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中国进出口形势及原因
2020年至2022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分别为4.66、6.00和6.25万亿元人民币,货物贸易顺差分别为5240、636.6和837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至2022年三年进出口货物贸易总值创历史新高,2021年和2022年货物贸易顺差也创历史新高。 2020年至2022年,中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6%、28.0%和6.9%,以美元计价的中国进口增长率分别为-0.6%、29.7%和1.0%。
相比之下,2023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5.4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6%;进出口贸易顺差7833亿美元,同比下降3.5%;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 GDP和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5.2%和-6.0%。不难看出,2023年我国进出口形势与往年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2023年进出口表现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中国商品进口需求下降。 202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导致发达经济体央行集体大幅加息,推动全球经济周期下行。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已加息11次,总计525个基点,欧洲央行已加息10次,总计450个基点,英国央行已加息14次,总计515个基点。随着发达国家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根据IMF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2023年的3.0%,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2.6%下降至2023年3.0%。2023年1.5%。全球经济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将减少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而外需下降自然会影响出口增长。
其次,COVID-19疫情的不对称影响带来的暂时红利正在逐渐消退。 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疫情在中国爆发早于国际疫情,国际疫情爆发时,只有处于全球产业链中游的中国企业复工复产。这在短期内增加了中国的出口对全球进口的影响。据笔者估计,COVID-19疫情的不对称影响使中国出口占全球进口的份额增加了近3个百分点。然而,这种股息是不可持续的。随着COVID-19疫情结束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的全球出口份额将回落至疫情前的水平。事实上,这个过程在2023年就已经发生了。
第三,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政府有意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一方面,关税的提高将逐渐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也在特定领域对中国商品实施进口限制。 2023年前11个月,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出口4638亿美元,中国自美国货物贸易进口1511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分别为 % 和 6.6%。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墨西哥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
第四,三年疫情冲击下,我国居民部门收入和信心受损,企业部门利润和预期受损,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进口需求。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9.1%,均明显低于疫情前平均增速。消费和投资增长疲软自然意味着对国际商品进口的需求下降。
2、202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原因
2023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大致经历了年初升值、2月、5月一波贬值、7月以来低位盘整、年底小幅升值四个阶段今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从2022年底的6.96贬值至2023年12月29日的7.08,贬值1.7%。
2023年以来,人民币对CFETS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大致经历了年初上涨、5月贬值、7月底升值、10月底再次贬值四个阶段。 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2022年末为98.67,2023年12月29日为97.42,贬值1.3%。
2020年至202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分别为升值6.5%、升值2.3%、贬值9.2%。人民币兑CFETS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变化分别为升值3.8%、升值8.0%、贬值3.7%。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2023年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与2022年较为相似,但无论是双边汇率还是有效汇率的贬值幅度均远低于2022年。
202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的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美国长期利率上升,导致中美利差大幅扩大。这将导致短期资本从中国流向美国,最终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例如,2023年10月中旬,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高达5.0%左右,与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一度扩大至240个基点。
其次,尽管美联储持续加息、收缩资产负债表,但美国经济在2023年将表现出强劲的韧性,带动美国股市在2023年强劲增长,并在年底再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2023年中国股市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两国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差距也会导致短期证券投资从中国流向美国,加剧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压力。
第三,2023年,我国微观主体(家庭、企业)信心和预期偏弱,避险动机增强,全球配置资产意愿明显增强。这导致中国居民通过合法渠道或地下渠道流出中国的资金大幅增加,从而加剧了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压力。
三、汇率变化与进出口变化的关系:理论简要回顾
早期开放宏观经济学认为,一国汇率的变化会影响进出口货物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进出口货物的数量。例如,一国货币贬值会降低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出口价格,增加外国进口需求。同时,也会提高以外币计价的进口产品价格,减少国内进口需求。综上所述,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条件。
在此基础上,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灵活性问题。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只有当一国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货币贬值才能改善一国进出口贸易条件。二是时滞问题。 J曲线效应表明,虽然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在贬值后下降,但国外对出口商品的需求不会立即增加,该国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也不会立即减少。因此,本币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可能前期表现为恶化,后期才有所改善。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分析是基于汇率完全传导的假设,即汇率变化将100%反映在进出口货物价格中。如果汇率变化仅部分反映在进出口商品价格中,即使考虑到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也很难观察到汇率与进出口之间的统一关系。
市场化定价行为是导致汇率传导不完全的主要因素。同时,市场结构、不完全替代、非关税壁垒、通货膨胀率等都是导致汇率传导不完全的因素。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进出口商品价格存在不完全汇率传导现象。此外,一些文献还认为,不同商品类型之间的汇率传导存在显着差异。
除了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外,一些文献还研究了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这些文献认为,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一般来说,本币贬值并不一定会带来进出口贸易条件的改善。其他宏观因素以及诸多行业和企业因素也必须同时考虑。
就我国而言,笔者认为,在研究判断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时,至少有以下特征事实:一是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影响。对进出口的影响明显高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其次,外需变化对我国出口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汇率变化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第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比对产业间贸易的影响复杂得多;第四,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对在全球市场有发言权的企业的影响与对没有全球话语权的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时,为应对美元出口收入下降,具有全球定价权的中国出口企业可能会要求提高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这意味着汇率传输顺畅。反过来,不具备全球定价权的中国出口企业可能没有能力要求提高出口商品的美元价格,这意味着汇率传导不完全,这些出口企业要承担部分损失。通过汇率变化。
4、2024年人民币汇率及进出口预测
笔者认为,202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在波动中温和升值,年底大概率重回6区间。
首先,2024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预计将呈现边际改善。首先,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后,中美关系出现边际改善,双边地缘政治冲突的概率有所下降。短期有所下降。其次,目前,美联储本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已基本结束。预计美联储将在明年下半年再次降息。货币政策操作方向的改变将导致美国长期利率和美元指数波动下跌。第三,虽然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基于国际收支口径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呈现净流出,但由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了加大稳国内经济增长力度、加大制度性投资的力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呈现净流出。作为开放的标志,预计 2024 年 FDI 将再次出现净流入。
其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将明显好于2023年。首先,从月度高频数据来看,本轮中国经济增长的底部将于2023年7月出现。消费增长、出口等指标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PPI增速自8月份以来均开始回落。不同程度的改进。虽然少数指标尚未回升(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M1增速等),但从总体趋势来看,经济自发复苏趋势正在加强。其次,2023年10月召开的第一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系列举措。未来,地方债、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的金融风险有望显着降低。这将有助于增强微观主体对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还提到要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意味着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低。第三,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向市场释放了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可能更加扩张的信号。比如“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说法,让笔者认为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定在5%。预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实际财政政策可能会明显强于2023年。
就进出口而言,笔者预计2024年我国出口增长可能继续承压,而进口增长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首先,全球高利率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将持续削弱全球需求,而COVID-19疫情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调整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第二,随着中美双边关系的改善,我们再次增加了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此外,随着疫情的结束,我国旅游等行业的服务贸易进口也有望逐步恢复。第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有限。一方面,即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升值幅度也会更小。另一方面,我国进出口的需求弹性明显高于价格弹性,即内外需求变化的影响明显大于汇率变化的影响。
如果上述预测正确,2024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可能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可能扩大,经常项目顺差可能大幅下降。但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回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跌转升,中国跨境资本流出压力有望显着改善,这意味着金融账户赤字也将缩小显著地。综上所述,2024年我国国际收支将呈现经常项目顺差收窄、金融项目赤字改善的格局。国际收支总体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相对可控。