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诱发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回顾20世纪下半叶经历的三次石油危机,每一次都与战争直接相关。现在全球原油价格已经开始飙升。
西方国家普遍对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采取制裁。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将打破世界石油供需平衡。很多人甚至表示,这场俄乌战争将成为第四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而油价的上涨将给已经存在的世界带来重大损失。全球通胀形势严峻,增添了新的压力。
1.三大石油危机
当前的俄乌战争是否会成为第四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前三次石油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并通过历史的研究来判断当前的形势。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年10月,危机的导火索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国家,OPEC成员国纷纷撤回原油定价权,并采取减产提价措施,积极打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平衡。对于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的世界经济来说,原油供应的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
危机期间,原油价格从3.011美元/桶攀升至10.651美元/桶,全球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创伤。美国工业产值在危机期间下降了14%,日本工业产值在危机期间下降了20%以上。对于当地石油资源储备不足的日本来说,危机的经济影响更为严重。
第二次石油危机同样源于战争。 1978年,伊朗爆发革命。 1978年至1979年,伊朗宣布暂停国内石油出口60天。第一次石油危机终于复苏,供需结构再次失衡。目前,国际原油市场每日短缺500万桶,直接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10。
伊朗国内动荡不断,1980年与伊拉克爆发“两伊战争”,两国石油生产全部暂停。原油供需失衡再次恶化,原油缺口从500万桶/日扩大至560万桶/日。每天。 1979年,国际原油价格为13美元/桶,到1980年底已升至41美元/桶。
第三次石油危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原油价格升至每桶42美元的高位。 1991 年全球 GDP 水平跌破 2%。
不过,与前两次危机相比,本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是危机爆发后国际能源署每天向市场释放250万桶储备原油。
2.第四次石油危机?
从历史上看,每当主导世界石油供应链的国家爆发战争或内乱,都会引发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席卷全球的石油危机。这次俄乌冲突也不例外。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在世界石油供应链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欧盟国家来说,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占欧盟总需求的34%。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将对欧盟经济和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前三次石油危机对我国影响不大,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油价的波动也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下次成品油调价时间为3月17日24:00,预计本次新一轮调价后,95号汽油将正式进入9元时代,冲击10元大关。
2月初,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1亿吨石油供应合同。合同期限为10年。而且我国还没有加入国际制裁的阵营,这意味着即使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我国的石油进口渠道也不会受到根本性的影响,石油的供应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油价上涨也会导致物价开始上涨,从而降低经济增长活力。
在这场危机中,欧佩克成员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截至2017年1月,沙特已探明石油储量约2660亿桶,占全球总量的16%。而且,沙特仍有闲置产能。如果决定增产,对于稳定全球油价具有重要意义。
3、石油安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不均,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仅占总量的一小部分。
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7%,预计到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前三场中东战争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我们要聚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否则,一旦国际石油供需关系再次失衡,我国将陷入不利局面。
一方面,大力发展新能源。虽然长期不可能用新能源完全替代传统能源,但我们也必须逐年提高替代率。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相当于158天的进口量,日本的战略储备相当于161天的进口量,而我国的战略储备只有40天的进口量。数量。也就是说,石油危机一旦爆发,留给美日的缓冲时间是我国的三到四倍。
总结
WTI原油价格已跌至两年来最低点20美元/桶,目前已逼近100美元/桶。两年间,油价暴涨五倍,人们对第四次石油危机的担忧正在慢慢成为现实。而且,当石油价格上涨时,由于石油在社会生产中的特殊地位,价格也会上涨。解决原油供应短缺是解决价格问题的根本。
您对此有何看法?发在评论区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他问题,请在30天内联系本账号作者。如果举报情况属实,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文章。文章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