口比2021年减少85万,为近几十年来首次下降,2023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208万。同时,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14.2%,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2年上升至14.9%。根据友和人口研究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一方面,如果我国维持现有生育率,到2030年中国人口将降至13.74亿,2050年降至12.30亿; 另一方面,中国老龄化速度和规模史无前例,预计2030年左右将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老龄社会,随后继续快速上升至2060年36.8%左右。
因此,如果人口基数下降预期和老龄化加剧趋势不能扭转,将直接导致小麦粮食总需求和饲料消费的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供给稳、需求弱的预期会逐步导致小麦市场价格进入下行调整通道,但并不一定会导致小麦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因为在供给强、需求弱的持续情况下,政策和市场机制都会引导小麦供给结构调整,从而促进价格在合理区间波动。
3.影响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短期特征
受长期供需形势影响,若需求端得不到有效改善,在新的供需平衡出现之前,小麦价格极有可能进入下行调整通道。但这种趋势性价格调整不会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波动过程。一些短期因素的影响会带来价格上涨的阶段性机会。哪些因素具备推动价格上涨的特征?
1、社会库存结构性分布影响价格波动节奏
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对比一下2023年和2024年,从春节假期到3月底,国内小麦市场的异同。相同点方面:一方面,小麦需求情况类似,粮食需求基本稳定,饲料需求受阻;另一方面,小麦价格整体下行,2023年小麦主流价格从3200元/吨左右回落至2800元/吨左右,2024年小麦价格从2900元/吨左右回落至2700元/吨左右。不同点方面:一方面,对小麦市场后市的预期不同,2023年初疫情全面解除后,各方普遍看好消费报复性反弹预期,建库存动力更强,同时,2023年之前,疫情管控尚未解除。 为避免管制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面粉加工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等主体均建立了一定的库存,因此2023年这一时期,用粮用户库存相对充足;2024年,虽然2023年小麦收成受到严重影响,但2024年元旦、春节前的消费旺季并未出现,面粉加工企业、经销商等主体普遍看淡后市,维持低库存;另一方面,小麦价格下行的节奏有所不同,2023年小麦价格基本呈直线下跌,2024年小麦价格震荡下行较为平缓。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2023、2024年小麦价格虽然在向下调整,但社会库存结构分布的差异影响了价格下跌的节奏,带来了阶段性的上涨机会。这也很容易理解,在市场整体需求平稳的情况下,目前的市场扶持政策很难启动,除了储备正常轮换外,小麦库存大部分都在各类社会主体手中。当加工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等用粮者库存充足时,市场流动性交易需求会减弱,导致储备流拍率上升,渠道库存议价能力也会下降,市场价格快速下跌;当加工企业、经销商、消费者等用粮者维持低库存时,大量小麦库存在渠道库存手中,虽然储备轮换正常供应市场,但渠道库存议价能力明显增强。 当小麦市场价格下跌到一定水平时,渠道库存惜售情绪增强,推动小麦价格企稳上涨。
2.节日等短期刺激因素放大了对价格的影响
在粮食用户库存普遍处于低位的背景下,一旦遇到节假日导致短期消费需求增加,或因天气原因导致粮食用户无法收粮,市场收购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但要理性看待,把握机遇,规避风险。
在这种短期需求的刺激下,虽然有大量小麦储备轮换供应市场,但由于时间紧迫,无法满足加工企业短期应急加工需求,加工企业只能提价收购社会粮源。此时渠道库存的议价能力开始显现,加工企业有时面临涨价少粮的局面,不得不不断提价吸引粮源。小麦市场价格短期内可能出现快速上涨,但如果没有小麦供需基本面的支撑,短期刺激需求结束后,这种涨价局面也可能很快过去。
3.小麦产量等因素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情绪
当小麦市场行情疲软时,多数玩家更多关注我国小麦进口量、极端天气对当季小麦产量的影响等因素,希望从中找到看涨小麦后市的理由。
关于小麦进口量,我国小麦自给率其实很高,配额管理下的小麦进口量对国内小麦市场供需影响有限。2023年我国小麦进口量达到1210万吨,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小麦短缺,更多是进口小麦性价比高,或是地缘政治需要。2024年一季度,我国相继取消或推迟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一百多万吨小麦进口订单,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国内小麦市场供应充足,可能更多是现阶段国际粮价大幅下跌,取消合同再重新签订更划算。
