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走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16时30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报7.1539和7.1587,月内分别上涨2.26%和2.40%。
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主要受国内外两个因素影响。国内方面,10月经济数据显示国内经济继续小幅改善,同时政策力度和季节性结汇需求得到释放,为人民币提供了一定支撑;国外,美国10月经济数据疲软,美元指数下跌,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外部压力有所缓解。
国家统计局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9%。国民经济持续复苏,主要指标持续改善,经济总体平稳。
光大证券研报分析,11月以来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两大驱动力:一是10月下旬以来,美元加息周期结束、增速放缓预期推动四季度美债发行节奏方面,10年期美债收益率快速下跌,中美利差收窄;其次,美国10月份零售销售和通胀数据普遍降温,推动市场确认中美经济周期预期逐渐从分歧趋同。
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如何表现?明明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在经历一轮升值后或将回归双向波动走势。还需等待国内经济数据的进一步验证。还需要观察美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以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取向。拉长时间维度,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复苏,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或将复苏,美元强势带来的外部压力缓解,央行继续灵活运用外汇市场调控工具,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有望企稳回升。
中金公司研究部外汇研究首席分析师李柳阳表示,人民币在11月、12月和1月升值存在季节性偏向。季节性升值的原因可能是出口商在年底、春节前有结汇、还款需求。在此期间,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应量将会增加。此外,10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下降6.4%。从近三个月来看,整体跌幅正在收窄。如果出口持续复苏,人民币汇率或将获得利好支撑。此外,不排除12月美元进一步走弱的可能性。受上述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年底前仍有一定回升空间。
央行在11月发表的专栏《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努力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中指出,今年以来,人民币相对强势对主要非美货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小幅上涨,企业汇率风险为中等。提高性意识。
此外,央行在11月27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汇率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当前,要坚决纠正市场顺周期行为,坚决处置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预期和自我强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利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友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频繁调整,企业汇率管理更加严格。难的。为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理性对待汇率波动。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外汇风险暴露情况,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王又新建议,企业可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先通过自然对冲来化解汇率风险。对于无法自然对冲的外汇风险,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同时,企业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汇率补偿机制,通过签订套期保值条款、价格调整机制、汇率风险分担机制等方式降低汇率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积极采用人民币定价和结算从源头上直接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