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24-08-19 07:05

F a1·中国,国有资产是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存量资产的经营效率和增量资产的投资效率,对发展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国有资产不能保值,影响了国有资产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应有的重要作用,侵蚀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因此,笔者试图对国有资产保值核算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现行存量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国有资产不能保值,表现在:1、存量资产流失严重。原有的国家拨付的营运资金纷纷流失,面目全非;股份制的副作用发挥作用,国有资产被变相侵吞,公有财产转为集体股份,个人股份保息分红;中外合资企业用资产账面价值投资,国有资产自己贬值,肥水流到外人的田里;承包方把资产溢价收益瓜分,亏本赚吆喝,中饱私囊。2、国有资产靠旧资本运转。一是资产利润。核算按历史成本,折旧不足,产品成本低估,利润虚增,财政收入虚报,造成国家资金缩水,国民收入分配过剩。

二是利润福利。国有资产积累基金和补偿基金被挪作他用,转化为非生产性积累和消费支出。三是物价上涨,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原值与重置价值严重偏离,折旧基数不准确,固定资产到期报废时,按期提取的折旧基金难以回购同等数量、质量和性能的资产。据有关资料显示,按法定折旧率和当年固定资产重置价值计算,1981-1988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分别为57.3亿元、68.7亿元、89亿元、119.5亿元、166.4亿元、226.3亿元、289.3亿元、440亿元。八年共计折旧不足1456.5亿元。=影响国有资产保全的因素国有资产保全主要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能力。资产保全有两层含义:一是价值补偿,二是实物补偿。资产在再生产过程中,首先要得到价值补偿,同时进行实物重置或更新,只有价值与实物同时补偿,资产再生产过程才能继续进行。影响国有资产保全的因素很多:(1)长期成本补偿不足。物价上涨特别是通货膨胀,打乱了资产实物补偿与价值补偿的同步,按固定资产原值提取的折旧基金不足以支付物价上涨后所需的实物更新。

特别是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对成本补偿极为不利,企业很难弥补成本。(2)科技进步带来的无形损失导致资产减值。据估计,我国预算内、预算外工业企业闲置、半闲置资产已达1000多亿元。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闲置、封存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实际上这些固定资产也逃脱不了自然力的侵蚀和无形损失的影响,保值问题在所难免。(3)现行会计制度混淆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界限,规定某些资产的报废、丢失、毁损和核销,可直接减少国家资金,造成国有资产的侵蚀。当然,承包企业的掠夺性经营、股份制企业的民营化也是国有资产不能保值的直接原因。 ①韩树青,《近年来穗木租金水平》,《经济研究》z99o~1期。56维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