极端天气导致的小麦减产确实会影响国内小麦供应,但减产程度将导致国内小麦供需基本面逆转仍是未知数。例如2023年的“烂雨”对当季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害,但目前为止,国内小麦供应尚未出现明显缺口的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评估。
不管以上因素是否会影响国内小麦市场供需基本面,对小麦市场经营者情绪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会给大家一个看涨的理由,推高短期价格。
四、2024年新麦上市前小麦价格走势分析
1. 小麦市场3月底出现尾盘上涨,至清明节前略有上涨
截至3月底,市场小麦收购价已回落至低于厂储老麦拍卖价的水平,虽然中储总公司及各级粮库储备周转量仍较大,但渠道库存惜售情绪增强,同时小麦市场利好因素显现,共同推动小麦市场触底反弹。一是节日驱动:临近清明节,下游经销商补货需求恢复,面粉企业库存低、到货少,刺激部分企业提价收购小麦;二是政策驱动:3月底,广东、重庆等地相继发布增收2023年度小麦通知,单笔收购数量较大,增加了小麦的结构性需求,带动市场看涨; 三是国际形势影响:随着莫斯科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国际市场普遍担心将加剧俄乌紧张局势,进而影响黑海小麦出口,美欧等国国际小麦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影响国内小麦市场价格情绪。
总体来看,在小麦市场渠道库存惜售、面粉企业库存偏低的背景下,短期需求放大、市场情绪回暖共同推动尾盘上涨,清明节前市场主流价格触及1.4元/斤左右,节后小麦市场出现回调迹象。
2、预计新麦上市前价格走势震荡偏弱,存在阶段性反弹机会。
分析新麦上市前小麦价格走势,需要关注短期小麦市场供需基本面的变化以及新麦生产情况。
第一,短期小麦供需基本面变化。需求端,抛开节假日带来的短期需求提振,随着气温回升,面粉需求回暖的可能性不大。同时,由于养殖业低迷,麸皮、玉米需求也维持低位,饲料用小麦需求受阻。因此,预计小麦需求仍将持续偏弱。供给端来看,现阶段市场供给主要靠轮储和渠道库存。一方面,市场渠道库存有多少?具体不清楚,市场普遍预期不多,但大概率还是有的,等收成不够时趁机上涨;另一方面,轮储能支撑市场多久?市场普遍预期今年轮储速度会比去年快。对江苏平台截至目前2023-2024年的小麦交易数据做了粗略统计对比。 虽然不能代表全国的情况,但可以进行摸索。2023年到3月底,江苏平台交易了21.94万吨小麦,2024年到3月底,江苏平台交易了22.75万吨小麦,比去年略有加快。我们再看一组数据,2023年到5月底,江苏平台交易了65.32万吨小麦,说明2023年4月和5月,该平台交易了近44万吨小麦,是一季度小麦交易量的两倍多。这主要是因为2023年初市场价格下跌过快,大部分企业给出的销售价格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大量竞标失败。后来企业纷纷降价完成轮转任务。 如果假设2024年的交易量与2023年持平,是不是意味着2024年4、5月份将有近40万吨的小麦需要发货?2024年小麦交易推迟的原因或许是部分企业也在等待缺货时期的上涨机会。
2023年小麦市场价格也曾在清明节期间出现一波涨价行情,节后则持续掉头向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3月中下旬以来小麦具备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的优势,但2024年小麦饲料替代的窗口期并未出现。后续价格走势的利好因素在于2023年小麦受灾严重,而2023年3月至10月有近7个月的小麦饲料替代消费,因此后期或将出现阶段性短缺的窗口期。
二是关注新麦生产情况。从有关部门发布的生产信息看,全国主产省新麦长势良好。据最新农情调度,目前江苏省一、二类苗总比例为89.8%,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处于近年来较好水平。但距离新麦收购还有近2个月时间,春季冷空气过程多,气温变化较大,需关注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据4月2日全省植保植检系统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会商会分析,预计今年沿淮、淮南麦区重度镰刀菌锈病发生风险较大,重发区域主要在苏南、沿江、里下河、沿淮、南部沿海麦区。 同时,还要更加关注2024年新麦上市前,国内小麦市场是否会出现供给缺口。希望这个供给缺口出现,因为如果不出现供给缺口,那么是不是可以直观的解释,灾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达到2023年同等程度,不会导致目前国内小麦市场供给基本面发生逆转?当然基本面不改变,不代表短期价格不会被带动上涨,因为只要有灾害,市场主体就会变得看涨,但这种情绪推动的上涨,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综上所述,在小麦需求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考虑到储备不断释放以及目前粮食使用大户库存较低,预计新麦上市前价格走势总体震荡偏弱,五一假期或出现供给缺口时(若有)存在阶段性反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